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草

鋒芒草

鋒芒草為一年生旱生小禾草,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在荒漠草原群落中常與冠芒草、虎尾草等組成夏雨型一年生小禾草層片。在草原區和荒漠區的固定沙丘乾河床沙地上也有生長。也是常見的農田雜草。鋒芒草通常在7月初開花,8月中、下旬種子成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鋒芒草
  • 拉丁學名:Tragus racemosus (Linn.) All.
  • 別稱:大虱子草
  • :植物界
  • :禾本科Gramineae
  • :鋒芒草屬Tragus
  •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華北,內蒙古,黃土高原地區及四川西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鬚根細弱。莖叢生,基部常膝曲而伏臥地面,高15-25厘米。葉鞘短於節間,無毛;葉舌纖毛狀;葉片長3-8厘米,寬2-4毫米,邊緣加厚,軟骨質,疏生小刺毛。花序緊密呈穗狀,長3-6厘米,寬約8毫米,小穗長4-4.5毫米,通常3個簇生,其中1個退化,或幾殘存為柄狀;第一穎退化或極微小,薄膜質,第二穎革質,背部有5(-7)肋,肋上具鉤刺,頂端具明顯伸出刺外的小頭;外稃膜質,長約3毫米,具3條不太明顯的脈;內稃較外稃稍短,脈不明顯;雄蕊3枚,花柱2裂,柱頭2,帚狀,均較簡短。穎果棕褐色,稍扁,長2-3毫米。染色體2n=40(Avdulov,1928:Parod,1946; Delav, 1947; Dewer,1954b)。花果期7-9月。
—年生禾草,高10—35cm。稈直立或鋪散於地面,節常膝曲。葉鞘無毛,葉舌為一圈長約1mm的柔毛,葉片長2-5cm,寬2—5mm,邊緣具刺毛。總狀花序緊密呈穗狀,長2.5—7cm,由2個孕性小穗與1退化小穗組成,小穗長4—5mm,第一穎微小,膜質,第二穎革質,背部有5條帶刺的縱肋,頂端尖頭明顯伸出刺外,外稃膜質,具3脈,內稃較外稃薄且短(圖49).
鋒芒草第一穎微小,膜質,第二穎革質,背部有5條帶刺的縱肋,頂端尖頭明顯伸出刺外,外稃膜質,具3脈,內稃較外稃薄且短.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在荒漠草原群落中常與冠芒草、虎尾草等組成夏雨型一年生小禾草層片。

生長環境

生於荒野、路旁、丘陵和山坡草地中,最高海拔可達3 000米。

分布範圍

產河北、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西部)、雲南,鋒芒草分布於我國華北,內蒙古,黃土高原地區及四川西部,在國外,蒙古也有。全世界溫暖地區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南歐。

主要價值

鋒芒草抽穗以前各種家畜均採食,以綿羊、山羊採食最好,適口性中等。本草植株低矮,產量不高,且結實後穎果具有刺狀物,家畜多不喜採食,影響飼用價值,又常粘著被毛,影響羊毛的品質。乾枯後的鋒芒草在草群中很難保留,它最好的利用時期只在6—7月之間。據分析,鋒芒草的營養價值較高,在結實期,粗蛋白質和粗脂肪都有較高的含量。
鋒芒草鋒芒草
鋒芒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