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出處:
六十而耳順,出自《論語·為政》的內容,意思是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夠正確對待。《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基本釋義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
耳順,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六十而耳順’。”也是六十歲的代稱、也可以稱耳順之年。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
六十而耳順,(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花甲之年”來源: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為政》的內容,孔子的意思是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基本釋義 七十歲能隨心所欲...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⑥。”【注釋】①有:同“又”。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④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文獻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子...
第六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十有五:十五歲。有,通“又”用在整數與零之間。立:能立於世,指知道按理的規定去立身行事, 有能力去...
另外,人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
如孔子強調“仁者壽”、“智者壽”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見解。在《道德經》和《莊子》中,明確提出了無欲、無知、無為的“返樸歸真”思想,對中國歷代養生學...
孔子對自己的心理能力發展精闢地概括為:“吾十有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則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這種分析說明心理能力不僅在中年期仍在發展,到了老年也還沒有終止。這裡的心理...
物莫能惑,人不能遷,則行止與天同,吾不違天,而天亦莫吾違也,故五十而知天命;人之至於此也,其所以施於物而行於人者至矣,然猶未也,心之所安,耳目接於物,而有不順焉,以心御之而後順,則其應必疑,故六十而耳順...
“三十而立”意思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在句中通常作分句,指三十歲。成語出處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後人由此...
《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說卦》、《文言》。”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大聖人,曾經提出過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國學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引自孔子的自我報告),國學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國學是油鹽醬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隨心所欲”。成語典故 孔子晚年時,將自身修養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