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宣卿

莫宣卿

莫宣卿(834-868),字仲節,號片玉,謚孝肅,嶺南第一狀元。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農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縣文德鄉長樂里(今廣東封開縣漁澇鎮蕨村)。兩廣的第一個狀元,也是我國科舉制度時代最年輕的狀元,高中時只有17歲。莫宣卿墓在河兒口鎮西村東坡鑼鼓崗上

基本介紹

  • 本名:莫宣卿
  • 別稱:宣卿公
  • 字號:仲節
    片玉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封川縣文德鄉長樂里
  • 出生時間:公元834年
  • 去世時間:公元868年
  • 主要作品:《答問讀書居》
  • 主要成就:嶺南第一狀元,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內閣中書大學士。
簡介,生平,狀元故里——漁澇鎮蕨村,莫宣卿狀元祠,民間傳說,

簡介

莫宣卿(834-868),字仲節,號片玉,謚孝肅,嶺南第一狀元。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農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縣文德鄉長樂里(今廣東封開縣漁澇鎮蕨村)。根據莫氏族譜記載,其父莫讓仁早逝,莫宣卿是遺腹子,母親梁氏改嫁開建縣金樓村(今南豐鎮金樓村)莫及芝,隨繼父生活。繼父莫及芝樂善好施,家境富裕,年幼入學堂讀書。相傳莫宣卿七歲時已能吟詩作賦,十二歲參加州試中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十七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並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俯視狀元故里俯視狀元故里
莫宣卿考取狀元後,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其後他還鄉省親,因母親不願隨其北上定居,莫遂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母親。唐懿宗允準,改委他浙江台州別駕刺史的副職 )。他即奉母攜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卻病逝於途中。莫宣卿墓今在河兒口鎮西村東坡

生平

莫宣卿的生平業跡不顯,存世的詩作也僅三首半,但由於是廣東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他的傳奇式事跡及影響仍在嶺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為後人所尊崇。
狀元祠立體浮雕畫狀元祠立體浮雕畫
莫宣卿,廣東封川縣(今封開縣)人。字仲節,號片玉。生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4) 農曆八月十七日。約卒於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欽點狀元
莫宣卿為遺腹子,母親梁氏因家境困難,改嫁開建縣(今封開縣南豐鎮)莫及芝。莫宣卿七歲能詩。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憤然在沙中寫詩一:"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英俊天下有,誰能佑聖君。(前面句載《全唐詩》,後兩句載《開建縣誌》)。莫宣卿稍大入鄉校,就讀於名師梁明甫。十二歲舉秀才,後在麒麟山側建一書屋,刻苦改讀。詩《答問讀書居》云:"書屋倚麒麟,不同牛馬路。床頭萬卷書,溪上五龍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無外物,只見青雲護。"(見《全唐詩》十七冊)。
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歲的莫宣卿廷試第一,欽點狀元。有一首《及第自詠》云:"羽翼高飛到碧霄,鵬程萬里豈知遙。才吞王母千年藥,便奪龍頭第一標。腳下雲霞隨地起,眼前塵土霎時銷。萬金書寄南歸雁,三級天門已一跳。"
莫宣卿中狀元後,出任翰林院修撰,賜內閣中書大學士。莫宣卿思念生母,上表陳情,請求出任南方地方官。宣宗封其為台州別駕,莫宣卿離京時眾官相送。同榜進士柳珪贈詩一首:《送莫仲節狀元歸省》。詩:"青驄聚送謫仙人,南國榮親不及君。椰子味從今日近鷓鴣聲向舊山聞。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馬時侵五嶺雲。想到故鄉應臘過,藥囗猶有異花薰。" (見《全唐詩》十七冊)。
莫宣卿榮歸故里,奉母攜眷赴台州上任。不幸病逝於途中。安葬於封州文德鄉鑼鼓崗(今河兒口鎮)。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為正奏狀元,謚孝肅。

狀元故里——漁澇鎮蕨村

廣東封開,古稱封川,有嶺南古都之譽,亦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發祥地之一。該縣的漁澇鎮歷史悠久,出了唐代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故西村村稱為“狀元故居”、“狀元村”。
狀元牌坊狀元牌坊

莫宣卿狀元祠

座落在封開縣河兒口西村狀元祠,氣勢非凡,幽雅別致。傳說,西村當時未有狀元祠,只有鄉賢祠,而最早的狀元祠應是如今的“大梁宮”(在今河兒口鎮扶學村),由梁姓族人興建的,梁姓與莫姓有姻緣關係,即莫宣卿的恩師梁明甫是莫宣卿的舅舅,在莫宣卿中狀元後,梁明甫便籌資興建,稱為“嶺南第一狀元宮”。後幾經變化,成了隨喜設定的私塾,後成為供奉天神梁太尉的宮廟。
莫宣卿狀元祠莫宣卿狀元祠
唐末鹹通十一年,公元八七一年,封州刺史李邦昌表書懿宗皇帝,奏浩莫宣卿謚為“孝肅”,鄉族才將鄉賢祠改為狀元祠。清代重修,光緒甲申年三月十四日,祠移至今西村良種場位置。封川縣誌》載:封川狀元祠“在文德鄉長樂里(今西村一帶)祀唐狀元莫宣卿。”由兩柱雕龍沖天式單檐組成的清彩繪頂,巍巍狀觀,有大殿三間,大門上方中間豎匾額題有乾隆手跡的“孝肅狀元”四個大字,祠內珍貴古物繁多,香火鼎盛。
狀元祠是歷代莫氏後裔望祠祀祖的地方,也是歷朝地方官上香朝拜的場所。唐刺史白鴻儒於此觀莫宣卿詩卷,興嘆“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跡,如化工生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如在也”;宋進士莫天佑發出“鳳昔臨封一僻隅,先生特起掃雲衢”之感觸;明知縣方尚祖也有“平橋橫跨祠前鎖,四野流霞萬樹霜”的概嘆;清儀光中情難自禁:“大魁公肇始,文德此事新。
狀元祠,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毀。一九九六年,移至此地重建狀元祠
鎮祠之寶——皇帝手跡鎮祠之寶——皇帝手跡
狀元祠內現存有“孝肅狀元”石刻兩塊,記述為清乾隆四年雕刻陽文,一塊豎匾鑲在祠門上方,高一點五米,寬八十公分,花紋雕邊。另一塊在祠內三進莫宣卿像後為橫匾。刻字清晰可見,花紋玲瓏。“考肅狀元”石豎匾高懸門頂,此匾是鎮祠之寶,是西村遺存的皇帝手跡,狀元祠殿堂設莫宣卿坐像,由名師用樟木雕刻,塗金粉妝身,高一點八米,座高四十公分。於在二00五年農曆八月十七日開光揭幕,2016年,由封開本地莫氏族人,省內德慶,懷集,高要,番禺,增城,南海,番禺,順德,高明,東莞,江門,新會,鶴山,茂名,揭陽,湛江,中山,陽春,清遠,連山,英德,汕尾,羅定,鬱南,廣西蒼梧,岑溪,桂平,河池,賀州,平南,容縣,來賓,臨桂,藤縣,武宣,興業,玉林,昭平,桂林,柳州,信都,鐘山,香港,安徽,貴州等地莫氏宗親,捐建的莫宣卿銅像,在狀元故居落成開光。
當地的舊縣誌記述,狀元坊在封川縣前街,清隆慶四年知縣朱武為狀元莫宣卿建。西村明清時有狀元坊和長樂里坊已毀,僅存坊塾。封川縣誌載,莫宣卿墓在縣北百十里文德鄉鑼鼓崗,碑石尚存。即現河兒口鎮新街鄰側。墓大開闊,座東向西,通墓處路口有莫宣卿墓之牌坊。詩云:“村中一畝地,祖建鎮中位,華麗十二座,一毀尚餘二。”西村原有清乾隆年間建的古居遺蹟十二處,一場大火燒毀十座,現僅存二座,保存完美。

民間傳說

在古代,嶺南被北方人稱為“蠻夷之地”,政治、經濟、文化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自隋朝隋煬帝開創科舉制度,到唐朝唐宣宗的將近250年,嶺南一直沒有出過科舉狀元,直到唐大中五年(851),年僅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狀元 ,從而成為嶺南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
風水寶地——筆架蓮花風水寶地——筆架蓮花
莫宣卿父親莫讓仁,是個老實敦厚的農民,家裡很窮,平日靠養鴨為生。在他養鴨的地方,有一條大水溝,鴨子經常在水溝里洗澡,莫讓仁就在溝邊乘涼休息,一直等到鴨子吃飽肚子、洗完澡,日頭也西斜了,才趕鴨子回家。一天,莫讓仁發現水溝邊有三株黃茅草,中間一株有水珠吸上又滴下,滴下又吸上,好生奇怪。這樣等到了第三天,他忍不住用手去剝開這株黃茅草,不慎,手指給劃破了,流血不止,最後竟死在那裡。當晚,鴨子回家了,莫讓仁沒有回家。他父親和妻子心生疑慮,就到處去找他。第二天才在他平時養鴨的地方找見了他的一頂草帽和一件蓑衣,人已經死了,而整個屍體卻給白蟻團團圍住。 莫讓仁死後,因家窮,連棺材也買不起,便由幾個兄弟就地挖了一個坑,埋葬在附近的水溝邊。
碰巧這地方是地師看中的生龍口,葬下去一定要“發”的。可惜莫讓仁兄弟沒有把屍體對準獨木村(在河兒口境內),而是對準荔枝村(在河兒口境內)。第二天,這位地師到來一看,嘆息說:“啊,這口山地給人得了,就是差一點:獨木不向向荔枝,得了英雄失了屍。”這句話後來成為莫宣卿中了狀元,屍不還家的流言。莫讓仁死時,莫宣卿還沒出世,是一個遺腹子。後來他母親因家境貧困,不得不改嫁給南豐的莫及芝。莫宣卿在他後父莫及芝家生活到六歲時,還沒有開口說話,人們以為他是“白痴”。直到滿七歲,他與孩童玩耍,在沙地上寫下一首詩:
英俊天下有,
誰能佐聖君?
我本南山鳳,
豈同凡鳥群。
人們才發現他很聰明,送他去讀書,記性好,過目不忘。入學後他又寫了一首自題詩:
少年立志早登科,
世上文章奈我何?
賦讀五經猶恨少,
詩吟萬卷未為多。
江湖海闊為池硯,
出水高山作墨磨。
願意借瑗為白紙,
將來寫盡太平歌。
其實他平時很懶散,不太聽話,以致老師對他發生誤解,要他回家,他又不願意結果就留他在學校里做雜工——燒水和掃地。
一年,朝廷要考試,老師就挑選了一班學生上京應試。莫宣卿以一個雜工身份要跟著去,最初老師不同意,經莫宣卿苦苦哀求,才同意他跟大夥一起去。
宴飲完後,老伯留他們在茅屋過宿。翌晨臨別時,老伯又撫摸著莫宣卿的頭對大夥說:“莫小哥年紀最小,上京路遠,你們千萬要照顧他啊!”
這天,師生來到長江渡口,坐船過江。船上艄公有兩個女兒,他們看到莫宣卿年紀最小,來幫他們划船,手腳又最靈巧,打心眼裡喜歡他。船到中流,小妹兜風莫宣卿背後有一把傘,就說給艄公知道。後來,艄公就叫小妹跟著莫宣卿上京。她來到莫宣卿面前說:“小哥,我爹叫我跟你上京。”宣卿說“你跟我乾什麼啊?我自己沒有錢,也是跟他們來的。”小妹說:“我有錢,我們大家用。”宣卿說:“你有錢,我也不要,我是來服侍大家的,怎能陪伴你。”但小妹苦苦哀求,宣卿最後也就同意了。
來到京城後,大家報名去考試,莫宣卿也報名了。第一次考試莫宣卿榜上有名,再經過複試,莫宣卿又入了選,這使莫宣卿和小妹高興極了。他們兩人買了兩個沙田柚,每人一個,小妹的那一個兩人邊走邊吃;莫宣卿這這一個捧在手裡,拋上拋下,沿街說:“波礙響三聲,高中狀元第一名。”街人側目,以為他是傻仔,但莫宣卿仍是拋他的沙田柚。後來,又經過第三輪複試,年僅17歲的莫宣卿果然考中了狀元。皇帝親自給新科狀元莫宣卿賜宴,並在宴上賜詩祝賀:
南方遠地產奇才,
突破天荒出草菜。
神鯉跳翻三尺浪,
皇都驚震一聲雷。
莫宣卿中了狀元,整京城都轟動了,整個嶺南也轟動了,到處都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