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7年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此詞條主要記錄本年發生的大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237年
  • 別名一:秦始皇十年
  • 別名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 詞條記錄:本年發生的大事件。
齊王拜秦,呂不韋免相,書諫逐客,迦太基擴張,其他,

齊王拜秦

公元前237年,齊王建去拜會秦王嬴政秦王特地設酒宴於鹹陽,雙方推杯換盞,顯得十分親密,這反映出秦國“遠交近攻”策略的勝利。從此,齊國不修戰備,不幫助其他五國攻秦,使的統一戰爭減少了阻力。當時一些諸侯國貴族,曾相繼流亡齊國,有人勸齊王給予幫助,讓他們復國攻秦,但是齊王建不聽。當秦順利攻滅五個諸侯國後,齊國滅亡的災難終於降臨。【《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年,……齊、趙來置酒。】

呂不韋免相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秦始皇十年(前237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歸鹹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年,相國呂不韋嫪毐免。桓齮為將軍。……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後於雍而入鹹陽,復居甘泉宮。】

書諫逐客

公元前237年,秦皇下令驅除異邦客卿,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逐客令,在《諫逐客書》中曰:“夫擊瓮、扣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令“逐客”。這是李斯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危機,也是秦國統一天下大業面臨的危機。這時他上了著名的《諫逐客書》,陳述天下與秦國形勢,力辯逐客之非,指出:“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使秦王頓悟逐客之非,也使秦國統一天下的謀略免於夭折,李斯面臨的政治危機亦隨之化解。

迦太基擴張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將領哈米爾卡·巴卡率軍渡海進入西班牙東南沿海地區,進而擴充勢力。
漢尼拔之父哈米爾卡·巴卡(Hamilcar Barca)為了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亞半島。 根據歷史學家李維(Livy)的記載,當漢尼拔央求與父親同行時,哈米爾卡要漢尼拔在神殿內發下了終生與羅馬勢不兩立的重誓。當哈米爾卡在戰爭中陣亡之後,其婿哈斯德魯巴(Hasdrubal)繼任為統帥。哈斯德魯巴採用以外交為軸心的策略,以鞏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亞的經貿基礎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並與羅馬定下條約,以埃布羅河(Ebro)為雙方界線,應許不將其勢力擴展至該河之北。伊比利亞半島豐富的礦產資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償還對羅馬的戰爭賠款,並再次逐漸壯盛起來。

其他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與李斯定大統一六國的大計,開始了大規模地向東方六國進軍,他把第一個目標選定當時最弱小的韓國。
公元前237年左右,印度阿育王正在大興佛塔,促請大師前往周圍各國傳教,西北方傳到犍陀羅和大夏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