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8年

公元前178年

公元前178年,屬西漢漢文帝統治時期。烏孫國月氏攻滅,其殘部在匈奴的關照下得到恢復和發展。

基本介紹

漢朝紀事,西方世界紀事,生卒紀事,通鑑記載,

漢朝紀事

1.公元前179~前178年,烏孫國月氏攻滅,其殘部在匈奴的關照下得到恢復和發展。公元前138年左右,烏孫舉族西遷至伊犁河谷周圍重新建國,此後其餘部又向南方的蔥嶺(帕米爾高原)內外擴散。公元5世紀初,烏孫又舉族南遷至蔥嶺中,不久其國即告消失。
2.公元前178年,發生了一次日食,文帝為此下詔說:聯聞之:天生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災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謫見於天,災孰大焉!膚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托於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漢文帝日食發生原因歸咎於自己,表現了帝王們少有的自責精神,他的做法,開後世帝王發生重大災異時下“罪己詔”之先河。另外,隨著文帝詔書的頒行,舉賢良方正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也從此登上了漢代的歷史舞合。
3.漢文帝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下詔勸課農桑並在地方設定了專門管理農業的官員,鼓勵農民發展生產。他說:“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以此給天下做出了表率。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兩次下詔“除田稅之半”。
4. 公元前178年劉澤之子劉嘉繼任第二代燕王劉嘉在位9年,於公元前170年去世,被謚為燕康王。不知何故,劉嘉死後朝廷並未立即續封新王,直到公元前151年,劉嘉之子劉定國才繼任第三代燕王
5.劉武劉恆三子),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立為代王,四年後(公元前174年)改封為淮陽王,文帝十二年癸酉(公元前168年)又改封為梁王,在王位共三十五年,於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六月六日去世,謚為梁孝王
6.公元前178年,賈誼上奏章,請漢文帝提倡生產,奉行節約。大意是說:管仲說過:“倉稟食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卻能把天下治理好的事情,從沒聽說過。古人說過,一個男的不耕種,就有人挨餓,一個女的不紡織,就有人受凍。聖餐季節,消費沒限制,財物一定不夠用,所以,要注重節儉和積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奢侈的習氣很厲害,生產的人少,消耗的人多,財物就少了,所以,朝廷該勸勸老百姓好好地種莊稼,使人都能自食其力,好吃懶做的遊民都該轉到農村去,多生產,多節約,多積蓄。
漢文帝完全同意他的意見。為了做個節儉的榜樣,他的衣服全市是用黑色的厚帛做的,皇后的衣服也很樸素,宮女們更不必說了。帳幕,帷子全不刺繡,也沒有花邊。
7.隨著文帝和景帝採用的措施所帶來的行政工作的日益複雜和繁重,政府愈來愈需要招納更多的人從事文職工作;新皇的最初幾個步驟是注意吸收合適的候選人。在公元前178年和前165年,政府號召向皇上薦舉這類人才;這些號召在公元前141年以詔令的形式再次提出。這導致大部分資深的官員推薦德才兼備或對重大問題能夠大膽陳述意見的候選人。在公元前135年以及在整個漢王朝的其他重大慶典時,薦舉人才的號召又被提出,其用意是通過回答皇帝親自(在理論上)提出的問題,來證明候選人的才能。

西方世界紀事

1.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58年,西班牙銀礦和馬其頓銀礦分別由騎士承包了去。在羅馬對外擴張過程中,一些商人與政府簽訂契約,承包軍需品和軍事運輸,包括承做武器、服裝、給養,預備船隻、車輛運輸軍隊等。有不少騎士還利用與政府的契約的漏洞來大發橫財。如契約規定,凡海上一切危險都由政府負責,於是就有商人把劣質貨裝在船上,在大海里故意把船擊沉,然後根據契約向政府要求賠償。
2.普拉星(Polana),南斯拉夫西北部港市普拉,瀕臨亞德里亞海。公元前 178年被羅馬占領,是哈布斯堡帝國(Hapsburg)的重要軍港{哈布斯堡帝國1558年後分裂為西班牙(Spain)及奧地利(Austria)兩系}。

生卒紀事

陳平簡介
陳平(?一公元前178年),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陽武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喜讀書,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破秦。劉邦還定三秦時,又間行降漢。拜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後歷任亞將護軍中尉。先後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見異姓諸侯王)諸役,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陳平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漢高祖死後,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並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徙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見漢文帝劉恆)。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讚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

通鑑記載

高皇后二年(癸亥,公元前一七八年)
春,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上曰;“朕既不德,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吳王,兄也;淮南王,弟也,豈不豫哉?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有司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千餘歲,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高帝平天下為太祖,子孫繼嗣世世不絕,今釋宜建而更選於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議不宜。子啟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上乃許之。
三月,立太子母竇氏為皇后。皇后,清河觀津人。有弟廣國,字少君,幼為人所略賣,傳十餘家,聞竇後立,乃上書自陳。召見,驗問,得實,乃厚賜田宅、金錢,與兄長君家於長安。絳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又復效呂氏,大事也!”於是乃選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
詔振貸鰥、寡、孤、獨、窮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賜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賜帛、絮。賜物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
楚元王交薨。
夏,四月,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潰出。
時有獻千里馬者。帝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吉行日五十里,師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馬,獨先安之?”於是還其馬,與道里費,而下詔曰:“朕不受獻也。其令四方毋求來獻。”
帝既施惠天下,諸侯、四夷遠近歡洽。乃修代來功,封宋昌為壯武侯。
帝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又問:“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惶愧汗出沾背。上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帝乃稱善。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強對邪?”於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居頃之,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久之,即禍及身矣。”勃亦自危,乃謝病,請歸相印,上許之。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左丞相平專為丞相。
初,隆慮侯灶擊南越,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領。歲餘,高后崩,即罷兵。趙佗因此以兵威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里,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侔。帝乃為佗親冢在真定者置守邑,歲時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賜寵之。復使陸賈使南越,賜佗書曰:“朕,高皇帝側室之子也,棄外,奉北籓於代。道里遼遠,壅蔽朴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臨事,不幸有疾,諸呂為變,賴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冢。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也。’朕不得擅變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惡,終今以來,通使如故。”
賈至南越,南越王恐,頓首謝罪,願奉明詔,長為籓臣,奉貢職。於是下令國中曰:“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並世。漢皇帝,賢天子。自今以來,去帝制、黃屋、左纛。”因為書,稱:“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賜臣佗璽,以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義不忍絕,所以賜老夫者甚厚。高后用事,別異蠻夷,出令曰:‘毋與蠻夷越金、鐵、田器、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老夫處僻,馬、牛、羊齒已長。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內史籓、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輩上書謝過,皆不反。又風聞老夫父母墳墓已壞削,兄弟宗族已誅論。吏相與議曰:‘今內不得振於漢,外無以自高異。’故更號為帝,自帝其國,非敢有害於天下。高皇后聞之,大怒,削去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竊疑長沙王讒臣,故發兵以伐其邊。老夫處越四十九年,於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漢也。今陛下幸哀憐,復故號,通使漢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
齊哀王襄薨。
上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召以為廷尉。吳公薦洛陽人賈誼,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餘。帝愛其辭博,一歲中,超遷至太中大夫。賈生請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以立漢制,更秦法。帝謙讓未遑也。
冬,十月,曲逆獻侯陳平薨。
詔列侯各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十一月,乙亥,周勃復為丞相。
癸卯晦,日有食之。詔:“群臣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職任,務省繇費以便民,罷衛將軍。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
潁陰侯騎賈山上書言治亂之道曰:“臣聞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執重,非特萬鈞也。開道而求諫,和顏色而受之,用其言而顯其身,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又況於縱慾恣暴、惡聞其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則人主不得聞其過,社稷危矣。
昔者周蓋千八百國,以九州之民養千八百國之君,君有餘財,民有餘力,而頌聲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財盡不能勝其求。一君之身耳,所自養者馳騁弋獵之娛,天下弗能供也。秦皇帝計其功德,度其後嗣世世無窮;然身死才數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廟滅絕矣。秦皇帝居滅絕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養老之義,亡輔弼之臣,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苟容,比其德則賢於堯、舜,課其功則賢於湯、武;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今陛下使天下舉賢良方正之士,天下皆欣欣焉曰:‘將興堯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選其賢者,使為常侍、諸吏,與之馳驅射獵,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馳,百官之墮於事也。陛下即位,親自勉以厚天下,節用愛民,平獄緩刑;天下莫不說喜。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癃疾,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毋死,思見德化之成也。今功業方就,名聞方昭,四方鄉風而從;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與之日日獵射,擊兔、伐狐,以傷大業,絕天下之望,臣竊悼之。古者大臣不得與宴遊,使皆務其方而高其節,則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盡心以稱大體。夫士,修之於家而壞之於天子之廷,臣竊愍之。陛下與眾臣宴遊,與大臣、方正朝廷論議,游不失樂,朝不失禮,議不失計,軌事之大者也。”上嘉納其言。
上每朝,郎、從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嘗不稱善。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中郎將袁盎騎,並車攬轡。上曰:“將軍怯邪?”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聖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騁六飛馳下峻山,有如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上乃止。上所幸慎夫人,在禁中常與皇后同席坐。及坐郎置,袁盎引卻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也。陛下獨不見‘人彘’乎!”於是上乃說,召語慎夫人,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賈誼說上曰:“《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蹷。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上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僭擬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畮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上感誼言,春,正月,丁亥,詔開藉田,上親耕以率天下之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