分配製度與和諧社會關係研究

外文題名:Studies on relations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論文作者:趙琳著

導師:曹玉書指導

學科專業:產業經濟學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2007

關鍵字:分配製度@@@和諧@@@收入分配

館藏號:F014.4

館藏目錄:2010\F014.4\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配製度與和諧社會關係研究
  • 外文名:Studies on relations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完善分配製度、理順收入分配關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根本途徑。論文突破就分配論分配、就和諧論和諧的傳統思維模式,將分配與和諧結合起來,研究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提出反映分配製度與和諧社會關係的五個理論,以此為指導,明確了現階段以分配促和諧的著力點。
理論研究方面: 首先,將傳統經濟學中的分配理論融入“和諧”視角進行考察,同時分析了空想社會主義等有關和諧社會的構想及其分配方案,實現了分配理論與和諧理論的融合。一方面,考察並重新劃分了經濟學中的分配理論,認為分配理論與和諧目標逐步走向融合是西方經濟學分配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傳統的經濟學家有關三種收入的分配理論,主要是從技術角度研究三種要素的分配規則,但是也考慮了收入分配的“合理”歸位、自由競爭的均衡、物質財富對社會和諧的保障性作用以及貧困帶來的不和諧影響等問題,這可以說是其關於分配與和諧關係思想的精髓。
而後來的經濟學家更是從社會福利、人的全面發展、自由、權力、公平公正、激勵、貧困等直接與和諧相關的角度,將分配與社會和諧結合起來加以考慮和研究。雖然當時的西方經濟學家並沒有直接揭示分配製度與社會和諧之間的聯繫,然而不管其是否承認,從分配理論的發展過程來看,確實是一個不斷融入並逐步豐富和諧思想的過程,分配理論與和諧目標走向融合是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論文考察了國內外有關和諧的思想、和諧社會理論及其分配方案,認為古今中外有關和諧與和諧社會的理論構想無不包含了對分配製度的設計與考慮。不管是西方國家有關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構想,還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的和諧理念,近代史上太平天國運動、康有為、孫中山先生有關“大同”社會的描述,乃至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對和諧社會的探索與追求,其中都不乏對分配製度的關注,都意識到並充分肯定分配對社會和諧的影響和決定性作用。
總之,分配製度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向來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絕不能脫離分配來談構建和諧社會。 其次,對分配製度與和諧社會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簡單地說,分配與和諧之間是一種目標與途徑的關係——完善分配製度、理順分配關係是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根本途徑:分配製度合理,將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重大的“促進”作用,而分配製度不合理,必將“阻礙”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在這方面,論文的研究包含以下內容:一方面,何謂“合理的分配製度”?從分配製度的特徵來看,筆者認為,所謂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合理的分配製度,必須同時具備增長性、時代性、公平性、效益性、激勵性、保障性六個特徵,因為只有這樣的分配製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本性、富足性、公平性、協調性、暢通性和可控性等六方面的和諧標準。另一方面,分配製度與社會和諧如何相互作用?從分配製度影響社會和諧的途徑來看,合理的分配製度發揮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通常經過三個途徑,即協調整合、緩解緊張、維護公平,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分配製度這三方面的功能,必將使分配“促進”和諧的效果事半功倍。而分配製度不合理,也將通過經濟、政治和社會等三個途徑,影響甚至破壞社會和諧。
所謂經濟途徑,主要是指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通過影響消費等中間變數,影響經濟成長、就業、財政收入等經濟變數,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和諧的過程;政治途徑是分配不合理對國家政治穩定的不良影響的表現;社會途徑則是分配製度通過激化社會矛盾、引發社會衝突和暴力,破壞社會團結穩定,而不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過程。此外,從我國完善分配製度、促進社會和諧的過程和難度來看,由於存在較強的路徑依賴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把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最後,基於上述分析,論文提出反映分配製度與和諧社會關係的五個理論,即:系統協調論、社會力學論、和諧效率論、惡性循環論和路徑依賴論,隨後分別以五個理論為指導,明確了現階段以分配促和諧的著力點。系統協調論認為,作為結構合理的社會系統,和諧社會必須具有良好整合機制,據此提出,分配製度要注重統籌協調,發揮利益“整合”功能;社會力學論認為,緩解社會張力要從消除制度變革帶來的不確定性和緊張心理入手,據此提出,分配製度要注重保低扶弱,發揮“潤滑劑”功能;和諧效率論認為,和諧社會追求的應該是和諧效率,也就是堅持包括經濟效率、社會運行效率、政治效率等在內的廣義的效率觀,據此提出,分配製度要體現包括起點、機會、規則、結果、代際公平在內的廣義的公平,追求“和諧效率”;惡性循環論認為,分配製度不合理將在諸多方面造成惡性循環,包括低增長循環、低就業循環、低人力循環、低穩定循環和競爭低效率循環,給社會和諧造成不利影響,據此提出,分配製度要重點突破,抓住消費、就業、教育、法律和市場秩序五個惡性循環的“關鍵”環節,切斷惡性循環鏈條;路徑依賴論認為,分配製度變革過程存在較強的路徑依賴效應,據此提出,分配製度改革要堅持漸進原則,著力克服制度變革的“路徑依賴”。
(二)實證研究方面: 不但追溯了我國完善分配製度、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過程,而且考察了國外一些國家處理分配與社會和諧關係的有益經驗和深刻教訓,這些正是對論文理論部分的印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