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毒蛇是指毒性屬於出血性的毒蛇,這類毒蛇毒牙長,被咬後毒液會破壞血小板,傷口血液會無法凝固局部腫脹、疼痛、出血或起水泡。
相關詞條
- 出血性毒蛇
出血性毒蛇是指毒性屬於出血性的毒蛇,這類毒蛇毒牙長,被咬後毒液會破壞血小板,傷口血液會無法凝固局部腫脹、疼痛、出血或起水泡。出血性毒蛇的毒液比神經性毒蛇...
- 毒蛇(能分泌毒液的蛇類)
毒蛇,英文Viper,是指能分泌特殊毒液的蛇類,是性格狡猾,出擊狠毒的捕食者,敏銳的感官讓獵物無處逃竄,詭異的攻擊讓死亡如影隨形。毒蛇是美麗的動物。它們的唾液...
- 毒蛇咬傷(毒蛇咬傷(中醫))
是指被毒蛇咬傷,毒汁經創口侵入營血、內犯臟腑所致。以傷處紅腫麻木作痛,全身出現寒熱、嘔惡、頭痛、眩暈,甚至出血、神昏抽搐等為主要表現的中毒類疾病。 與西醫...
- 毒蛇及蛇傷防治
全國世界的蛇大約有3000種左右,其中毒蛇占1/5。我國共有蛇178種,包括50種毒蛇在內。我國亞熱帶各地地形複雜,植被繁茂,蛇和種類和數量都是很多的。內容介紹 全...
- 毒蛇咬傷(毒蛇咬傷(西醫))
咬傷局部劇痛、紅腫、出血、水皰,發熱、胸悶、心慌、氣短、噁心、嘔吐等 目錄 1 病因 2 臨床表現 3 急救處理 病因 編輯 毒蛇頭部有毒牙、排毒導管和毒腺,毒腺位於...
- 響尾蛇(管牙類毒蛇)
響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動物,爬行綱,蝮蛇科(響尾蛇科)。一種管牙類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體長約1.5~2米。體呈黃綠色,背部具有菱形...
- 毒蛇咬傷中毒
蛋白質溶解酶破壞血管壁,引起出血,損傷組織或局部壞死。蛇毒對全身的作用:由於各種毒蛇的蛇毒成分不完全相同,因此對全身的損害亦有差別。已知蝰蛇的L-胺基酸氧化酶...
- 毒蛇咬傷處理
毒蛇咬傷處理:一是防止毒液擴散和吸收,立即坐下或臥下綁紮傷口。二是迅速排除毒液。迅速挑出,用小刀或碎璃片等其他尖銳物挑破傷口清洗排毒。
- 蛇毒
鼻出血,尿血,抽搐。如果咬傷後4小時內未得到有效治療則最後因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死亡。神經毒素 包括金環蛇、銀環蛇等蛇分泌的毒素。咬傷後,局部症狀不明顯 毒蛇 ,...
- 腹蛇
蛇毒是毒蛇從毒腺中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主要成份是毒性蛋白質,約占乾重的90%至95%。酶類和毒素約含二十多種。此外,還含有一些小分子肽、胺基酸、碳水化合物...
- 南美蝮蛇
巴西人最害怕的是一種俗稱“雅拉拉卡”的毒蛇。巴西85%被蛇咬傷的人都是這種毒蛇的受害者。雅拉拉卡毒蛇長約1米。雅拉拉卡毒蛇也被譯成“南美蝮蛇”或是“矛頭...
- 蛇咬傷
普通的蛇咬傷只在人體傷處皮膚留下細小的齒痕,輕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無全身性反應。毒蛇咬傷在傷處可留一對較深的齒痕。局部有兩排深粗牙痕,有出血、...
- 紅脖頸槽蛇
從屍體解剖發現所有器官出血,以及在微血管出現纖維蛋白血栓。研究發現,該蛇上頜齒最後2枚驟然增大,具堅固而無溝的牙齒,與其前方齒列問有一問隙,屬後毒牙類毒...
- 瓦氏蝮蛇
夜行性卵胎生,每次產下15-40條小蛇,這是一種是相當嗜睡的樹棲性毒蛇,另外也很耐高溫,至少可以在一星期內滴水不沾,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的蛇廟所供奉的就是瓦氏蝮蛇...
- 蛇毒酒
毒蛇的毒器 毒蛇的毒器由毒牙、導管、毒腺組成,毒腺是毒蛇產生毒液並暫存毒液的器官,由部分唾液腺衍化而來,蛇的頭部兩側各有1個毒腺。蛇毒組成成分 蛋白質、酶...
- 來馬回
⑩《江西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牙痛,下肢潰瘍,白喉,子宮出血,便血,毒蛇咬傷,白膜遮睛,流腦,風濕性關節炎,痢疾。"【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 辣蓼
用於痢疾,胃腸炎,腹瀉,風濕關節痛,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外用於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用法用量 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浸洗,或...
- 矛頭蝮屬
矛頭蝮(B. atrox矛頭蝮屬(學名:Bothrops),又稱槍蝰、矛頭蛇、黃齶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主要分布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區。其學名“...
- 蝰蛇(蝰蛇科蝰蛇屬動物)
爬行綱,蝰蛇科。是一種毒蛇,又稱黑斑蝰蛇。體長0.9~1.3米。背面暗褐色,有淡褐色鏈狀橢圓斑3列,各橢圓斑的最外緣為黃白色,其次為黑色,在3列斑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