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
周襄王,周代皇帝,(B.C.?至 B.C.619)
大事記
公元前619年,周襄王姬鄭卒,子頃王姬壬臣嗣位。是為
周頃王。周頃王(?——前613年),
姬姓,名壬臣,周襄王之子。前619年即位,在位六年,至前613年卒,葬處不明。其子匡王班立。周頃王繼位時,王室財政拮据,竟致於無法辦理襄王的喪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
魯國討錢。魯國國君派使者送錢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這時已經是襄王死後第二年的2月了。壬臣在位時,
邾國(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的諸侯為
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準備遷都到繹山(也稱
嶧山,在今山東省鄒城市南)。占辭上說:“遷都有利於民,但是有害於君,會使君短命。”當時的人是很相信
占卜的,紛紛勸阻遷都,邾文公卻說:“上天讓民樹立了君,就是為了替民謀利.如果遷都有利於民,就遷吧。”他還是把都城遷到了繹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這雖是巧合,時人卻紛紛讚譽邾文公的賢良。公元前613年春,壬臣病死。壬臣死後的
諡號為頃王。
公元前619年,
秦攻
晉,占領武城(陝西
華縣),以報去年
令狐之敗。《
釋例》曰:令孤之役,
晉人潛師夜起,而書戰者,晉諱背其前意而夜薄秦師,以戰告也。《傳》云: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歸,諸侯納之曰歸,以惡入曰復入。
秦國是中國
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
諸侯國。
秦人是
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
嬴姓(少昊氏之後),傳說
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
周朝的
附庸。前770年,
秦襄公護送
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占領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領的原周朝在
陝西的領地。從前677年起,秦國在
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宮殿區、
居住區、
士大夫與
國人墓葬區和
秦公陵園。秦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一直到
戰國初期秦一直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也許正因為它地處偏僻,因此它一直沒有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在
春秋時代早期它是一個不顯眼的國家,直到
秦穆公時代方參與
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
晉國、
楚國、
齊國的二等強國。就科學技術、文化等等而言,秦在
戰國初期也比較落後。
公元前361年,秦國發生了著名的
商鞅變法,開始改變,從此秦國開始不斷強大。前325年
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前246年
秦王政登基,前238年掌權,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從前230年秦滅
韓國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
晉國,
周代諸侯國名,原名
唐。在今
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晉國大夫韓虔、
趙籍、
魏斯三家自立為諸侯,晉國被分裂為
韓、
趙、
魏三個諸侯國家。晉國國都為唐(今山西翼城),
晉獻公遷都
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別都為
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衡雍之盟
公元前619年秋,晉國因為去年扈地結盟時魯國晚去,而出兵攻打魯國,魯國被迫在這年的冬天,與晉國大臣趙盾在衡雍會見,補償去年的盟會。
周襄王逝世
公元前619年,周襄王崩。(出生:不詳——去世:公元前619年)。周襄王,名鄭(公元前?~前619年)。
周惠王之子。惠王病死後繼位。在位33年,病死,葬處不明。襄王時期,諸侯爭霸日益激烈,諸侯為奪霸權各顯其能,使用各種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在大國爭霸、小國林立時代,稱霸於諸侯,為後人稱為
春秋五霸的
齊桓公、
晉文公,在周襄王時地位已凌駕於周王及各諸侯國之上。襄王崩,其子頃王壬臣立。
周頃王即位
周頃王(?—前613年),姓姬,名壬臣,周襄王之子。前619年即位,在位六年,至前613年春病死,葬處不明。姬壬臣死後的廟號為頃王。周頃王姬壬臣繼位時,王室財政拮据,竟致於無法辦理襄王的喪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魯國討錢。魯國國君派使者送錢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這時已經是襄王死後第二年的2月了。
相關介紹
關於東周第七任帝王姬壬臣
頃王雜記
周頃王姬壬臣是周襄王的兒子。在位六年(約公元前619一前613)。謚“頃王”。
司馬遷說:“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頃王壬臣立。頃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史記.周本記第四》)。”
周襄王在位三十二年(東周年表上是三十三年),他帶著風雨的一生走了,其兒子姬壬臣(頃王)於公元前619年即位。這位短命的帝王,在他六年的政治生涯中,司馬遷沒有多說什麼。我好奇地翻開《史記.秦本紀》,結果看到了這樣的記載:
繆公子四十人,其太子罃代立,是為康公。康公元年。往歲繆公之卒,晉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
晉趙盾欲立之,使隨會來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晉立襄公子而反擊秦師,秦師敗,隨會來奔。二年,秦伐晉,取武城,報令狐之役。四年,晉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晉,取羈馬。戰於河曲,大敗晉軍。晉人患隨會在秦為亂,乃使魏讎余詳反,合謀會,詐而得會,會遂歸晉(《史記.秦本紀》)。
以上的內容反映的是周頃王即位後秦國發生的事,司馬遷的意思是說:秦穆公有四十個兒子,他死後由太子嬴罃(音:yīng)即位(秦康公)。接著史料介紹說:秦穆公死的當年(前621年。周襄王三十一年)秦康公沒有即位,晉襄公與秦穆公死於同一年(公元前621年)。
秦國的歷史介紹晉襄公的死,主要是為了鋪墊下文:晉襄公有一個弟弟叫雍,姬雍的母親是秦國人,所以他留在了秦國。正因為姬雍在秦國,所以晉國的權臣趙盾(約前654年一前601年)想立姬雍,派一個名叫隨會的人到秦國迎接姬雍,秦國派兵把姬雍送到了令狐(山西省猗氏縣西),結果晉國人反悔立了襄公的兒子,反而襲擊了護送姬雍回國的秦國軍隊。秦國兵敗,隨會只好投奔了秦國。
秦康公第二年(前619),秦國人因為這件事討伐晉國,奪取了晉國以東的武城(這是一個失落的地名,有些學者認為是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一帶,屬於春秋的趙地。從趙盾說話沒算數來看,秦國人有可能是報復趙盾),回報去年令狐一戰的仇恨。秦康公四年(前617),晉國因武城之仇又討伐秦國,奪取了秦國的少梁城(陝西省韓城市南)。秦康公六年,秦國人又因少梁之仇討伐晉國,占領了晉國的羈馬(山西永濟南)。接著又進攻河曲(山西省河曲縣),把晉軍打得狼狽不堪。晉國人因此憂慮隨會為秦國人出謀劃策,派大夫魏讎(音:shòu。壽)余假裝反叛投降秦國,與隨會合謀,帶隨會返回了晉國。
這就是周頃王時代,秦、晉兩個歷史上的婚姻國的復仇史,筆者在這些殘存的史料中儘可能的多收集一些歷史碎片,是為了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周頃王這段遺失的歷史。此時不僅秦晉兩動亂,魯國也是如此。
在《左傳》里,魯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周頃王的父親周襄王死的這一年)有這樣的記載:“秋,襄王崩”四字。到了魯文公姬興九年二月,《左傳》是這樣記載的:“二月,莊叔如周,葬襄王。”
也就是說,周襄王在公元前619年秋天死,到了第二年春二月才下葬,停留屍時間七個月左右,魯國人派莊叔到洛陽參加了周襄王的葬禮。到了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左傳》記載說:“十四年春,頃王崩。周公閱與王孫爭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
《左傳》的意思
《左傳》的意思是說:魯文公十四年春天,周頃王死了。周公姬閱與周襄王的孫子爭奪政權,所以魯國人沒有派人到洛陽為頃王弔喪。從魯國的歷史記載中,凡是帝王死、諸侯亡,只要沒有派人前去,魯國歷史就沒有記載下來。看完這沉甸甸的歷史,雖然雜亂無章,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周頃王時代的一些真相。這就是筆者題名《頃王雜記》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