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0年建新中、強豐、徐征、新民4鄉;
1958年合併為兵房公社;1983年改為兵房鄉;
1986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4萬。掘青公路過境,掘兵大河通航。轄海豐、鄰鹽、馬店、東安、新民、兵南、保田、徐征、雙閘、東安閘、海凌、安北、強民、新誼、培德、兵北、雙港、一門閘、豐盪、兵郊、三港21個村委會和興東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盛產棉花。
2009年,撤銷
大豫鎮和
兵房鎮,設立新的大豫鎮,鎮政府駐大豫鎮東凌村,全鎮面積195.47平方千米,人口10.67萬人,轄4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現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
鎮情介紹
面積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資料顯示,全鎮總面積110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轄10個村、1個居委會。
2009改編後:現有定編幹部5人,轄13個村民小組,人口2022人,農戶1045戶,耕地面積1714畝。農貿市場物品豐富,公共服務中心設計合理,功能齊全,成為全鎮的一大亮點。
社區教育
兵房社區教育中心全力整合兵房鎮各類教育資源,以江蘇省重點成人校——鎮成人中心校為依託,培養了適合發展農村需求的各類適用人才,通過社區多層次、多形式的活動,著力開展兵房鎮社區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了兵房鎮社區成員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2007年,兵房鎮由政府牽頭設立了鎮社區教育辦公室,兵房鎮各單位整合教育資源,形成了以成教中心為主體,各村、各單位、各活動小組為輔助的三級社區教育輻射網路。社區教育中心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原則,舉辦了“農業單項技術速成班”,農村富餘和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班,青年法制教育培訓班等15個班,並且適時結合各類培訓和農時季節編髮種、養、加科技信息資料15期,下發兵房鎮近萬名農民手中。到10月底兵房鎮社區培訓率已達45%,企業職工培訓率達25%以上。同時兵房鎮各基層社區都建立了活動室,組建了“農家書屋”,舉辦了農民運動會,丁家店社區的農民體育活動受到省表彰,鎮老年大學的文藝隊自編自演了40多個文藝節目,到社區演出30多場,通過這些舉措,直接滿足了社區居民看書學習增長知識和豐富精神生活的實際需求,推進了兵房鎮三個文明的建設。
經濟產業
經濟發展
該鎮經濟繁榮,有食品加工、機械電子、木器加工、棉紡針織、電光源加工等特色企業。
全鎮以紮實有效的舉措推動工作。強攻招商引資、猛攻項目投入,打造優質載體,推進全民創業。有定報企業24家,擁有“豫豐梨”、“江蘇茉莉花”家紡、“龍濤”消防水帶等名牌產品。
200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7億元,二產增加值3.6億元,三產增加值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86元。
兵房鎮把技術創新作為發展企業的支撐點,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先後3次組織企業負責人與
上海、
南京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開展技術項目信息交流活動,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同時,他們又邀請有關專家教授為兵房鎮企業負責人進行技術創新專業知識講座,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南通光大消防器材有限公司與國家消防研究所、
南京化工大學結為技術合作夥伴,2008年以來,開發了國際領先的消防圈盤管,新型消防水帶等4個專利產品,提高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1至10月份的銷售收入達3000多萬元,比2007年同期翻了一番。南通中榮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聘用日本的兩名高級工程師,常年駐點指導,利用廢豬骨頭、魚鱗提煉加工成醫藥中間體的明膠產品,暢銷國際市場。 兵房鎮的一批企業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南通盾王勞保用品有限公司,年年拿出200多萬元,用於新品的開發。與國家勞保用品研究所技術合作,研製了5個市場緊缺的新產品,走俏中國20多個省市。1至10月份的銷售收入達4000多萬元。兵房鎮的20多個高科技含量產品的銷售收入占兵房鎮工業銷售額的70%,近有6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
特色產業
兵房做為如東一個發展勢頭強勁的鄉鎮之一,左依如東縣城紡織業的
傳統優勢,右靠中國家紡行業的領軍地——海門三星疊石橋家紡城,以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為後盾,將天時、地利、人和三者融會貫通,形成具有兵房特色的紡織勞保業。以南通燎原針織有限公司為首的紡織企業和以如東盾王勞保用品公司的勞保行業,經過幾十年的打拚,再江蘇省乃至中國已占有一席之地,並以欣欣向榮之勢向更高層次進發。 兵房鎮最顯著的生產要素即為土地,其獨特的土壤成分和海洋性氣候環境非常適合
冬瓜、
黃瓜、
西瓜等農作物的生長。兵房鎮人民在充分依靠優勢作物的基礎上,將其產業價值發揮到最大化的想法推動下,不單純依靠農副產品的收購,而是將其轉化為經濟效益更高的深加工產品,並衍生出一系列的輔助行業。既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又吸納了農村了農村的一部分閒散勞動力。
地方企業
南通中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是中日合資公司、公司己通過l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主營水產品收購、養殖加工。農副產品收購加工、明膠半成品加工、甲殼素加工。主要原料、
魚鱗、
鯊魚軟骨、
魚皮、
蟹殼、蝦殼。水產品、
大閘蟹、
甲魚出口日本己有三年正。農副產品豬牛骨等加工。公司以生產型為主、有日本公司聯合研發的明膠、甲殼素、新材料、技術力量雄厚、
產品全部出口東南亞。 江蘇世紀燎原針織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各類橫機針織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針織服裝生產企業;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占地面積64454平方米,固定資產8000萬元,現有職工1200餘人。公司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德國STOLL電腦橫機80餘台,各類針型的半自動橫機700餘台,各類針型的縫合機300多台,並有完整的後整理配套設備。公司以“客戶至上、不斷挑剔、敢於創新、勇攀高峰”為經營理念,注重與客戶的長期合作。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產品質量贏得國內、外客商的信賴,成為日本、美國、歐洲等客商的定點生產廠家,客戶有H&M、
ADIDAS、
LPP、
美特斯邦威等等,06年產量250萬件。在新一輪的服飾潮流中,世紀燎原人將審時度勢,把握機遇,一如既往地質量取勝,廣交四海客商,實施充滿人性化的服務,努力為客戶提供完美的產品和服務,不斷為其產品增值,爭創中國針織服飾的強勢企業。
南通大江燈飾有限公司是由香港施德電子公司投資70萬美元的外資企業。公司地處如東縣兵房鎮工業園區,占地面積831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公司主要從事電光源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公司年生產燈泡195萬隻、燈具45萬套。企業現有從業人員93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31名,公司員工整體素質較高。主要客戶包括
美國及上海的一些大型貿易公司。公司產品質量過硬,一直是美國WALMART的A級供應商,並與國內外客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城鎮建設風貌
城鎮建設
兵房鎮投入27萬元新增的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箱桶設施已全面投入使用,同時,成立了公路辦公室,對兵房鎮新建水泥路實行保姆式管理。兵房鎮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啟動垃圾集中處理工作,加快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機制。為切實改善農村水環境,解決農村水環境髒亂差的突出問題,鎮建立健全了河道水面管護長效機制。在綠化上,兵房鎮通過沿海防護林工程項目的帶動,組織實施了沿海防護林、通達工程綠化、
河道整治綠化、小康示範村綠化和綠色富民等工程,新增綠化面積3500畝,並在各村配備了綠化維護員。兵房鎮鎮加大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力度,以打造農村新型社區為重點,堅決制止點外建設,11個村基本完成集居點建設,其中
強民村36套新建套房已被村民認購一空。
所轄村屯
兵房鎮大同村村民蔡朔投入一百多萬元,建起絎縫機廠。
大同村有了十八家絎縫機械企業,形成版塊經濟。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富有經濟頭腦的大同村人,到
海門、
三星、
常熟等地從事床上用品的加工經營。他們了解到生產絎縫機械附加值,有一定的市場銷售空間。潘衛東等人創辦了首家絎縫企業,此舉帶動了一批農戶相繼辦起了這一行當。開始都是家庭“小作坊”的生產經營。通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實力,普遍更改了“公司”的戶口。公司依託上海紡織大學,無錫輕紡研究所等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關係,不斷開發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從過去的普通型絎縫機械,提升為
電腦全程控制的新一代電腦絎縫機。南通大同絎縫機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創生產了多針電腦絎縫機,銷往俄羅斯、
希臘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同村的一批生產絎縫機企業的老闆具有較強的品牌意識,公司分別註冊為“大同”“通如”“創科”“天地”“大地”等商標,並參加過香港、上海輕紡機械國際展銷會,受到中外客商的青睞。公司生產的品牌產品,覆蓋中國二十九個省市,僅在中國最大的海門三星疊石橋市場,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銷售份額,年銷售收入達4000萬元。
基礎設施
全鎮以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發展。1.5平方公里的新鎮區日趨繁榮,新興路、富華路、334省道、222省道等主要交通幹道打通鎮區交通循環,連線對外交通;行政服務、教育衛生等公益設施俱全;農副產品一條街、富民小區開發已經到位。150公頃的工業集中地已吸引近30家企業落戶,園區內“三橫兩縱”的道路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全鎮以和諧共進的理念建設新農村。“河道疏浚工程”、“綠化工程”、“通達工程”、“集居點建設”、“有線電視、調頻廣播雙入戶工程”等切實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鎮黨校東50米(通海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