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減災素質培育

城市氣象減災的效果歸根到底要取決於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在同等強度和規模的自然災害下,已開發國家的傷亡人數很少,而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則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如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地震海嘯奪去近30萬人的生命,但在日本和美國發生的類似海嘯傷亡人數極少,主要原因在於已開發國家的居民科學文化素質較高和自組織能力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眾減災素質培育
  • 外文名:Cultivation of Public Disaster Reduction
  • 素質培育:取決於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
  • 方式1:減災社團的宣傳
  • 方式2:校園安全的宣傳
  • 方式3:政府減災預案宣傳
公眾素質是調動全社會力量減災的基礎,城市氣象減災的公眾安全素質培育,減災社團的宣傳,校園的安全宣傳,政府減災預案的宣傳,

公眾素質是調動全社會力量減災的基礎

城市氣象減災的效果歸根到底要取決於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在同等強度和規模的自然災害下,已開發國家的傷亡人數很少,而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則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如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地震海嘯奪去近30萬人的生命,但在日本和美國發生的類似海嘯傷亡人數極少,主要原因在於已開發國家的居民科學文化素質較高和自組織能力強。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城市居民在發生自然災害時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儘管擁堵嚴重,公路上逃難的汽車沒有搶行的,領取救災食物和飲水沒有不排隊的而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則許多市民驚慌失措,擁擠踐踏,芸至有人趁災打劫,人為加大了災害損失。1984年12月3 n印度博帕爾農藥廠430噸劇毒異氰酸甲酯泄露)事故和2003年底我國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之所以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之一就與災民不知道向上風向地區轉移,而盲目選擇逃生方向有關。

城市氣象減災的公眾安全素質培育

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公眾氣象防災意識宣傳與救災知識的普及。日本把每年的9月1日即東京大地震紀念日作為國民防災日,在這一天各地城市都要舉行有首相和有關高官參加的防災演習,以此提高國民的防災意識和檢驗各級政府在災害發生時的應急處置能力、通信聯絡和救災、消防、救護等部門的運轉和協調能力。美國和瑞士都已形成了一整套民防教育訓練體系和制度。在1994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嘯災難中,正在海邊與父母一起度假的一個英國小女孩看到海水的反常倒退,想起課堂上老師講過這是海嘯發生前的一個徵兆,於是大聲呼喊叫人們離開海邊,使數百人避免被海浪吞沒。在2007年7月18日濟南的特大暴雨和山洪中,在洪水開始灌入市中心地下商場的時候,有人大聲疾呼叫下面的人趕快跑上來,避免了一場慘劇的發生。
臨危不懼,沉著應對,機智果敢的品質與行為不是天生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經過多種方式的長期教育和引導逐步建立。

減災社團的宣傳

自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活動開展以來,湧現出大量的非政府減災社團組織,在減災科普宣傳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國內重要的減災社團有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中國救災協會、各地的防災協會或減災協會等,原有的紅十字協會、慈善機構、消防協會、民防組織、各專業學會和宗教團體在新的形勢下也加強了綜合減災的宣傳普及工作。民政部門和各地科協對於科技社團開展減災科普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與指導。
以北京減災協會為例,自1994年成立到2006年通過舉辦講座、報告會、科普展覽、街頭宣傳與諮詢、製作科普展板、掛圖、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廣泛宣傳減災知識,先後為電視、廣播、刊物、報紙等提供五百餘篇稿件,編寫出版系列減災管理和科普圖書16種14萬7千冊。2003年,協會組成了。防災減災安全索質教育進社區。領導小組,編制了實施方案和《北京安全社區建設綱要》,與各城區科協聯合組織科普講座大課堂,為幾十個社區開辦減災講座。近三年,市減災協會承辦市科委組織的“平安北京·安全奧運——防災減災知識競賽”,通過媒體和網站共收到本市和全國各地的公眾答卷兩萬多份。還同氣象學會一起針對本地區常見的城市氣象災害編寫出版了一系列科普小冊子。

校園的安全宣傳

2006年6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結合當年的國際減災日發起。減災始於學校。的活動。安全素質的培育有利於青少年和下一代人口素質的提高,進而提高現在和將來的人口素質。教育部與有關部門合作進一步明確當前和今後學校減災工作的目標是力爭全面提高學校減災能力和學生避災自救能力。

政府減災預案的宣傳

2003年“非典”危機過後,中國政府及時啟動了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案三制”建設,即編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機制、體制和法制。應急預案的編制在近年來應對颱風、洪澇、乾早、熱浪等重大氣象災害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幅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編制預案的目的之一是實現減災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和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確保減災行動的高效和有序。要達到這個目的,僅僅編制出預案並由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掌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使全社會都知道預案的內容和所規定的不同部門、機構和人員的行為準則。為此,國務院和各地都在政府網站公布了各類減災預案的內容,還編寫了一系列宣講預案的科普文章。各種新聞媒體也結合災情和減災行動的報導宣傳了各種減災預案的內容和效果。
(2)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和國際減災日宣傳活動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20屆會議決定把世界氣象公約生效的日期,即世界氣象組織更名日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科技知識及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世界氣象日曆年的主題大多與氣象災害有一定聯繫,各地氣象部門每年都結合城市氣象減災開展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組織學生參觀氣象台和有關展覽。如2008年的世界氣象日期間,中國氣象局不僅組織對外開放,為社會公眾參開天氣預報、氣象衛星、高性能計算機等的神秘面紗,而且還舉辦了。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美好的未來。
(3)氣象科普讀物
氣象科普讀物視野開闊,文字樸實,圖文並茂。中國氣象局和各省、市、區氣象局都組織編寫出版了許多城市氣象減災的科普讀物和畫冊。2007年將十多種氣象災害預警標誌及防災措施編印成彩色畫冊,廣泛印發,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4)專家訪談與諮詢
通過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專家訪談以及藉助電話的氣象專家熱線等開展城市氣象減災的科普與諮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