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皆史”是清代章學誠史學理論的重要思想之一。六部典籍非“聖人立言以垂教”之“經”,而都是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經皆史
- 提出者:章學誠
“六經皆史”是清代章學誠史學理論的重要思想之一。六部典籍非“聖人立言以垂教”之“經”,而都是史學著作。
“六經皆史”是清代章學誠史學理論的重要思想之一。六部典籍非“聖人立言以垂教”之“經”,而都是史學著作。基本釋義六經,指《詩》、《書》、《禮》、《樂》、《周易》、《春秋》。“六經皆史”是清代史論家章學誠的重要史學理論之一。...
六經自有史耳”。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內篇·易教上》也提出:“六經皆史也。”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並非聖人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六經皆史”﹑“六經皆器”等命題,反對“離器言道”。近人龔自珍﹑章炳麟等亦倡此說,參見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章炳麟《國故論衡·原經》。
出處是《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六經三史 (liù jīng sān shǐ)【解釋】: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泛指古代典籍。【出處】:宋·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
《六經皆文:經學史/文學史》是2008年學生書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龔鵬程。目錄 自序 壹、經學如何變成文學?貳、唐朝中葉的文人經說 參、細部批評導論 肆、馮夢龍的春秋學 伍、六經皆文:晚明對《春秋》三傳、《禮記》等書的文章典範化 陸、以詩論詩:文學詩經學導論 柒、乾隆年間的文人經說 捌、乾隆年...
史以紀事為職不過掌書起草 史字之本義 中與貳之釋義 周禮五史與左史右史 古代史官表 漢官有太史令 無太史公 古籍掌於百司之史即百家出於王官之所本 古人未嘗以史名書 第二章 古代之史家與史籍 六經皆史之釋義 尚書春秋俱為古史 春秋與左氏傳 左氏傳與國語 逸周書 竹書紀年 世本 戰國策 穆天子傳及...
浙東學派史跡位於寧波城區、餘姚、奉化等地,包括白雲莊及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包括白雲莊及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浙東學派,也稱浙東史學派,主張治學先窮經而求證於史,並提出“六經皆史”等命題,倡導一種注重研究史料和經世致用的風氣,是...
而在章誠齋眼中,六經皆史(《周易》和史之關係可參考胡樸安《周易古史觀》),故史部實際也是繼承經學傳統,史筆即用春秋筆法,並採用經學中通三統、尊王攘夷、大一統、母以子貴等觀念,這是史部概況。子部是四部中最少的一部分,故將佛道典籍均填入子部,先秦諸子著作是子部最早來源,多歸於子部雜學之屬,以備...
其一,“六經皆史”論。關於我國史學的源流,《文史通義》開卷便宣稱"《六經》皆史也"。又說:"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易教上》)在《浙東學術》中,進一步闡述:"三代學術,知有史而不知有經,切人事也;後人貴經術,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談經,似於人事之外別有所謂...
古文經學家認為“六經皆史”,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聖人,六經不過是他將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作為傳授弟子後人的教科書而已,所以解經多側重說解章句訓詁、名物典章。蔡邕主持校定六經工作結束後,以小字八分將校正的經文書於石碑,因始刻於熹平四年,故稱熹平石經。歷時9年,共刻7部經典於46塊石碑...
“六經皆史”論便是這種觀念的集中體現。章學誠指出:“六經皆先王之政典”,“古之所謂經,乃三代盛時典章法度見於政教行事之實”,因此就實質而言,可謂“六經皆器”、“六經皆史”。這是“道器合一”哲理所推導出的必然結論。六經既然是實實在在的史,那么離“器”言“道”、離事言理便無當於六經之旨;...
而古文經學派的章太炎,則大倡“六經皆史”的說法,極力主張孔子的貢獻主要在整理及傳授“六經”方面,這是公然向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奉為偶像而頂禮膜拜的孔子權威之挑戰。康有為和章太炎都是經學大師,他們都推尊經學。倘若把經典比作廟宇,把孔子比作神像的話,那么,康有為的做法正好像是為了裝飾神像而去拆毀廟宇;而...
乾嘉時期,學風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經世”的命題逐漸得到學者們的認同,如趙翼對王朝興衰治亂的探索、俞正燮重視探討與現實關係密切的問題、章學誠提出了“史學經世”“六經皆史”的命題等。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龔自珍在嘉慶末年開始了西北史地的研究,而“講求現實針對性、主張制度變易、重視內政治理”正是龔自珍西北...
編纂工夫“意”“識”密,“六經皆史”道統深。論家比歲遺文頌,筆乘連篇面壁吟。史學吾華遺產富,繼承批判莫相侵。作者簡介 呂振羽(1900年—1980年),現代歷史學家。湖南武岡人。湖南高等工業學校畢業,曾參加北伐戰爭。1923年到北平,在中國大學任教。九·一八事變後,投身抗一民主運動。1934年寫成《史前期...
學誠以為“六經皆史”,史者固不可私作,然陳壽、習鑿齒、臧榮緒、范曄諸家,名不在史官。或已去職,皆為前修作年曆紀傳。(陳壽在晉為著作郎,著作郎本史官,然成書在去官後,故壽卒後,乃就家寫其書。又壽於《高貴鄉公陳留王傳》中三書“司馬炎”,一書“撫軍大將軍新昌鄉侯炎”,一書“晉太子炎”...
導論“六經皆文”與周代經典文本的詩學解讀7 一、“文本於經”與“六經皆文”的理論命題2 與“六經皆史”平行的另一個命題:“六經皆文”——“六經皆文”理論的理論來源——“文本於經”:文學借經學以自重,倚人門牆——“六經皆文”:文學為本,文學與經學並立,自立門戶 二、“六經皆詩”與歷史批評的...
他提出“六經皆史”的觀點,批評“專門漢學”駕守經傳訓訪,眼界狹小,指出:“道不離器,猶影不離形。後世服夫子之教育自六經,以謂六經載道之書也,而不知六經皆器也”,“彼舍天下事物、人倫日用,而守六籍以言道,則固不可與言夫道矣”。他批評漢學家在研究方法上墨守成規,主張獨立思考。謂“近日學者...
《古史甄微》是1999年由巴蜀書社出版的文集,作者是蒙文通。內容簡介 蒙文通自序中說,“撰為此篇,本為究論史乘,而多襲註疏圖緯之成說,間及諸子,殆囿於結習而使然也。”他要做的就是,探究“晉人言學旨趣”蒙文通指出,“晚近言學,約有二派:一主六經皆史,一主托古改制。二派根本既殊,故於古史...
其識之廣大圓通,皆從浙東學術而來。所謂校讎者,乃一學術方法之名稱,以此二字代表讀書辨體知類之法而已。”他留心於史學的研究,擴充章實齋。“六經皆史”的論點,深入發揮。他說:“吾之學,其對象一言以蔽之,曰史。此學以明事理為目的,觀事理必於史。所謂史,不僅指紀傳、編年各史,經書亦包括在內。
第一節 “六經皆史”說與李贄的歷史學研究 一、“經與史相為表里”——史論結合的歷史學方法論 二、“昭彰事實,垂鑒後世”——一對傳統史學義例的重大突破 三、“論贊須具曠古隻眼”——論歷史的事實判斷與歷史感情的關係 第二節 “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的論史卓識 一、“顛倒千萬...
清代考證學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有惠棟、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孫,等等,考證方法大同小異。到了章學誠,又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論點,又前進一步。產生原因 學者嘗以為清代考據學之興盛緣於清初的文字獄政策。清代考據學與文字獄的關係問題,很多學者認為,清人從事考據學是為了逃避文字獄的迫害而...
第十一節 從“六經皆史”到“史皆文也”:作為思想史研究資源的後現代歷史學 《懷柔遠人的爭論》與1999年的中國歷史學界――歷史只是語言的敘述?從“六經皆史”到“史皆文也”――海登・懷特的觀點――“敘述”一詞中歷史與文學的界限的消失――凸顯與遮蔽:以思想史敘述中的王通與周敦頤為例――在書寫與...
而經學開闢的時代,當以孔子定六經為始。清人章學誠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觀點。經部諸書中,《尚書》、《左傳》本身就是史書;《周禮》、《儀禮》是研究先秦官制和社會制度的重要典籍;《易經》包含著許多反映殷周和殷以前的歷史的重要資料;《詩經》雖是古代一部詩歌總集,但其中蘊含的史料價值也是人們公認的。子...
章學誠,清代史學家、文學家。字實齋。漢族,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官國子監典籍。曾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書院,並為南北方誌館主修地方志。章學誠倡“六經皆史”之論,治經治史,皆有特色。由王作光編著的這本《史志巨擘(章學誠傳)》為我們講述的就是他的修志人生。圖書目錄 引子...
至今思想史仍難以把握:中心清楚而敘述的邊界模糊——與宗教史、學術史、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經濟史之間的關係——哲學史與思想史——目前我思考的幾個問題——一切尚無明確的答案 第一節 無畫處皆是畫 第二節 歷史記憶、思想資源與重新詮釋 第三節 思想視野中的考古與文物 第四節 從“六經皆史”到“...
第五節 無畫處皆是畫 第六節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第七節 歷史記憶、思想資源與重新詮釋 第八節 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第九節 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考古與文物 第十節 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 第十一節 從“六經皆史”到“史皆文也”:作為思想史研究資源的後現代歷史學 後記 **《中國思想史 第...
四裔傳漢人文化 貉族考 唐宋暨以前之中日交際 鄉校 不樂仕進 入學之年 學校由行禮變為治經 孔子廟 鄉飲射禮 束修 論語、孝經 學校中體罰 鳴鼓眾質 學校風潮 武舉 春秋史記皆史籍通稱 記府 空籍五歲 本紀世家皆史記前已有 史記於眾所習知之事皆弗論 太史公書采戰國策 路史 史家講書法之原 六經皆史之蔽...
十、經史合參研讀班前言 炎黃子孫的起源 堯舜禹的公天下 夏商周開始的家天下 觀今宜鑑古 治史要通才 六經皆史 孔子著《春秋》《春秋》的內涵 司馬遷著《史記》讀歷史的眼睛 《史記》列傳的深意 歷史不是“載之空言”四首詩說項羽 十一、談人性的真相 第一堂 人類文化的心性問題 人性是善是惡 中外各家的觀點...
《東周列國志序》清代蔡奡創作的一篇序。作品原文 東周列國志序 書之名,無慮數十百種,而究其實,不過經與史二者而已。經所以載道,史所以紀事者也。六經開其源,後人踵增焉。訓戒論議考辨之屬,皆經之屬也。鑒記紀傳敘志之屬,皆史之屬也。顧六經者,聖人之書也。言體必有用,言用必有體。易與禮、...
一窮二白的發展經驗政策的爭論讀《史記》的竅門政治哲學史官的品格六經皆史也驕奢淫逸的風氣經濟、政治的教育原則誰夠得上儒商 第四堂(107)賢愚不肖皆愛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財產與人格財富的無常與無情財富與文化、道德欲望的極限 第五堂(119)微言大義文化的基礎在文學經史合參企業實業事業六個突然新舊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