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六年(586),析館陶縣、清淵縣各一部分置冠氏縣,以春秋時為晉國冠氏邑得名,治所在今山東冠縣冠城鎮,屬毛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冠氏縣
- 隸屬:毛州
- 地址:今山東冠縣冠城鎮
- 建立時間:586年
隋開皇六年(586),析館陶縣、清淵縣各一部分置冠氏縣,以春秋時為晉國冠氏邑得名,治所在今山東冠縣冠城鎮,屬毛州。
隋開皇六年(586),析館陶縣、清淵縣各一部分置冠氏縣,以春秋時為晉國冠氏邑得名,治所在今山東冠縣冠城鎮,屬毛州。...
《冠氏縣齋書事寄滏陽朋游》是宋代詩人賀鑄的作品之一。...... 《冠氏縣齋書事寄滏陽朋游》是宋代詩人賀鑄的作品之一。作品名稱 冠氏縣齋書事寄滏陽朋游 ...
隋開皇初廢陽平郡,館陶縣改屬武陽郡,縣治北遷至今北館陶鎮。隋開皇六年(586),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因古冠氏邑為名,治今冠城鎮,屬毛州。...
清水在北魏時期為清淵縣治。唐初為避唐高祖劉淵諱,清淵縣改稱清水縣,為清水縣治。撤銷清水縣後劃入冠氏縣為清水鎮。明清明期清水鎮屬清淵鄉。民國時期先後稱...
境域屬山東省,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治聊城)總管府(治聊城);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治冠氏縣,今冠縣);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治高唐);臨清屬濮...
冠州,舊地名。隋開皇六年(586年),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治今冠城鎮),因古冠氏邑為名。唐屬魏州,宋、金屬大名府。元初屬東平路,元至元六年...
其地住民以地名為姓氏,稱冠氏。冠邑後在隋朝時期建為冠氏縣,在唐朝時期,唐高宗將其建制遷至今山東冠縣。但作為姓氏起源,冠氏與山東冠縣無關。...
冠氏,(畿)宗城。(畿。熙寧五年,省臨清縣為鎮入焉。當年復舊,尋以永濟隸臨清。熙寧六年,又省經城縣為鎮入焉。) 2. 宋代北京——大名府宮城位置已基本...
岳天禎,岳存子,大名冠氏人。...... 岳天禎[1] ,岳存子,大名冠氏人。本名 岳天禎 所處時代 元朝 性別 男 父親 岳存 襲父職冠氏縣軍民彈壓,從圍襄樊,...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河北道領二十四州,其中魏州(治元城)領元城、貴鄉、魏縣、冠氏、館陶等10縣。唐乾元元年(758年),於魏州置魏博節度,署大都督府,轄...
隋 大業末年封為冠氏縣長,貞觀三 年〔公元 629 年〕,加授散騎常侍,行太子左庶子,累封黎陽縣公。永徽元年〔公元 650 年〕加光祿大夫,進封燕國公,此後又...
金亡後,元好問隨金朝大批官員被俘,並被押往山東聊城看管兩年,後居住冠氏縣。元好問作為囚徒,與家人輾轉於聊城等地,並逐漸與蒙古國的漢軍首領嚴實、趙天錫等接上...
岳存(1194—1262),字彥誠,大名冠氏人。初歸東平嚴實,承制授存武德將軍、帥府都總...... 子天禎,襲父職冠氏縣軍民彈壓,從圍襄樊,帥府承制授管軍百戶,修立...
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析境西置沙丘縣,貞觀元年(627年),再廢沙丘入臨清,廢清水縣為鎮入冠氏縣(今冠縣),北境析入臨清。大曆七年(772年),析臨清南部置永濟...
于志寧(588~665年),字仲謐,雍州高陵(今陝西高陵縣)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師于謹曾孫。出身河南于氏,初仕隋朝,授冠氏縣令。晉陽起兵後,投奔唐朝,授渭北道行軍元帥...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何進滔殺死史憲誠,開始何氏割據。任內民心安定,大得...魏州(轄貴鄉縣,元城縣,魏縣,館陶縣,冠氏縣,朝城。莘縣,昌樂縣),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