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40年

公元440年

公元44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庚辰年,在中國包括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六年)等年號。在歐洲,公元440年,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440年
中國大事件,外國大事件,

中國大事件

劉義隆公元440年11月,宋國新權臣殷景仁暴病而亡,劉義隆二次執政。
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宋文帝以“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誅殺、流徙劉義康的親信劉湛、劉斌等十餘人,解除劉義康的宰輔職務,貶至豫章任江州刺史。
“天師道”的名稱,在正史中最早見於《晉書·郄超傳、何充傳、殷仲堪傳》,從此“天師道”也就替代了“五斗米道”的名稱。它從東晉末期(約在公元380年左右),到北魏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時止(約在公元440年),六十年間一直不斷在活躍地流傳著,《隋書·經笈志》則說:“三吳及濱海之際信之逾甚。”
在崔浩的引導下,太武帝對道教產生了興趣,太延六年(公元440年)將年號改為“太平真君”,太肆宣揚道教。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初崇佛法,後受道士寇謙之的影響,轉奉道教,並親受符篆(lù),於公元440年改元為太平真君。他認為佛教系“西戎虛誕”,“為世費害”。
北京地區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沙塵暴記錄出現在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據《上谷郡志》記載:“春二月,上谷郡”“風風起,壞屋廬,殺人”(上谷郡轄地相當於今張家口、小五台以東,今北京延慶、河北赤城、懷來、涿鹿、宣化一帶)。
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劉湛被誅,義康外放江州刺史,朝庭重新起用顏延之為始興王劉睿(宋文帝次子)後軍諮議參軍,御史中丞。在任無所奏,改任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後又遭尚書左丞荀赤松奏免。不久復任秘書監、光祿勛、太常。
劉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建康出現了這樣一件罕見的事:山間鳳凰飛舞,眾鳥群附。後人在這裡築起了一座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隅,現已無存),以資紀念。
劉宋錢樂之在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和十七年(公元440年)兩次鑄造渾象,都採用陳卓所定的數字,並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別三家星。

外國大事件

公元440年
公元440年,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公元440年,匈人滅多瑙河南岸富庶的耐蘇城(Naissus),他們燒殺得如此徹底,以至於幾年後羅馬的使者路過此地,不得不在城外宿營,這時河邊仍然能見到累累白骨,而城裡屍臭沖天,讓人無法靠近。
公元440年,匈人再次把注意力放到拜占庭帝國,並屢次侵擾多瑙河北岸的商人市。阿提拉指責拜占庭人未履行他們的條約,更聲稱馬古斯的主教褻瀆了在多瑙河北岸的匈人皇家墳墓,要脅要再次進攻拜占庭。阿提拉率領匈人橫渡了多瑙河,把伊利里亞地區(今巴爾幹半島西部地區)和色雷斯地區徹底摧毀,其中還包括了省會費米拉孔。匈人一直攻打到馬古斯,在此當匈人正與拜占庭人相討交出主教的條件時,該名主教出逃並放棄了此城。狄奧多西二世在汪達爾人的領袖蓋塞里克占領迦太基以及薩珊王朝皇帝伊斯特格德二世入侵亞美尼亞後,決定撤除多瑙河沿岸的防禦工事,使得阿提拉更容易進攻巴爾幹半島。
公元440年——汪達爾人來到西西里島。
公元435年,布勒達和阿提拉聯合渡過多瑙河,逼迫東羅馬帝國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馬爾古斯(Margus)條約》。為了讓自己矮小的身材顯得高大一些,布勒達和阿提拉堅持要坐在馬背上談判,這在以後成為慣例。根據《馬爾古斯條約》,東羅馬帝國每年必須支付的貢金提高到700磅,在邊境開放通商口岸,並交出所有的流亡政治犯。但和約被遵守的情況並不理想,布勒達於是在公元440年再次興兵犯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