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笙管樂(勝芳音樂會)

冀中笙管樂(勝芳音樂會),河北省霸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06年年5月20日,冀中笙管樂(勝芳音樂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5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冀中笙管樂(勝芳音樂會)項目保護單位霸州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中笙管樂(勝芳音樂會)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音樂
  • 非遺編號:Ⅱ-59
  • 申報地區:河北省霸州市
  • 保護單位:霸州市文化館
背景介紹,音樂特色,傳承狀況,

背景介紹

冀中笙管樂流傳於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滄州、定州一線以北近三十個縣市的鼓吹樂品種,民間俗稱“音樂會”。因主要用管子領奏、笙等和奏,故又稱“笙管樂”。除笙、管類樂器外,另有雲鑼、笛及擊奏類樂器鼓、鐃、鈸、鐺鐺等。樂曲分套曲、小曲及獨立成套的打擊樂三類。套曲篇幅長大、結構複雜,是“笙管樂”的主要組成部分。“笙管樂”遍布整個冀中平原。各地農民以村為單位,借樂結會,在本地祭祀、禮儀、喪葬等民俗活動中演奏傳承。
勝芳鎮地處廊坊市霸州以東35公里處。清乾隆時,該鎮先後建起了十二道“音樂會”,其中以勝芳鎮南音樂會最為著名。
勝芳鎮南音樂會是寺院佛教音樂流傳民間的產物,其傳承方式為口傳心授。勝芳鎮南音樂會風格古樸,自創會以來,歷經數百年而變異甚微。其演奏方式、演奏內容(曲牌)、使用樂器等都有嚴格定規,鮮有改動。

音樂特色

霸州勝芳鎮南音樂會於清末開始兼收高腔、崑曲,成為鎮內“兩下鍋”的最大音樂社團。新中國成立後崑曲逐漸淡出,樂手們仍能吹奏崑腔。在當地眾多音樂會中,幡旗、角燈、鼓架、茶挑等構成的宏大陣形成為鎮南音樂會的特色。勝芳鎮南音樂會的演出儀式、陣形及具有獨特風格的相關器物都是佛教音樂在民間的真實遺存,也是認識研究古典佛教音樂及當地民俗民風的重要資料。

傳承狀況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正面臨著傳承的巨大困難,只有加大保護力度,才可能傳承這一優秀民間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