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人物性格,軼事典故,嗜魚拒饋,天人三策,
人物介紹
人物性格
軼事典故
嗜魚拒饋
原文: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此不必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於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譯文: 公孫儀做魯國的宰相併且特別喜歡吃魚,全國都的人都爭相買魚來獻給他,公儀先生卻不接受。他弟子勸他說:“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麼?”他回答說:“正因為愛吃魚,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別人獻來的魚,一定會有遷就他們的表現;有遷就他們的表現,就會枉法;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雖然愛吃魚,這些人不一定再送給我魚,我又不能自已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儘管愛吃魚,我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公孫儀知道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別人為自己不如自己為自己。
天人三策
原文:故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帛,怒而出其妻,食於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祿,又奪園夫紅女利乎!”古之賢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從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貪鄙。
譯文:所以公儀休相魯國,他他家見織帛,生氣而離開他的妻子,吃在家裡,吃葵,惱怒而拔了葵,說:“我已經食祿,又奪園那少女好處嗎!“古代的賢人君子在高位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下高他們的行為,從他們的教育,百姓為他的廉潔而不貪婪。
這是關於公孫儀的另一個故事,由此可見,公孫儀的道德品質大於當今人所能想像的,所以說人心不古,用現代的價值觀去判斷古人的價值是不可取的。德與法的辯證關係也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