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21年

公元前421年

公元前421年,是一個平年,以下是發生在本年的大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421年
  • 外文名:In 421 BC
  • 年代:平年
公元前421年 - 大事記
雅典衛城建在雅典中心的岩石上,東西向為320米,南北向為156米,高度為156米,向北、東、南三個方向,都很陡峭,所以,衛城的入口從來在西邊。
考古學家在這裡找到了新石器時期的痕跡。這裡最早的建築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文明時期。衛城的輝煌時期是隨著雅典城邦的發展與興旺而來的。公元前5世紀,雅典人在殘留的遺址上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神廟,並建築了宏偉的圍牆,使它具有了城堡的特色,成為雅典城邦的聖地與宗教中心。公元前437—前423年,前庭建築成型,公元前432—前421年,重建雅典娜神龕,公元前421—前405年,建立了埃列赫特於斯神廟(Erechtheion)。
巴特農神廟 Parthenon
巴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山上最輝煌的建築。它建於雅典鼎盛時期——公元前447—前421年。過去,大家以為巴特農神廟的建築與希波戰爭的勝利有關。流行的傳說認為,戰勝了波斯人之後,雅典人因為感受到了雅典娜女神的保佑,為了感謝她,紀念她,修建了這所宏偉的神廟。最近的考古學發現完全推翻了這個說法。
事實上,對年輕英武的女神雅典娜的崇拜起源非常早,早在邁錫尼文化時期,雅典娜已經是這一帶的重要的神了,多利安人代替了邁錫尼人之後,這個傳統被保留下來,甚至越來越獲得了重要的意義。巴特農神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在半米多高的石基上正面有8根,側面有17根多利安式石柱,每根高達10.45米。石柱的底盤直徑為1.9米,頂部直徑為1.48米。儘管這些石柱十分龐大,宏偉,卻絲毫不給人死板的感覺,這主要式由於石柱的造型。神廟的屋頂是大理石板。神殿的內部分為兩個部分。西邊的部分保留著一些壁畫痕跡。這些壁畫是基督徒的作品,內容是基督教題材。神廟外部有很多浮雕,最著名的是雅典娜與波塞東之戰和雅典娜的誕生等等。
埃列赫特於斯神廟 Erechtheion
在今天所能看到的埃列赫特於斯神廟南邊,有一個古老的雅典娜神龕,這裡原來應該是邁錫尼人的宮殿所在地,這個古建築估計也是被波斯人摧毀的。
由於地基的情況非常複雜,這個建築的設計是需要技巧的。建築時間約在公元前421年—前406年之間。這個建築東部曾經供奉著雅典娜女神的木頭雕像。這個雕像很可能歷史悠久。西半部是兩個墳墓。其中假想為最古老的君主科德羅斯(Codrus)墓葬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六少女(Karyatides),六尊少女像代替石柱頂起石頂。它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建築師的智慧。由於石頂分量很重,而這六位少女為了頂起沉重的石頂,頸部必須足夠的粗。但是,這將影響美觀,於是,建築師就給他們每人頸後留了一縷濃厚的秀髮,再在頭頂加上花籃,來代替石柱的托頂功能。現在六少女的原物在博物館裡,在室外展覽的是複製品。
魏文侯
公元前431年,魏文侯即位時,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李悝曾是魏文侯及武侯的重臣,以變法運動國富兵強,為戰國初期有數的政治家之一,是一個由儒家轉為法家的人,嚴格說他是法家的始祖。隨著戰國時期社會環境的變化,戰爭愈來愈激烈,各國之間為擴展領土而進行頻繁的兼併戰爭,使得各國統治者不得不進行比春秋時期更為深入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廢除奴隸制下的“世卿世祿”制度,打擊奴隸主貴族的特權,在軍事上的表現就是軍功爵制。在李悝實行的新法中,就有“食有勞而祿有功”,“奪人民之祿”的內容。
敕連可汗,名郁久閭吳提牟汗紇升蓋可汗子,為亞洲蒙古一帶古國柔然的君主之一。牟汗紇升蓋可汗病死後繼位,敕連可汗於同月繼位,號敕連可汗(意思為神聖之王)。敕連可汗即位後,自知力量薄弱,遣使到平城向北魏求和。公元431年,敕連可汗的部下20餘人在巡邏時誤入北魏境內,被俘捉。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聞訊,為表示友好,將他們全部放還。敕連可汗很感激,遣使向太武帝朝貢。
公元前431年,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在世開始著《長征記》,於公元前352年完成。此書為古代有價值的歷史軍事之作。
十年戰爭
十年戰爭
雅典衛城雅典衛城
十年戰爭(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31中3月,伯羅奔尼撒盟國底比斯襲擊雅典盟邦布拉底,引起戰端。同年5月,斯巴達國王阿基丹姆二世率軍入侵阿提卡,戰爭全面展開。斯巴達擁有步、騎兵約6 萬人;雅典擁有步、騎兵約3萬人,另有戰船300艘。斯巴達的戰略是,發揮陸軍優勢攻占阿提卡,離間提洛同盟各成員國,以包圍和孤立雅典。雅典執政者伯里克利的對策是,陸上取守勢,海上取攻勢,襲擊伯羅奔尼撒沿海地區,逼斯巴達求和。公元前 427年前後,米蒂利尼等城邦發生反雅典起義,陸上形勢對雅典不利。公元前425年,雅典海軍攻占美塞尼亞兩岸的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亞島,並煽動斯巴達的奴隸暴動,使斯巴達也陷入困境。公元前 422年,雙方在愛琴海北岸重鎮安姆菲波利斯激戰,雅典主戰派首領克里昂和斯巴達將軍伯拉西達均戰死。次年雙方簽訂《尼基阿斯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