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教育

分析哲學教育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現代資產階級教育流派,是在分析哲學的基礎上產生的教育理論。

分析哲學不講體系,只是一種分析方法。其任務在於對概念、命題進行分析,以便使它們的意義更加明確、正確。從50年代開始,分析主義哲學被引用於教育理論,形成分析主義的教育哲學。以分析哲學來對傳統教育哲學中的模糊概念進行分析,使教育理論出現革命,以便更有效地影響與改造教育實際。分析主義教育哲學在英、美等國有廣泛的研究,代表人物有英國的R.彼得斯、D.奧康納和美國的I.謝甫勒。分析主義教育理論未形成系統的教育理論,只注重對既有的教育概念作邏輯的及語義的分析,證實這些概念的意義與價值。例如對教育、教與學、興趣等重要教育名詞來進行分析。英國奧康納對“教育理論”一詞分析的結果認為,19世紀的心理學出現以前被稱為“教育理論”的東西,其實都不能算是理論,而只有“把心理學或社會學上充分確立了的實驗發現套用於教育實踐的地方才有根據稱得上理論”。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必須清楚、明確。在教育理論中所提出的命題或概念,應該有一系列的標準,要致力於“清理許多各式各樣混亂的定義、口號”。分析哲學教育在國外存在不同的評價,一種意見認為它是對傳統教育理論的突破。另一種意見認為這種教育哲學只注重狹窄的方法論研究,不注重對教育問題的深入研究,因而不能成為一種完整的教育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