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68年,唐懿宗鹹通九年,戊子年。這一年發生了幾件大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868年
- 外文名:868 AD
- 中國紀年:戊子年
- 對應朝代:唐朝中期
一月至四月
鹹通四年(八六三)初,唐廷以南詔攻陷安南(今越南河內),敕徐州觀察使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屯戍桂林,約定三年替代。九年七月,戍卒屯防已達六年,屢請代還,而觀察吏崔彥曾以軍需空虛,發兵所費甚多為由,決定戍卒再留一年,戍卒聞訊憤怒,都虞候許佶等乘桂管觀察使移鎮湖南,新使未至之機,率戍卒殺都將王仲甫,推糧料判官寵勛為主,劫掠兵器北還。
楊收賜死
鹹通九年(八六八)三月十五日,楊收賜死。楊收,字藏之,馮翊(今陝西大荔)人。會昌元年(八四一)登進士,隨杜悰歷藩府幕僚。大中年間(八四七——八五九)入朝為監察御史,累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令。拜翰林學士、知制浩。懿宗即位,擢中書舍人、翰林承旨。與大宦官楊玄價敘為同宗,深相交結,鹹通四年,拜同平章事。建言置鎮南軍,屯兵積糧,支援嶺南諸軍收復南詔侵占交趾城(今越南河內),以功遷右僕射。居位侈靡,門客倚為奸利。楊玄價招賄請託未得盡從,為其所潛。七年,罷為宣歙(今安徽宣城)觀察使。次年,受賄事發,貶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再貶歡州(今越南榮市),賜自盡。
五月至八月
鹹通九年(八六八)六月,鳳翔少尹李師望上奏,言嶲州(今四川西昌)為控扼南詔要塞,距成都甚遠,西川難以節制,請建定邊軍,屯重兵於嶲州,以邛州(今四川邛崍)為治所,以御南詔。懿宗準奏,詔以師望為嶲州刺史,定邊軍節度觀察使,領玠、眉(今四川眉山)、蜀(今四川崇慶)、邛、雅(今四川雅安)、嘉(今四川樂山)、黎(今四川漢源西北)七州,統押諸蠻並統領諸道行營。師望欲為一道節制,故建此策,其實邛州距成都才一百六十里,而距侖州千里,如此欺罔,竟得準奏。
徐州戍卒北還至泗州
鹹通九年(八六八)七月,龐勛、許佶率徐州戍卒在桂林發動兵變,擅自北還。八月,唐廷遣宦官張敬思宣詔赦戍卒擅歸之罪,押還徐州。九月,龐勛、許佶率戍卒過湖南,沿江東下。途中,許佶洞察唐廷赦罪乃緩兵之計,若回徐州,必被屠殺,遂各出私財造兵甲旗幟,召集銀刀亡命,眾至千人。沿途藩鎮由於無朝廷出兵敕令,皆嚴守自保。徐州戍兵越浙西、淮南,於九月二十七日順利抵達泗州(今江蘇盱眙北),距徐州約二百餘里。
九月至十二月
鹹通九年(八六八)九月,徐州戍卒龐勛等既抵泗州,聞唐廷已下密敕,一旦至徐州,將盡被屠殺。龐勛、許佶遂召集戍卒,決定武裝對抗唐廷,死中求生。十月,龐勛率戍卒進至符離(今安徽宿州北),送信給崔彥曾,言徐州軍將尹戡等三人狡詐多疑,如能停此三人軍職,並將戍卒別置二營,由一將統轄,則服從朝命。崔彥曾拒絕龐勛要求,命都虞候元密率兵三千討伐龐勛,又命宿州、泗州各出兵協助元密。八日,元密從徐州出發,至任山(今江蘇徐州西南)北,欲襲擊戍卒,被龐勛等察覺。十日,龐勛乘宿州出兵,城內空虛之機,率軍攻陷州城。龐勛散財貧民,召募士卒,百姓四面雲集,得數千人。於是勒兵乘城,自稱兵馬留後。至此,戍卒與農民結合,由兵變而發展為起義。
龐勛大敗元密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月十日,龐勛攻克宿州。次日,徐州都虞候元密率官軍追至城下,準備攻城。不料龐勛夜中使婦女敲鼓持更,麻痹官軍;掠取城中大船三百艘,裝滿糧食器物,順汴水東下,從官軍包圍中逃出。天亮後,元密始知龐勛已率義軍離城,急率軍追擊,士卒皆未食,至追及義軍,已飢乏不堪。龐勛命千人埋伏於舟中,列陣於汴水堤外。見官軍臨近,偽裝逃亡。元密以為義軍畏己,縱兵急迫。龐勛命舟中及堤外義軍夾攻,官軍大敗,死千餘人,其餘皆降。元密與諸將及監陣敕使均死,無一人生還。
龐勛攻克徐州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月,龐勛率起義軍大敗徐州官軍於汴水之上。龐勛問降卒,知徐州無備,遂決意攻取。十五日,龐勛率軍北渡濉水,越山趨徐州。當晚,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始知元密敗訊,遂向鄰道求救。次日,命塞城門,選城中丁壯拒守。十七日,龐勛率義軍至徐州城下,凡居民在城外者,皆安撫無所侵擾,大得民心,爭歸義軍協助攻城。不多時,外城攻克,觀察使崔彥曾退保子城。居民又協助義軍焚陷子城,擒崔彥曾,殺其部將尹戡等人。城中願參加義軍者萬餘人。龐勛以許佶為都虞候,趙可立為都游弈使,部下各為牙將,分領諸軍。
龐勛遣使請賜旌節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月十七日,龐勛率義軍一舉攻克徐州。廿日,遣押牙張琯赴長安請求唐廷賜與旌節,欲效法武寧前任節度使王智興舊例,脅迫唐廷任己為觀察使。十一月,唐廷遣宦官康道偉赴徐州宣慰,龐勛出城隆重歡迎。隨後,又設宴招待,作“求旌節表”,請道偉向唐廷奏聞。十四日,龐勛聞唐廷又派敕使來徐州,以為必賜旌節,眾皆祝賀。次日,敕使至,惟責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及監軍張道謹敗軍,貶二人官。勛大為失望,遂囚留敕使。
龐勛久攻泗州,不克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月,龐勛率義軍一舉攻克徐州,遣部將李圓率二千人攻泗州(今江蘇盱眙北)。泗州刺史杜慆聞訊,繕守完兵,求救於淮南(今江蘇揚州)。李圓遣精兵百人先入泗州,被杜慆設計誅殺,圓遂奮力攻城,城上矢石雨下,死數百人。龐勛以泗州當江淮要衝,李圓久攻不克,十一月,遣部將吳迥代圓。十七日,吳迥再率義軍攻城,晝夜不息。杜慆好友辛讜自告奮勇,前往淮南搬救兵五百人,加強防守。龐勛再派部將劉佶率兵千人,劉行及自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遣部將王弘立率兵皆增援吳迥,圍攻泗州。廿九日,浙西(今江蘇鎮江)節度使杜審權遺都頭翟行約率兵四千救泗州,被義軍圍殲於淮水之南。
龐勛攻克都梁城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一月,龐勛遣部將吳迥等圍攻泗州(今江蘇盱眙北),泗州刺史杜慆遣辛讜向淮南(今江蘇揚州)求救。淮南節度使令狐綯命都押牙李湘率數千人馬赴援,湘與監陣敕使郭厚本兵會合,屯於都梁城(今江蘇盱眙北),與泗州隔淮水相望。三十日,龐勛義軍大破浙西(今江蘇鎮江)援軍四千人,乘勝圍都梁城。十二月五日,李湘等率兵出戰大敗,義軍遂克都梁城,擒李湘、郭厚本送押徐州(今江蘇),進據淮口,隔斷唐東南漕運。
龐勛淮口大捷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一月,龐勛義軍圍攻泗州(今江蘇盱治北),屢敗唐淮南(今江蘇揚州)、浙西(今江蘇鎮江)援軍,泗州危在旦夕。十二月,唐徐州南面行營招討使戴可師率兵三萬北渡淮水,救援泗州。龐勛義軍棄淮南營壘。可師欲先奪淮口,再救泗州,十三日,圍義軍所占都梁城(今江蘇盱冶北),義軍詐降,可師遂退兵五里,是日夜,義軍順利突出重圍。次日大霧,義軍乘敵無備,龐勛部將王弘立率義軍數萬人大敗唐軍,唐軍逃亡僅餘數百人,其餘皆被殺或溺淮水而死。弘立傳戴可師及其監軍、將校首級於徐州。乘勝圍壽州(今安徽壽縣),掠諸道貢賦,由壽州至京漕運亦絕。
龐勛攻克滁州等地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一月,懿宗以康承訓為徐州行營都招使,率諸軍鎮壓龐勛起義。至十二月,諸道兵赴新興(今河南寧陵境內)集中,才萬餘人,承訓以眾寡不敵,退屯宋州(今河南商丘南)。龐勛乘唐大軍未至之機,分遣其將丁從實等各率數千人,分南北兩路攻討諸州。丁從實等破沭陽(今屬江蘇)、下蔡(今安徽鳳台)、烏江(今安徽)、巢縣(今安徽巢湖)、攻克滁州(今安徽滁縣)、和州(今安徽和縣),殺和州守軍八百餘人。
康承訓為徐州行營都招討使
鹹通九年(八六八)十一月,懿宗詔以金吾大將軍康承訓為義成(今河南滑縣)節度使、徐州行營都招討使;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徐州北面行營招討使;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徐州南面行營招討使,發諸道兵征討龐勛。承訓奏請發沙陀、吐谷渾、韃靼、葜苾蕃兵參戰,懿宗詔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