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番順元宣慰司】一稱八番順元等處宜慰司都元帥府。至元二十九年,並八番宣慰司及順元等路宣慰司二機構而置。為元湖廣行省所屬機構。掌鎮撫臥龍、大龍、小龍等八番部落及順元路所屬諸部(其地在今貴州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番順元宣慰司
- 別名:八番順元等處宜慰司都元帥府
- 性質:古代官署名
- 職責:掌八番部落及順元路所屬諸部
【八番順元宣慰司】一稱八番順元等處宜慰司都元帥府。至元二十九年,並八番宣慰司及順元等路宣慰司二機構而置。為元湖廣行省所屬機構。掌鎮撫臥龍、大龍、小龍等八番部落及順元路所屬諸部(其地在今貴州境內)。
荊湖北道宣慰司、羅羅斯宣慰司、烏撒烏蒙等處宣慰司、曲靖道宣慰司、臨安道宣慰司、大理金齒等處宜慰司都元帥府、浙東道宣慰司、江東道宣慰司、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廣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八番順元宣慰司、八番羅甸宣慰司、湖南道宣慰司...
水西宣慰司:元為順元路軍民宣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廢八番順元宣慰司,宣撫司更名貴州宣撫司,直屬湖廣行省,五年(1372)改屬四川行省,六年(1373)升為貴州宣慰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屬貴州布政司;崇禎三年(1630)更名...
靄翠(1347年—1381年),彝名隴贊阿期,元朝末年水西(今貴州大方一帶)人,為水西彝族第六十六代君長,於元朝末年世襲順元路宣撫使,八番順元沿邊宣慰使,領水西四十八目,明朝初期任貴州宣慰司、彝族水西部土司君主。人物生平 明太祖...
開 州:元為乖西軍民府屬管番民總管府。明初為洪邊、陳湖等十二馬頭,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四年(1631)置開州,來屬貴陽府。廣順州:元為金竹府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置金築長官司,直屬四川行省,十年(1377)升為金築...
一、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轄屬11安撫司蠻夷官區 二、思州軍民安撫司蠻夷官區 三、沿邊溪洞宣慰使司蠻夷官區 第三節 蠻夷官制的性質與特點 一、蠻夷官制的領屬關係 二、蠻夷官性質與命名特點 三、元代對溪洞民族群落的特殊管理模式...
元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明屬貴陽軍民府,置新場谷溪堡、打鼓堡(今達古)、豬場堡(今大崗)。清屬贊陽府貴築縣,東下里和水邊里範圍。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貴陽縣第二區新場、王壩、可龍、大陵、窯上、楊梅6鄉。民國三十年(...
元,屬八番順元宣慰司亦溪不薛地的雷坡、磨坡、高橋、市北洞長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升貴州宣撫司為貴州宣慰府,宣慰府時屬四川布政使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貴州布政使司,貴州宣慰府屬之,期間縣境為其轄地。崇禎三年(16...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承宣布政使司。1949年11月,貴陽解放。貴陽現轄雲岩、南明、白雲、烏當、花溪、小河六區,修文、息烽、開陽三縣和清鎮...
二十一年改烏軍民總管府為軍民宣撫司,二十四年升烏撒宣撫司為烏撒烏蒙宣慰司,隸雲南行省,轄烏撒、阿頭、易溪、易良、烏蒙、閟畔6部。今市境威寧、赫章等地為烏撒部。二十九年並順元、亦奚不薛、八番羅甸三宣慰司為八番順元宣慰司...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麻峽縣,隸八番順元宣慰司之定遠府。政區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隸象郡,漢隸牂牁郡且蘭縣。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隸牂牁郡賓化縣(今福泉市)。唐貞觀四年(630年),隸黔...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置八番羅甸宣慰司。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設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貴陽。後來又以烏江上游的鴨池河為界分為水東﹑...
明朝,改土歸流,普安路總府改為普安州(明永樂十三年即1415年)設流官知州,普定府改為西堡官司,八番順元宣慰司改為貴州(水西)宣慰司。 清朝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基本結束,北設水城廳,東設郎岱廳,南設普安州(廳)。 民國時期,置水城縣、...
大者如嶺北行省, 中者如遼陽行省的東寧路、開元路, 鎮東行省的新羅國軍民安撫司、合蘭府、水達達路, 陝西行省的莊浪路、開城路, 四川行省的馬湖路, 湖廣行省八番順元宣慰司諸安撫司, 甘肅行省的永昌路、亦集乃路、寧夏府路等, ...
元朝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置八番羅甸宣慰司。元朝至元十九年(壬午,公元1282年),設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公元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貴陽。後來又以烏江上游的鴨...
隸紹慶府。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麻峽縣,隸八番順元宣慰司之定遠府。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3年),置麻哈長官司,隸清平衛(今福泉市);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5月21日,升麻哈長官司為麻哈州,隸都勻府。
隋為爨氏所有,未入職方;唐隸湯望州、盤州;宋為羅殿國、羅氏鬼國、於矢部地;元分屬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順元宣慰司;明分屬普安府(州、衛)、西堡長官司、貴州(水西)宣慰司;清置水城廳、普安州(廳)、郎岱廳;民國時期置水城縣、...
元代在今貴州地區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貴州境內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蠻安撫司、烏撒烏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別隸屬於湖廣、四川、雲南3行省。 [10] ...
元朝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置八番羅甸宣慰司。元朝至元十九年(壬午,公元1282年),設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公元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貴陽。後來又以烏江上游的鴨...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年),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治,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
這條小巷為什麼叫復興巷,據《南明區志》、《南明區街道志》記載,自元代貴陽建順元城起,歷代政權機構多設於今南明區境內,元代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明代貴州衛指揮司、貴州都指揮使司、清貴築縣署的遺址均在今都司西路上。...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治,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明...
元代,在今貴州地區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貴州境內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蠻安撫司、烏撒烏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別隸屬於湖廣、四川、雲南3行省。明代,是...
西北有畢節,宋之前為羅施鬼國,元之八番順元宣慰司,明之畢節、赤水二衛也。西南有威寧,六朝以前為巴兀姑、巴的甸,唐之烏些,宋之蠻夷烏撒府,元之烏蒙,’烏撒宣慰司,明之烏撒府也。東有黔西。南有水城,唐之羅甸國,宋之羅施...
於元朝宣正年間(1341~1368)從猴場遷居順元城(貴陽),任八番順元等處沿邊宣慰司同知,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將軍,八番順元等處宣慰使元帥,加鎮國上將軍。並四川等處行省參知政事。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賜宋蒙古歹為宋欽,授懷遠...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