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僚

魏僚

魏繚,生卒年不詳,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姓失傳,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有人說尉繚是鬼谷子的高足,學成後即過著隱士的生活,後應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陳述兵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僚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
  • 出生日期:不詳
  • 逝世日期:不詳
人物生平,重要事件,

人物生平

魏繚,生卒年不詳, 姓失傳,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有人說尉繚是鬼谷子的高足,學成後即過著隱士的生活,後應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陳述兵法。
今存《尉繚子》24篇,近萬言。該書主要論述了對戰爭的總的看法,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論述了戰爭和政治、經濟的聯繫,提出“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要以耕、織為治國之本,民富國強,本固兵堅;論述了統率軍隊,整訓士卒,健全軍規,告誡將領,以及“安民”“勝敵”等有關權術和措施,論述了進攻、守城等戰術問題,而且還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面的經驗。
關於戰爭的總的看法,尉繚認為,當時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反對殺人越貨的非正義戰爭,支持“誅暴亂、禁不義”的正義戰爭。明確指出:“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
關於進行戰爭的戰略戰術,尉繚強調對戰爭要有全面的認識,指出有道、威勝、力勝等三種不同而又相互聯繫的取勝策略。認為懂得了這三種所以取勝的辦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他指出戰爭中將帥指揮的重要性。“權敵審將,而後舉兵。”將帥者心也,群下者,支節也。”就是要正確分析敵情,慎重選好將領,而後出兵。將帥與士卒之間,要如心(大腦)與四肢那樣協調一致,成為一個整體,方能謀略高明,機智果斷地進行正確指揮。他主張治軍必須先立法制,並要執法嚴明,才能整齊統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堅陣敢攻,做到“天下莫能當其戰”。對違背軍紀、軍令者要施以重刑,嚴懲戰敗、投降、逃跑的將領和士兵,使上下畏懼,專心向敵。
關於軍事與政治的關係,尉繚把它比喻為植物的軀幹同種子的關係,所謂“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能審此二者,知勝負矣。”並指出,沒有良好的政治,就不能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軍事又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手段。作者反覆強調發展生產對於軍事的重要意義,指出治兵者要以耕、織為治國之本,“夫在耘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儲蓄”,民富國強,本固兵堅,方能守必固,攻必克。
尉繚以樸素的辯證觀點,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面經驗。作者認為,按照12條正面經驗去做,就可以壓倒敵人;反之,則會被敵人所壓倒。正面的12條經驗是:樹立威信在於不輕易變更號令,給人恩惠在於獎賞及時,當機善斷在於能順應各種事態的變化,戰勝敵人在於掌握了敵我雙方的士氣:進攻取勝在於出其不意,防守堅固在於修整防禦工事,不犯錯誤在於守法度,不陷於困境在於有準備,謹慎在於防微杜漸,明智在於能處置大事,消除禍害在於果敢善斷;能得眾心在於謙恭待人。
尉繚在秦王掃六合之後便不知去向,遠離了廟堂,可見其遠見超越了李斯,畢竟“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重要事件

關於戰爭的總的看法,尉繚認為,當時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反對殺人越貨的非正義戰爭,支持“誅暴亂、禁不義”的正義戰爭。明確指出:“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