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司學芝著201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分析化學(司學芝著201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根據分析化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教學實踐的需求,《分析化學》共有9章,以化學分析為主,只介紹部分光度分析(吸光光度法)的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分析化學 
  • 作者司學芝
  • ISBN:978-7-122-07119-4
  • 定價:28.00 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2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考慮到讀者的認知規律,從內容安排上,第l章為定量分析化學概述,包括定量分析的全過程、分析結果的表示及對結果的評價以及滴定分析法概述;第2章介紹誤差和分析數據的處理;第3~6章介紹滴定分析;第7章介紹重量分析;第8章為吸光光度法;第9章為分析化學中的分離與富集方法,在該章還介紹了一些新型分離技術,如固相、液相微萃取,超臨界萃取,液膜萃取分離法等。為了提高讀者的學習效率以及總結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每章後附有學習要點、思考題和習題。
《分析化學》可供高等學校輕工、化工、環境、材料、生物工程等專業使用,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使用。

圖書目錄

緒論
0.1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0.2 分析方法的分類
0.2.1 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
0.2.2 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
0.2.3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0.3 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學概述
1.1 定量分析過程
1.1.1 取樣
1.1.2 試樣的分解和分析試液的製備
1.1.3 干擾組分的分離和測定方法的選擇
1.1.4 分析結果的表示及對結果的評價
1.2 滴定分析法概述
1.2.1 滴定分析法的過程和特點
1.2.2 滴定分析法分類
1.2.3 滴定分析對滴定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2.4 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
1.2.5 滴定分析中的有關計算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誤差和分析數據的處理
2.1 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2.1.1 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
2.1.2 真值、平均值、中位數
2.1.3 準確度與誤差
2.1.4 精密度與偏差
2.1.5 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係
2.1.6 極差和公差
2.1.7 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
2.2 偶然誤差的常態分配
2.2.1 偶然誤差的常態分配
2.2.2 偶然誤差的區間機率
2.3 少量數據的統計處理
2.3.1 t分布曲線
2.3.2 平均值的置信區間
2.3.3 顯著性檢驗
2.3.4 可疑值的取捨
2.3.5 質量控制圖
2.4 誤差的傳遞
2.4.1 系統誤差的傳遞
2.4.2 隨機誤差的傳遞
2.4.3 極值誤差
2.5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2.5.1 有效數字的含義及位數
2.5.2 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
2.5.3 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
2.6 標準曲線的回歸分析
2.6.1 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2.6.2 相關係數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酸鹼滴定法
31酸鹼質子理論
311酸鹼的定義
312酸鹼反應
313溶劑的質子自遞反應與離子積
314酸鹼的強弱
32酸鹼體系中各種存在形式的分布情況
321一元弱酸(鹼)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分布
322多元弱酸(鹼)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分布
33酸鹼溶液pH的計算
331質子條件
332一元弱酸(鹼)溶液pH的計算
333多元弱酸(鹼)溶液pH的計算
334兩性物質溶液pH的計算
34酸鹼指示劑
341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342指示劑的變色範圍
343影響指示劑變色範圍的主要因素
344混合指示劑
35一元酸鹼的滴定
351強酸強鹼的滴定
352一元弱酸、弱鹼的滴定
36多元酸、混合酸以及多元鹼的滴定
361多元酸的滴定
362混合酸的滴定
363多元鹼的滴定
37酸鹼滴定法的套用
371直接滴定法
372間接滴定法
373計算示例
38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381酸標準溶液
382鹼標準溶液
*39非水溶液的酸鹼滴定
391非水滴定中的溶劑
392非水滴定條件的選擇
393非水滴定套用示例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配位滴定法
41概述
42EDTA及其配合物的穩定性
421EDTA的性質
422EDTA的螯合物
43副反應係數和條件穩定常數
431EDTA的副反應及副反應係數
432金屬離子的副反應及副反應係數
433條件穩定常數
44配位滴定法的原理
441滴定曲線
442單一離子體系準確滴定的條件
443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和酸效應曲線
45金屬離子指示劑
451金屬離子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452金屬離子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
453常用的金屬離子指示劑
46混合離子的分別滴定
461控制酸度進行分別滴定
462掩蔽和解蔽
463選擇其他配位劑滴定
47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套用
471直接滴定法
472返滴定法
473置換滴定法
474間接滴定法
48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49配位滴定結果的計算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氧化還原滴定法
51氧化還原平衡
511概述
512條件電極電勢
513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
514滴定分析對平衡常數的要求
52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率的因素
521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性質
522反應物濃度
523溫度
524催化劑和誘導反應
53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531滴定過程中電極電勢的計算
532滴定曲線
54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
541自身指示劑
542專屬指示劑
543氧化還原指示劑
55氧化還原滴定前的預處理
551預氧化劑或預還原劑的選擇
552常用的預氧化劑與預還原劑
56高錳酸鉀法
561方法概述
562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563KMnO4法套用實例
57重鉻酸鉀法
571方法概述
572重鉻酸鉀法套用實例
58碘量法
581方法概述
582碘量法標準溶液的配製
583碘量法套用實例
59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
591硫酸鈰法
592溴酸鉀法
593亞砷酸鈉亞硝酸鈉法
510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沉澱滴定法
61沉澱滴定法概述
62銀量法確定終點的方法
621莫爾法
622佛爾哈德法
623法揚司法
63沉澱滴定法的套用與計算示例
631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測定
632銀合金中銀的測定
633混合離子的滴定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重量分析法
71重量分析法概述
711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及特點
712重量分析對沉澱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
72沉澱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721溶度積
722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73沉澱的類型和沉澱的形成
731沉澱的類型
732沉澱的形成
74沉澱的純度
741影響沉澱純度的主要因素
742提高沉澱純度的措施
75沉澱條件的選擇
751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
752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
753均相沉澱法
76有機沉澱劑的套用
761生成螯合物的沉澱劑
762生成締合物的沉澱劑
77重量分析的計算和套用示例
771重量分析結果的計算
772套用實例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吸光光度法
81方法概述
811比色和吸光光度法的特點
812光的基本性質
813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82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21朗伯比耳定律
822偏離比耳定律的原因
83分光光度計的基本構造
831光源
832單色器
833樣品池
834檢測器
835信號顯示系統
84顯色反應及其顯色條件的選擇
841吸光光度法對顯色反應的要求
842顯色條件的選擇
843顯色劑
844多元配合物
85光度測量誤差和測量條件的選擇
851儀器測量誤差
852測量條件的選擇
86吸光光度法的套用
861試樣中微量組分的測定
862高含量組分的測定——示差法
863光度滴定法
864酸鹼解離常數的測定
865配合物組成及其穩定常數的測定
*866雙波長吸光光度法
*87紫外吸收光譜法簡介
871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譜
872紫外吸收光譜法的套用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分析化學中的分離與富集方法
91概述
92沉澱分離法
921無機沉澱劑沉澱分離法
922有機沉澱劑沉澱分離法
923共沉澱分離和富集痕量組分
93液液萃取分離法
931萃取分離法的基本原理
932重要的萃取體系
933萃取條件的選擇
934萃取分離技術和套用
94離子交換分離法
941離子交換劑的種類和性質
942離子交換樹脂的親和力
943離子交換分離操作
944離子交換分離法的套用
95液相色譜分離法
951紙色譜
952薄層色譜分離法
96其他新型分離技術
961固相微萃取
962液相微萃取
963超臨界流體萃取
964液膜萃取分離法
本章要點
思考題
習題
附錄
附表1常用基準物質的乾燥條件和套用
附表2弱酸及其共軛鹼在水中的解離常數(25℃,I=0)
附表3常用緩衝溶液
附表4酸鹼指示劑
附表5混合酸鹼指示劑
附表6氨羧配位劑類配合物的穩定常數(18~25℃,I=01mol·L-1)
附表7配合物的穩定常數(18~25℃)
附表8金屬離子的lgαM(OH)
附表9校正酸效應、水解效應及生成酸式或鹼式配合物效應後EDTA配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
附表10標準電極電勢(18~25℃)
附表11某些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極電勢(φ)
附表12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18~25℃,I=0)
附表13常見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