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笙管樂(軍盧村音樂會)

冀中笙管樂(軍盧村音樂會)

冀中笙管樂(軍盧村音樂會),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中笙管樂(軍盧村音樂會)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軍盧村隸屬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楊稅務鄉,這裡的音樂傳統歷史悠久,早在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之前,村中就有名為音樂會的民間樂隊組織形式,長期活躍在當地民眾中。義和團大師兄馮兆來善吹管子,是軍盧村音樂會的主要成員。義和團在軍盧村三關廟前設壇舉義之後,音樂會全體成員都參加了義和團。馮兆來認為,義和團應該文武兼備,以武殺敵,以文鼓舞將士們的鬥志。基於這種構想,他擴大了音樂會的規模,將之變成為軍盧村義和團的“軍樂隊”,根據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緒,對原有曲目進行選擇加工和改編,使之為義和團的需要服務。

文化特徵

軍盧村音樂會有文、武場之分,演奏者通常為10人,文、武場各5人。文場樂器由一根管子、一支笛子、一架雲鑼和兩攢笙組成,武場樂器由一副鈸、一副小鑔、一架堂鼓或扁鼓及兩副鐃組成。
軍盧村音樂會以往演奏的曲目很多,其中不少現在已經失傳。當年馮兆來留下的樂譜在“文革”中被燒毀,現經老樂師回憶並整理成工尺譜傳承下來的有《堂頭令》、《望江南》、《浪淘沙》、《三教》、《鬥鵪鶉》、《掛金鎖》、《柳含煙》、《刀兵祭》、《翠竹簾》、《巧跳神》、《淘金令》、《倒提金燈》、《跌落金錢》、《三支箭》等三十餘首。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冀中笙管樂(軍盧村音樂會)項目評估合格,安次區文化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