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

《分析化學》是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時清亮、潘炳力。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分析化學
作者:時清亮、潘炳力 主編 吳峰敏、鄭英麗 副主編
叢書名: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書號:978-7-122-27336-9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233頁

內容簡介

《分析化學》是編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並結合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編寫而成。全書共十一章,以化學分析為主,介紹部分光度分析(分光光度法)的內容。按照讀者的認知規律,內容安排如下:緒論、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驟、定性分析、誤差及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滴定分析、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可見分光光度法和分離與富集方法等。為了提高讀者的學習效率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每章附有思考題和習題。
《分析化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化工、製藥、材料、環境、藥學、醫檢、食品、生物和冶金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與分析化學相關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1
1.1.1什麼是分析化學1
1.1.2分析化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1
1.1.3分析化學的作用1
1.2分析方法的分類2
1.2.1化學分析方法2
1.2.2儀器分析方法3
1.3分析化學的發展簡史3
1.4分析化學的發展3
1.4.1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4
1.4.2分析化學的研究熱點4
第2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驟5
2.1分析試樣的採取和製備5
2.1.1取樣的基本原則5
2.1.2取樣操作方法6
2.1.3濕存水的處理7
2.2試樣的分解7
2.2.1無機物的分解8
2.2.2有機物的分解10
2.3測定方法的選擇11
2.4分析結果準確度的保證和評價12
思考題與習題14
第3章定性分析15
3.1導言15
3.1.1反應進行的條件15
3.1.2鑑定方法的靈敏度和選擇性16
3.1.3空白試驗和對照試驗17
3.1.4系統分析和分別分析17
3.2陽離子分析18
3.2.1常見陽離子的分組18
3.2.2第一組陽離子的分析18
3.2.3第二組陽離子的分析20
3.2.4第三組陽離子的分析25
3.2.5第四組陽離子的分析29
3.2.6兩酸兩鹼系統分組方案31
3.2.7陽離子Ⅰ~Ⅳ組H2S系統分析簡圖32
3.3陰離子分析32
3.3.1陰離子的分析特性32
3.3.2分析試液的製備33
3.3.3陰離子的初步試驗33
3.3.4陰離子的分別鑑定35
3.4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驟37
3.4.1試樣的外表觀察和準備37
3.4.2初步試驗37
3.4.3陽離子分析38
3.4.4陰離子分析38
3.4.5分析結果的判斷38
思考題與習題38
第4章誤差及分析數據的統計處理39
4.1定量分析中的誤差39
4.1.1準確度與誤差39
4.1.2精密度與偏差40
4.1.3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係41
4.1.4誤差的分類及減免誤差的方法42
4.1.5隨機誤差的分布服從常態分配43
4.1.6有限次測定中隨機誤差服從t分布44
4.1.7公差46
4.2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47
4.2.1可疑數據的取捨47
4.2.2顯著性檢驗49
4.3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50
4.3.1有效數字的意義和位數51
4.3.2數字修約規則51
4.3.3數字運算規則52
4.4標準曲線的回歸分析53
4.5Excel在實驗數據處理中的套用54
思考題與習題58
第5章滴定分析60
5.1滴定分析概述60
5.2滴定分析法的分類與滴定反應的條件60
5.2.1滴定分析法的分類60
5.2.2滴定反應的條件61
5.2.3滴定方式61
5.3標準溶液62
5.4標準溶液濃度表示方法62
5.4.1物質的量濃度62
5.4.2滴定度63
5.5滴定分析結果的計算64
5.5.1被測組分的物質的量nA與滴定劑的物質的量nB的關係64
5.5.2被測組分質量分數的計算65
5.5.3計算示例66
思考題與習題68
第6章酸鹼滴定法70
6.1酸鹼平衡的理論基礎——酸鹼質子理論70
6.1.1酸鹼定義70
6.1.2酸鹼反應71
6.1.3溶劑的質子自遞反應71
6.1.4酸鹼解離平衡及相對強弱71
6.2不同pH溶液中酸鹼存在形式的分布情況——分布曲線73
6.2.1一元酸73
6.2.2二元酸74
6.2.3三元酸74
6.3酸鹼溶液pH的計算75
6.3.1質子條件75
6.3.2一元弱酸(鹼)溶液pH的計算77
6.3.3兩性物質溶液pH的計算78
6.3.4其他酸鹼溶液pH的計算80
6.4酸鹼滴定終點的指示方法83
6.4.1指示劑法83
6.4.2電位滴定法86
6.5一元酸鹼的滴定87
6.5.1強鹼滴定強酸87
6.5.2強鹼滴定弱酸89
6.5.3強酸滴定弱鹼91
6.6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鹼的滴定92
6.6.1多元酸的滴定92
6.6.2混合酸的滴定94
6.6.3多元鹼的滴定95
6.7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95
6.7.1酸標準溶液95
6.7.2鹼標準溶液96
6.8酸鹼滴定法的套用和計算示例97
6.8.1套用示例97
6.8.2計算示例100
6.9酸鹼滴定法終點誤差102
6.9.1滴定強酸的終點誤差102
6.9.2滴定弱酸的終點誤差103
6.10非水溶液中的酸鹼滴定104
6.10.1非水滴定中的溶劑104
6.10.2溶劑的性質105
6.10.3拉平效應和區分效應105
6.10.4非水溶液滴定條件的選擇106
6.10.5非水滴定的套用106
思考題與習題107
第7章配位滴定法112
7.1導言112
7.2乙二胺四乙酸的配合物及其穩定性113
7.2.1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質113
7.2.2乙二胺四乙酸與金屬離子的配合物114
7.3影響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穩定性的因素116
7.3.1乙二胺四乙酸的酸效應116
7.3.2金屬離子的配位效應117
7.3.3條件穩定常數118
7.3.4配位滴定中適宜酸度範圍的選擇119
7.4配位滴定曲線121
7.5配位滴定的金屬指示劑122
7.5.1金屬指示劑122
7.5.2金屬指示劑的要求122
7.5.3常用的金屬指示劑123
7.6混合離子的配位滴定方法123
7.6.1控制溶液酸度124
7.6.2掩蔽和解蔽方法的運用126
7.6.3其他配位滴定方法128
7.7配位滴定的滴定方式128
7.7.1直接滴定129
7.7.2返滴定129
7.7.3置換滴定130
7.7.4間接滴定131
7.8終點誤差131
思考題與習題133
第8章氧化還原滴定法136
8.1氧化還原反應平衡136
8.1.1標準電極電位與條件電極電位136
8.1.2條件電極電位的影響因素138
8.1.3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140
8.1.4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與影響因素141
8.2氧化還原滴定原理144
8.2.1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終點的確定144
8.2.2試樣的預處理147
8.3高錳酸鉀法148
8.3.1高錳酸鉀法簡介148
8.3.2高錳酸鉀標準溶液149
8.3.3套用示例150
8.4重鉻酸鉀法151
8.5碘量法152
8.5.1碘量法原理152
8.5.2標準溶液153
8.5.3碘量法的套用154
8.6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156
8.6.1硫酸鈰法156
8.6.2溴酸鉀法156
8.6.3亞砷酸鈉-亞硝酸鈉法157
8.7氧化還原滴定有關計算158
思考題與習題161
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165
9.1重量分析概述165
9.1.1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及特點165
9.1.2重量分析對沉澱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165
9.2沉澱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166
9.2.1沉澱平衡與溶度積166
9.2.2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166
9.3沉澱的類型和沉澱的形成168
9.3.1沉澱的類型168
9.3.2沉澱的形成168
9.4沉澱的純度169
9.4.1影響沉澱純度的主要因素169
9.4.2提高沉澱純度的措施171
9.5沉澱條件的選擇171
9.5.1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71
9.5.2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72
9.5.3均相沉澱法173
9.6沉澱的過濾、洗滌、烘乾與灼燒173
9.6.1沉澱的過濾與洗滌173
9.6.2沉澱的烘乾與灼燒174
9.7重量分析的計算和套用示例174
9.7.1重量分析結果的計算174
9.7.2套用示例175
9.8沉澱滴定法概述176
9.9銀量法確定終點的方法176
9.9.1莫爾法176
9.9.2佛爾哈德法178
9.9.3法揚司法179
9.9.4電位滴定法180
思考題與習題180
第10章可見分光光度法182
10.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83
10.1.1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183
10.1.2光的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爾定律185
10.1.3偏離朗伯-比爾定律的原因186
10.2分光光度計及其基本部件187
10.2.1儀器的基本構造187
10.2.2儀器的類型188
10.3顯色反應及其條件的選擇190
10.3.1顯色反應的選擇190
10.3.2顯色劑的選擇190
10.3.3影響顯色反應的因素191
10.4吸光度測量條件的選擇192
10.5吸光光度法的套用194
10.5.1定量分析194
10.5.2示差分光光度法(量程擴展技術)196
10.5.3動力學分光光度法197
10.5.4配合物組成及其穩定常數的測定198
思考題與習題199
第11章分析化學中的分離與富集方法200
11.1沉澱分離法200
11.1.1無機沉澱劑沉澱分離法200
11.1.2有機沉澱劑沉澱分離法202
11.1.3共沉澱分離法203
11.2溶劑萃取分離法204
11.2.1分配係數、分配比和萃取效率、分離因數205
11.2.2萃取體系的分類和萃取條件的選擇206
11.2.3有機物的萃取分離208
11.3色譜法209
11.3.1紙色譜209
11.3.2薄層色譜法210
11.4離子交換分離法212
11.4.1離子交換樹脂212
11.4.2離子交換分離操作法214
11.5現代分離技術簡介216
11.5.1固相萃取216
11.5.2液膜分離法217
11.5.3超臨界流體萃取218
思考題與習題218
附錄220
附錄1弱酸和弱鹼的解離常數220
附錄2常用酸溶液和鹼溶液的相對密度和濃度221
附錄3常用的緩衝液222
附錄4金屬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24
附錄5金屬離子與氨羧配位劑形成的配合物的穩定常數(lg KMY)226
附錄6一些金屬離子的lgαM(OH)值226
附錄7標準電極電位表(18~25℃)227
附錄8條件電極電位(φΘ′)228
附錄9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18℃)229
附錄10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2003年)229
附錄11一些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230
參考文獻2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