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韓非子·和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氏璧
- 出土地點:不知去向
- 館藏地點:-
- 所屬年代:春秋戰國
譯文,說明,相關連結,韓非子,和氏璧,
譯文
楚國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拿去獻給楚國國君厲王。厲王叫玉匠鑑別。玉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厲王認為卞和是個騙子,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
楚厲王死了以後,武王當了楚國的國君。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給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武王也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後,文王繼承了王位。卞和於是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痛哭了幾天幾夜,眼淚哭幹了,連血也哭出來了。文王聽到這事,便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多得很,為什麼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呢?”
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傷心自己的腳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寶玉竟被說成普通的石頭,忠誠的好人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最傷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認真加工琢磨這塊璞玉,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1.璞:含玉的石頭或未經雕琢的玉。
2.誑:欺騙。
3.刖:砍去腳。古代的一種酷刑。先秦法初犯砍左腳,因左腳不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腳。刑後做閽人,看大門。
4.薨:古時諸侯死叫薨。
5.奚:何,為什麼。
6.理:去掉玉外層的石質。
7和氏: 人名。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經剖開理治的稱為“璞”。
10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視、察看,此處指鑑定。
11 泣:譯作“淚”。
12子:你。
13 題:名,叫。
14貞士:精誠的人。
15遂:於是,就
16相:鑑別。
17使:讓。
18及:等到。
19乃:於是。
20得:得到。
說明
這個故事意在說明的道理是:和氏璧,開始被埋沒,其價值世人不認可,到後來人們才為之驚嘆。揭露世風的敗壞,對世人不良思想行為進行了嘲諷。
對於真理應該敢于堅持,總會得到承認。
領導者應該善於發現人才,不應該不經過分析就胡亂做決定。
相關連結
韓非子
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