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腦梗塞

間歇性腦梗塞

間歇性腦梗塞,也有人稱之為間隙性腦梗塞,醫學上正確的叫法就是腔隙性腦梗塞,屬於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在高血壓、動脈梗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其病變範圍一般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為多見。臨床上患者多無明顯症狀,約有3/4的患者無病灶性神經損害症狀,或僅有輕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輕度頭痛頭昏、眩暈、反應遲鈍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間歇性腦梗塞
  • 醫學名詞腔隙性腦梗塞
  • 病變範圍:2-20毫米
  • 症狀:眩暈、反應遲鈍等
病因病理,鑑別診斷,

病因病理

本病的腦動脈可有下列改變
(一)類纖維素性改變:見於嚴重高血壓,血管壁增厚,小動脈過度擴張,呈節段性,血腦屏障破壞,血漿性滲出。
(二)脂肪玻璃樣變樣:多見於慢性非惡性高血壓患者,直徑小於200μm的穿通動脈,腔隙病灶中可發現動脈脂肪變性。
(三)小動脈粥樣硬化:見於慢性高血壓患者,直徑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樣斑動脈狹窄及閉塞。
(四)微動脈瘤:常見於慢性高血壓患者。
症狀:臨床症狀一般較輕,除少數外,大多發病緩慢,12~72小時達到高峰,部分病人 有短暫缺血發作史。臨床症狀與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關,常見有下列幾種類型:
(一)純運動性卒中:表現為面、舌、肢體不同程度癱瘓,而無感覺障礙、視野缺失、失語等。病灶位於放射冠、內囊基底節、腦橋、延髓等。
(二)純感覺性卒中:患者主訴半身麻木,受到牽拉、發冷、發熱、針刺、疼痛、腫脹、變大、變小或沉重感。檢查可見一側肢體、身軀感覺減退或消失。感覺障礙偶可見越過中線影響雙側鼻、舌、陰莖、肛門等,說明為丘腦性病灶。
(三)共濟失調性輕偏癱:表現為病變對側的純運動性輕偏癱和小腦性共濟失調,以下肢為重,也可有構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動脈的旁正中動脈閉塞而使橋腦基底部上1/3與下1/3交界處病變所致。
(四)感覺運動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覺障礙,繼而出現輕偏癱。為丘腦後腹核並累及內囊後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構音不全手笨拙綜合徵:患者嚴重構音不全,吞咽困難,一側中樞性面舌癱,該側手輕度無力伴有動作緩慢,笨拙(尤以精細動作如書寫更為困難),指鼻試驗不準,步態不穩,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陽性。病灶位於橋腦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處,也可能有同側共濟失調。
實驗室檢查:因病灶小,腦電圖和腦血管造影均正常。累及聽覺或體感通路時,腦幹聽覺和體感誘發電位可有異常。確診依靠頭顱CT在病後8~11天檢查較適宜,MRI對腦幹腔隙梗塞亦清晰可見。

鑑別診斷

診斷要點:①中年以後發病,且有長期高壓病史;②臨床症狀符合上述腔隙性卒中典型表現之一者;③實驗室檢查如腦電圖、腦脊液及腦血管造影等無陽性發現;④頭顱CT及MRI檢查證實與臨床一致的腔隙病灶;⑤預後良好、短期內有完全恢復可能。
鑑別診斷:本病應與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腦實質小出血灶鑑別。後者臨床表現與本病相同,占腦出血10,出血量0.3~10ml不等,僅能依靠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