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般情況下,每株平均分櫱39個,其中
有效分櫱5個,無效分櫱34個,株高21.3—32.4cm,株叢直徑22.2cm,莖稈直徑12cm,每株葉片平均107.2枚,葉面積2317. 4mm2
葉面積指數為0.019,單株重8.9829 莖、葉、
花序比為 1:1.14:0.25.地下部根深9.2cm(最深1scm), 分布直徑8cm( 最大17. 9cm), 營養面積 251.65cm2. 根系總重 0.186g(乾重);根與地上部重量為本1:5.4。田間栽培小區試驗7月15日抽穗至初花期刈割,8月1日—9月15日可產生二次再生草,畝產鮮革47.8kg,折合乾草2於鮮比為1:2.01。9月10日30.4g,當年室內發芽率51%。
生長環境
本種為一年生叢生矮草本,喜暖的廣幅早生植物。生於荒漠、半荒漠帶乾燥的沙地或沙礫質低山區與山麓洪積坡地,谷或窪地,也常見於荒漠區的河床、河灘地或其他短期受徑流滋潤的低凹地形。偶爾也散見於草原帶乾燥的坡地或森林草原帶的岩崖。
在亞洲中部,系荒漠或
荒漠草原群落中常常具有的夏雨型一、
二年生草本植物層片的主要成分。其在草群中的出現率和
生長勢受當年降水的制約。
春、夏季雨水豐富的年份,冠芒草可以在草群中大量繁生,而在降水很少的乾旱年份,則萌生很少,生長矮小,或保留種子於土壤中而不萌發。因而屬於乾旱地帶草地中的不穩定成分。作為亞洲中部於旱、半乾旱地帶草地中一、
二年生植物層片和冠芒草同時存在的植物通常有
三芒草(Aristida adscensionis
小畫眉草(Eragrostis minor)、
虱子草(Tragus berteroniaus)、蒙古
鋒芒草(Tragus racemosus)、
虎尾草(Chloris vira)、豬毛嵩(Artemisia scoDaria)、
櫛葉蒿(Neopallsia pectinata)、
豬毛菜(Salsola collina)、
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霧水藜(Bassia desyphylla)等。
分布範圍
冠芒草為亞洲中部區系成分。分布於亞洲中部乾旱、半於早地區。在我國廣布於
東北、
華北、西北各省(區人西自
遼河平原、
大興安嶺山地,進入蒙古高原東部烏蘭察布
高原、陰山、
陰南丘陵,向西至
鄂爾多斯高原,
賀蘭山地和山前平原,東西阿拉善,尤首山至額濟納。伸入黃河中游晉北、陝北、寧夏、甘肅等
黃土高原較乾燥的山丘坡地;在新疆見於天山南坡、北塔山南麓、札依爾山、巴爾魯克山東麓,
賽里木湖以東的山間盆地,少量見於天山北坡大石頭一帶、博格多山南坡及以東地區。國外分布於蘇聯東哈薩克斯坦山地,西伯利亞東部、中亞、蒙古、印度和非洲。
它們經常出現在鄂斯高原西部,賀蘭山麓,阿拉善高原南部、東部和東北部以及狼山以北時有分布的
綿刺(Potaninia mongolica)、
檸條(Caraganakorshinskii)、霸王柴(ZygoPyllum xanthoxvlon)、
四合木(Tetra。Namongolca)、
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
合頭草(Sym-pegma,regeelii)、
駝絨藜(ceratoides latens)、戈壁短舌菊(Brachanthemum gobicum)、
紅砂(Reaumuria soongorica)等草原化荒漠草地中,土壤為砂質或壤質的淡棕鈣土、淡灰鈣土或棕色荒漠土、灰棕荒漠土,有時呈微鹼化。也出現於亞洲中部溫帶草原地區的北部、西部的
冷蒿(Artemisia frigida)、
戈壁針茅(StiPo gobica)、
長芒草(StiPa bungeana)、
沙生針茅(SitPa glareosa)等
荒漠草原或微
荒漠化的
乾草原草地中;在新疆天山南麓較高處,主要出現在草原化的
合頭草荒漠草地內;而在
北塔山南麓,札依爾山和巴爾魯克山東麓,
賽里木湖以東以及天山北坡大石頭一帶,博格多山南坡與以東地區出現在多根蔥(Allium plyrrhizum)荒漠草原草地中,土壤為壤質而多礫石的淡粟鈣土或
棕鈣土。冠芒草有時候也可見於荒漠草原帶河谷低平地形的芨芨 (Achnutherum sPlendens)
鹽生草甸草地中。據
寧夏農學院與寧夏
賀蘭縣草原試驗站在
賀蘭山東麓觀測,冠芒草的
物候期及生長情況如表19—1、表19—2。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冠芒草屬優等牧草,夏秋季山羊、綿羊、馬、駱駝都喜食,山羊、綿羊尤其愛吃結籽的穗子,從種子蠟熟到完整期是羊的抓膘飼草。冬季保留性、良好,各種家畜樂食。在寧夏
賀蘭縣草原試驗站對
灘羊進行適口性觀察,結果為喜食。冠芒草的化學成分如表19一3。據內蒙古自治區(1980)分析,冠芒草
抽穗期每公斤
乾物質中含
胡蘿蔔素83.4g;又據寧夏草場植被調查隊(1984)資料,冠芒草的營養價值及胺基酸含量如表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