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腔隙綜合徵

出血性腔隙綜合徵

出血性腔隙綜合徵,在CT套用以前,一般認為腔隙性綜合徵,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表現,是大腦深部小動脈深穿支閉塞所致。而近年來隨著CT的廣泛套用,臨床醫師陸續發現腦內小量出血,也可引起類似腔隙性腦梗塞的表現,對這類病,目前稱之為出血性腔隙綜合徵。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出血性腔隙綜合徵
  • 多發群體: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常見病因:高血壓
出血性腔隙綜合徵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者多見,常在活動中突然發病,呈進行性加重,在半小時或數小時內達高峰。臨床上可出現各種類似腔隙性綜合徵的表現,如單純運動性輕偏癱,單純感覺性卒中,共濟失調輕偏癱,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徵,感覺運動性卒中等。但因腦部出血量少,病灶範圍小,血腫局限,未破入腦室及蛛網膜下腔,也未累及上行網狀激活系統,一般無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亦無神志、智慧型及瞳孔改變。腰穿檢查腦脊液壓力不高,生化及常規檢查正常。所以,很容易誤診為腔隙性腦梗塞,而頭顱CT掃描是鑑別診斷的主要方法。臨床報導病灶多位於內囊、殼核、丘腦和橋腦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
出血性腔隙綜合徵的發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壓引起。由於長期高血壓使腦深部的小動脈壁硬化,脂肪透明樣變、破裂、滲出而發病。
出血性腔隙綜合徵預後良好,經過1個月左右的治療後,即可恢復,一般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