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針對市場化體制改革中經濟利益分享的不平衡問題,運用基尼係數、泰爾指數、變異係數、人均GDP等指標以及等分法、分層加權和城鄉加權等數理統計的方法,測定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不同階層、城鄉和地區之間收入差距跳躍式加速擴大的基本狀況,根據這些狀況做出我國目前經濟利益矛盾和衝突有所加劇的基本判斷。作者通過運用相關博弈理論的基本分析方法與工具,分析、探討如何通過微觀企業分配製度的變革與系統性、均衡性、對稱性和互補性的市場化體制創新,尋找深化體制改革中的利益兼容機制,以化解、協調目前的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側重從政策建議的角度,提出了目前為協調利益關係,必須實施收入財稅政策大調整,以確保我國在利益兼容基礎上健康發展的觀點。
作者簡介
周小亮,男,1963年生於江西省永新縣。1993年在中南財經大學獲碩士學位,1999年在廈門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福州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所長,二級責任教授,福建省與福州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西方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兼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福建省資本運營研究會會長、福建省證券協會顧問、福建省證券研究會常務理事及福建省博士創業促進會理事等學術職務。2002年被評為第二屆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2006年被列入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已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研究十餘項,在《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家》、《光明日報》等權威、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主要著作有《市場配置資源的制度修正》、 《尋找知識經濟的制度結構》等。
圖書目錄
導論——兼論利益兼容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歷史地位
第一節 實現利益兼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應有之義
第二節 協調利益矛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心任務
第三節 本書的科學意義及主要思想觀點和結構安排
第一章 體制改革與利益兼容的不同政治經濟學視角分析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關於制度變革與利益兼容的思想分析
第二節 西方主流經濟學關於市場經濟體制下利益兼容機制的理論分析
第三節 制度經濟學關於制度變遷與利益關係調整的理論分析
第二章 體制改革與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相關實證分析
第一節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我國收入差距的基本狀況
第二節 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與非均衡體制之關聯的理論模型解說
第三節 不同歷史階段收入分配政策選擇調整對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影響分析
第三章 體制轉型中制度結構的缺陷與利益矛盾和衝突的原因研究
第一節 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歷程與體制轉型中的基本特徵和問題
第二節 非均衡體制改革中產生的制度安排與制度結構缺陷分析
第三節 制度結構缺陷的累積是引起目前利益矛盾與衝突的基本成因
第四章 體制改革績效與利益集團博弈方式和權力配置的內在邏輯分析
第一節 非均衡體制改革正負面績效之實證分析
第二節 體制改革績效是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諸多相互依賴權力累積的函式
第三節 體制改革中利益集團博弈方式和權力配置的內在邏輯分析
第四節 體制改革績效與利益集團博弈方式和權力配置的關聯分析
第五章 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本質特徵與深化體制改革的基本任務
第一節 關於制度變遷的不同理論分析與體制改革性質及績效評價的現實思考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本質特徵與深化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深化體制改革的基本任務是實現利益兼容基礎上的效率與財富增長
第六章 深化體制改革中利益兼容的物質與制度基礎
第一節 解放、發展生產力是協調社會主義經濟利益關係和解決社會主義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途徑和物質基礎
第二節 財富均衡增長與勞動效率提高是實現利益兼容的物質保障與必由之路
第三節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鞏固和發展是利益兼容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七章 體制改革中利益兼容的微觀機制塑造——兼論實現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的市場均衡
第一節 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微觀利益協調機制的轉換
第二節 實現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的市場均衡
第三節 利益兼容與企業所有權結構調整
第四節 利益兼容對新型企業收益分配製度的構建要求
第八章 深化體制改革的基本特徵與利益兼容基礎上效率與財富增長的巨觀體制保障
第一節 深化體制改革應具備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實現利益兼容基礎上效率和財富增長的巨觀體制保障
第九章 實施收入財稅政策大調整確保我國利益兼容基礎上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一節 大膽實施以公平為導向的收入分配調整政策是當前政府實施體制改革的當務之急
第二節 財稅政策大調整與利益兼容
第三節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系建設與利益兼容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