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漢字)

冰(漢字)

冰(拼音:bī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古字寫作“”或“冫”,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冰”則出現在春秋前後。凍的本義是水在攝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結成的固體。又用作動詞,是結冰、凍結的意思。後來把東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變涼也叫“冰”。因為“冰”本身非常寒冷,所以把極冷的感覺也稱為“冰”,如:這水冰手。“冰”是固體的,所以把結晶成固體、成結晶形的也稱為“冰”,如:冰糖。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
  • 外文名:ice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ˉ
  • 部首:冫
  • 筆畫數:6
  • 筆順:丶一丨亅ノ丶
  • 統一碼:51B0
  • 五筆:UIY
  • 異體:氷*、𣲝
  • 古字:仌、冫
  • 倉頡:IME
  • 鄭碼:TDKV
  • 四角碼:32190
  • 字級:一級(0513) 
  • 平水韻:下平十蒸 
字源解說,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演變流程圖演變流程圖
“冰”的古字寫作“”或“冫”,最早見於甲骨文,也是“凝”的本字。甲骨文的“仌”字,像嚴寒之中,水凝結突起的冰塊的樣子(圖1)。金文字形(圖2)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無較大差別。大約到春秋時期就分化出了“冰”字(圖3),由兩部分組成。“冰”是個會意兼形聲字。它以水作形符,“冫(仌)”兼聲符。“水”,表示這個字與水有關。“冫(仌)”是“冰”的本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冰上的紋理。二者組合在一起,意思是水受凍而結成的固體。隸楷文字整齊化,寫作“冰”。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bīng
名詞
水在零攝氏度或以下凝結成的固體。
ice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冰雹;冰川;冰消瓦解;冰天雪地
〈文言〉通“”。箭筒蓋,可臨時作飲器。或指箭筒。
《左傳·昭公十三年》:司鐸射里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杜預註:“冰,箭箭蓋,可以取飲。”
動詞
因接觸到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
ice over
《紅樓夢》第八回:襲人摘下那“通靈寶玉”來,用絹子包好,塞在褥子底下,恐怕次日帶時冰了他的脖子。
把東西和冰放在一起使涼。
ice
把兩瓶汽水冰一冰。
像凍的東西。
冰片;冰糖;乾冰
形容詞
〈文言〉潔白;晶瑩。
clear
《漢書·地理志下》:(齊地)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編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
níng
動詞
〈文言〉凝結。後作“凝”。
《說文解字·仌部》:“凝,俗冰。”段玉裁註:“以冰代仌,乃別制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名詞
〈文言〉脂膏。
《爾雅·釋器》:“冰,脂也。”郭璞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水堅也。從仌從水。凝,俗冰從疑。魚陵切(níng)
【注釋】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註:氷,俗冰字。

說文解字注

水堅也。
《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仌也”。《(爾雅)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別制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從水仌。
會意。魚陵切。六部。
俗冰,從疑。
以雙聲為聲。

康熙字典

〔古文〕𣲝《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並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為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啟,夏頒冰。
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飲。
又《集韻》《正韻》並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柳枝五首》:碧玉冰寒漿。
又《韻補》:葉筆良切,音近浜。陳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❶“水”的左邊是㇇,一筆寫成。
❷“冫”窄、小,“水”寬、大,頂部“冫”低,底部“水”低。
❸“冫”,點、提分別寫在田字格橫中線上下。
❹“水”,亅的豎段在豎中線;㇇從橫中線上側起筆;第三筆撇的撇尖抵田字格中心;末筆捺從田字格中心上側起筆,捺腳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攝清濁擬音
上古音系
pŋrɯŋ
ŋrɯŋ
廣韻
筆陵
下平十六蒸
平聲
三等
開口
全清
pjəŋ
蒙古字韻
平聲
piŋ
中原音韻
庚青齊
庚青
陰平
齊齒呼
全清
piəŋ
洪武正韻
補明
十八庚
平聲
全清
piəŋ
魚陵
十八庚
次濁
ŋəŋ
陂病
十八敬
去聲
全清
piəŋ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平
(音韻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