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紀年,年表,大事,
紀年
年表
摩尼教傳入中國
延載元年(六九四),波斯(或言西海大秦即今敘利亞)人拂多誕持《二宗經》來朝則天。《二宗經》乃摩尼教教義。摩尼教乃波斯人摩尼所創揉和波斯原有的襖教和印度傳入的佛教及東羅馬傳入的基督教而成。二宗三經論,是其教義的根本核心。即光明與黑暗二宗,經過初際、中際、後際三個階段,光明將戰勝黑暗。摩尼欲建立一個無地區國界限制,為全世界普遍信仰的宗教,與波斯沙卜爾一世向外擴張,建立統一的波斯大帝國的野心相合,因此公元二百四十三年四月九日,在沙卜爾一世登基加冕盛典上,其教被波斯官方正式承認。延載元年,武則天接見拂多誕,接納《二宗經》,標誌摩尼教此時在中國內地取得公開合法傳教權。然而,六百九十四年,波斯乃至大秦國正處於阿拉伯人統治之下,摩尼教早巳被取締,伊斯蘭統治者不可能派異教徒往中國傳教,武周政府接待的只是以個人身份朝覲的摩尼教徒,拂多誕呈上的已是譯成漢文的摩尼教經典,表明摩尼教在中國內地已有相當的影響,在傳教譯經方面已取得一定經驗,說明摩尼教早於此時已經在唐朝內地民間流傳多年。學者認為,或許四世紀國中國內地已感到摩尼教的信息。
吐蕃西突厥敗於冷泉大嶺
安西四鎮復置(六九二),吐蕃在西域的勢力受到嚴重打擊,長壽三年(六九四),首領勃論贊率兵南侵。西突厥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元慶長壽元年(六九二)被誣處死,二年(六九三),西突厥部立阿史那妥子為可汗,三年(六九四),妥子遂率兵與吐蕃聯合攻武周。二月,則天遣武威道總管王孝傑與勃論贊、妥子等大戰於冷泉及大嶺,擊破吐蕃和西突厥各三萬餘人。碎葉鎮守韓思忠亦破吐蕃泥熟俟斤等萬餘人。
武周討伐東突厥默囁
默啜自立為東突厥可汗,長壽三年(六九三)臘月十四日,攻靈州,殺掠士民甚多。四年(六九四)二月十六日,則天以僧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默啜。三月,又以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內史李昭德為行軍長史、鳳閣鸞台平章事蘇味道為司馬,率朔方道總管契苾明、雁門道總管王孝傑、威化道總管李多祚、豐安道總管陳令英、瀚海道總管田揚名及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將軍討伐默啜,未行,突厥退,遂止。
永昌“蠻”內附
長壽中(六九二至六九四),姚、嶲州西南蠻首反叛。則天遣監察御史裴懷古往招輯之。懷古申明賞罰,俘蠻魁首,撫民安居,平定南方而還。蠻民為立碑頌德。延載元年(六九四)六月一日,姚州永昌蠻酋薰期帥部落二十餘萬內附。
鑄天樞
王弘義被杖死
延載元年(六九四)九月,酷吏王弘義死。弘義衡水(今河北衡水)人。狡詐無行,以告密起家。曾乞鄰人瓜不得,告縣官瓜田有白兔,使人搜捕,盡踐瓜田,游趙(今河北趙縣)、貝(今河北清河以西),見閭里耆老作邑齋,誣告謀反,殺二百人,授游擊將軍。不久遷殿中侍御史。內史李昭德譏之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御史。”弘義為官,與來俊臣竟相殘毒。審勝州都督王安仁謀反案,安仁不服,弘義於枷上刎其首並其子首,函之而歸。道過汾州(今山西汾陽),與司馬毛公對食,須臾叱毛公下階,斬之,槍揭其首入洛。暑月繫囚,必於小房積蒿施氈褥,令敷其上,囚不一會即氣絕。苟自誣引,乃移他獄。每移檄牒,州縣懾懼。弘義自矜曰:“我之文牒,有如狼毒野葛”。延載元年,因事流瓊州(今海南島定安以北),弘義自矯制追還,至襄州(今湖北襄樊),遇侍御史胡元禮,事敗露,元禮杖殺之。
嶺南“獠”起事
僧尼改隸祠部
唐初承隋制,以曹司與僧司共掌佛徒,於鴻臚寺下置崇玄署,設令丞管理佛徒。延載元年(六九四),敕令僧尼管理權改隸尚書省祠部,於祠部置郎中、員外郎等掌管之。其後屢有變更,一般隸鴻臚寺或祠部,間或隸宗正寺或主客司,均與佛道二教勢力消長有關。
大事
(1)正月,丙戌,太后享萬象神宮。
(1)正月,丙戌(初一),太后在萬象神宮祭祀。
(2)突厥可汗骨篤祿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為可汗。臘月,甲戌,默啜寇靈州。
(2)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篤祿去世,他的兒子年幼,他的弟弟阿史那默啜自立為可汗。臘月,甲戌(十九日),阿史那默啜侵擾靈州。
(4)春,一月,以婁師德為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
(4)春季,一月,朝廷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
(6)庚午,以僧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以討默啜。
(6)庚午(十六日),朝廷任命和尚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阿史那默啜。
(11)河內有老尼居神都麟趾寺,與嵩山人韋什方等以妖妄惑眾。尼自號淨光如來,雲能知未然;什方自雲吳赤烏年生。又有老胡亦自言五百歲,雲見薛師已二百年矣,容貌愈少。太后甚信重之,賜什方姓武氏。秋,七月,癸未,以什方為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制云:“邁軒代之廣成,逾漢朝之河上。”八月,什方乞還山,制罷遣之。
(11)河內地方有老尼姑,居住在神都麟趾寺,與嵩山人韋什方等以邪說迷惑民眾。老尼姑自號淨光如來,說能預知未來;韋什方自稱是三國時孫吳赤烏年間出生的人。又有一個老胡人也自稱五百歲,說他看見和尚懷義已二百年了,懷義的面貌越來越年輕。太后很信任器重他們,賜韋什方姓武氏。秋季,七月,癸未(初一),朝廷任命韋什方為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命令中說:“他勝過軒轅時代的廣成子,超越漢朝的河上公。”八月,韋什方要求返回嵩山,太后命令免去職務,遣送他返山。
豆盧欽望請京官九品已上輸兩月俸以贍軍,轉帖百官,令拜表。百官但赴拜,不知何事。拾遺王求禮謂欽望曰:“明公祿厚,輸之無傷;卑官貧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奪之乎?”欽望正色拒之。既上表,求禮進言曰:“陛下富有四海,軍國有儲,何藉貧官九品之俸而欺奪之!”姚曰:“求禮不識大體。”求禮曰:“如姚,為識大體者邪!”事遂寢。
豆盧欽望請九品以上的京官每人交兩個月的薪俸以補助軍用,寫了一份通知讓百官傳閱,讓他們一起上奏表。百官只是聚到一起,不知是什麼事情。拾遺王求禮對豆盧欽望說:“您俸祿豐厚,交納沒有什麼關係;低級官吏貧困,為什麼不讓他們知道而加以欺騙奪取呢?”豆盧欽望嚴正拒絕他。上表後,王求禮進言說:“陛下富有天下,軍用和國用都有儲備,如何用得著貧官九品的俸祿而加以欺騙奪取!”姚說:“王求禮不識大體!”王求禮說:“像姚這樣,是識大體的人嗎!”事情終於沒有實施。
(14)戊寅,鸞台侍郎、同平章事崔元綜坐事流振州。
(15)武三思帥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立於端門之外,銘紀功德,黜唐頌周;以姚為督作使。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16)九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16)九月,壬午朔(初一),出現日食。
內史李昭德恃太后委遇,頗專權使氣,人多疾之,前魯王府功曹參軍丘上疏攻之,其略曰:“陛下天授以前,萬機獨斷。自長壽以來,委任昭德,參奉機密,獻可替否;事有便利,不預諮謀,要待畫日將行,方乃別生駁異。揚露專擅,顯示於人,歸美引愆,義不如此。”又曰:“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又曰:“蟻穴壞堤,針芒寫氣,權重一去,收之極難。”長上果毅鄧注,又著《石論》數千言,述昭德專權之狀。鳳閣舍人逄弘敏取奏之,太后由是惡昭德。壬寅,貶昭德為南賓尉,尋又免死流竄。
內史李昭德依仗太后的信任,獨攬大權,意氣用事,人們多憎恨他。前魯王府功曹參軍丘上疏抨擊他,內容大致說:“陛下在天授年間以前,政事由自己決斷,自長壽年間以來,委任李昭德,讓他參與機密,提出可行的事,否決不可行的事;一些對國家便利的事,他事先不參與商議,待到已批示將要推行時,才另提出不同意見,顯露出獨斷獨行,好表現自己。善事歸於君主,過失自己承擔,他並不遵循這種君臣關係的常理。”又說:“我看他的膽子,比身體還大,鼻孔出的氣,上沖霄漢。”又說:“螞蟻的洞穴可以毀掉大堤,針尖大的小孔足以泄氣,權力一旦失去,要收回就極難。”長上果毅鄧注,又著《石論》數千言,敘述李昭德專權的事實。鳳閣舍人逄弘敏將它上奏,太后因此而憎惡李昭德,壬寅(二十一日),將他降職為南賓縣尉,不久又減免死罪,將他流放。
(18)太后出黎花一枝以示宰相,宰相皆以為瑞。杜景儉獨曰:“今草木黃落,而此更發榮,陰陽不時,咎在臣等。”因拜謝。太后曰:“卿真宰相也!”
(18)太后拿出一枝梨花給宰相們看,宰相們都以為是吉兆。只有杜景儉說:“現在草木枯黃凋落,而梨樹卻開花,這是陰陽錯亂,過失在我們這些人。”他因此跪下謝罪。太后說:“你是真正的宰相。”
(20)嶺南獠反,以容州都督張玄遇為桂、永等州經略大使以討之。
(20)嶺南獠人反叛,朝廷任命容州都督張玄遇為桂、永等州經略大使以討伐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