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寺

八王寺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於大東區邊牆路112號。創建於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 因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施捨銀兩重修廟宇,大法寺住持僧為了感謝其施捨之恩,在寺院的左側修了八王祠,從此就變成了阿濟格的家廟,俗稱八王寺,這就是八王寺的由來。以後這座寺廟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擴建,其規模更加宏偉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王寺
  • 地理位置大東區邊牆路112號
  • 創建於: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
  • 原名:大法寺
歷史沿革,寺院格局,游寺提示,其他相關,

歷史沿革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於大東區邊牆路112號。寺院坐北朝南,三層院落,占地三十餘畝。前為山門,門楣上懸掛“大法禪林”匾額。山門內塑有哼哈二將,氣象威猛,形體高大,翹首望之,始見其面。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 中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巨像,後為大殿供奉釋迦牟尼、菩薩諸佛。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及魔家四將。寺內整個建築為棕門灰牆碧瓦,三層大殿高聳巍峨,畫棟雕梁,窮極壯麗。
“八王寺”原為“大法寺”
資料記載,瀋陽城北的“八王寺”,原名叫“大法寺”。“大法寺”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清代崇德三年(1638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3次重修。
史料記載,清代崇德初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從鳳凰城回盛京路過“大法寺”時,見廟宇破敗不堪,便施捨銀兩重修“大法寺”。
清代崇德三年,“大法寺”修葺一新。
當時,阿濟格和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都居住在盛京方城內各自王府中。寺廟主持僧為感謝阿濟格施捨善款恩德,便在“大法寺”左側修建了一座“八王祠”。此後,“大法寺”便逐漸成為阿濟格的家廟。久而久之,當地人們將“八王祠”稱為“八王寺”,而忽略了“大法寺”。
日俄戰爭期間,1905年3月10日,沙俄軍隊霸占了“八王寺”,作為軍營、馬廄、收容所。沙俄軍隊趕走僧侶,掠奪他們財物,將大佛金身剝掉,把門窗拆下燒火,將院內古松砍伐。日本侵略者攻占瀋陽後,沙俄軍隊放火焚燒了“八王寺”後,向三台子方向逃竄。當時,將近500年的佛家聖地、莊嚴古剎,頃刻間毀於一旦。1928年,奉系軍閥張作霖撥專款,第四次重修“八王寺”,致使古剎恢復原貌。後來,“八王寺”再次遭到洗劫,後來被瀋陽市第五紙箱廠等單位占用。
在清代古寺興盛時期,僧侶雲集,有僧百餘人,是瀋陽重要禪林之一。可惜甲辰日俄之戰,毀於兵燙,古蹟蕩然。現寺院內僅存殿堂兩座,為工廠所用。寺院東南50米處有清泉一眼,俗名八王寺井,清冽甘芳,為邑泉冠。據《瀋陽縣誌》載:“康熙東巡,率以明駝載運京師玉泉水,日久沉澱,必以此井水洗之,合注兩井之水人瓮刻痕以記,用竹竿攪之如撈水法,少時則玉泉水浮於上,澄清如故。以釣勺平挹取之,至刻痕而止,瓮半以下則為寺前井泉,不復進御矣”。此後清帝東巡時皆飲用八王寺清泉水,故稱之為御用之水。當時盛京做豆腐、烹茶無不在門前掛上“八王寺好甜水”的招牌。
1920年始建八王寺汽水廠,現在八王寺汽水已是全國名牌產品。新八王寺整體占地面積11136平方米,使用面積8609平方米,大殿面積600平方米。建設後的八王寺北到距離居民樓8米遠處,南側臨街。內有觀光區、封閉式生活區,後面建有方丈樓等。中間是萬佛法殿,一萬座釋迦牟尼佛將在此殿內,旁邊是配殿。工程投入資金1千多萬元,完全由佛教協會自己籌集。

寺院格局

向西南,總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分為二進:大雄寶殿、藏經樓。登上往曲水流山路左旁,高大壯麗的寺門,十分引人。前一對石鼓,使大門更顯莊嚴。入門,一個闊埕,走到盡頭,置一門 ,上書“齋堂”,從這進去,竟是下樓之梯,可達地下室,面積近百平方米。這是設計師高妙之處,巧妙利用山地低處之佳作。
八王寺八王寺
全座寺院裝飾很美,除精工雕琢的石刻、木刻,各色閃光的油漆之外,連外牆上也嵌著彩瓷;山壁也皆嵌彩瓷,既安全防崩又美麗悅目,令參觀者讚不絕口。后座藏經樓,二層。下層為六祖惠能祖師堂,上層為藏經、客堂、僧舍,設備高雅。寺內整個建築為棕門灰牆碧瓦,三層大殿高聳巍峨,畫棟雕梁,窮極壯觀。在清代興盛時期,僧侶雲集,有僧侶百餘人,是瀋陽重要禪林之一。甲辰日俄之戰,毀於兵燹,古蹟蕩然。現寺內僅存展堂兩座,為工廠所用。寺院東南50米處有清泉一眼,俗名八王寺井,井水清冽甘芳,為瀋陽諸泉之冠。
山門外的座基上由漢白玉石欄圍起,進入山門,兩側各有一座二層小樓,南北分列,接著就是鐘鼓二樓。院內分三路,中路為重建的二十五間配房,有客堂、禪堂、念佛堂、方丈寮,省市佛協的辦公室等;南路的配房有如意寮、習房、僧舍、辦公室等。南院有塔院、庫房等;北院有新建的二層樓齋堂、廚房、招待室等。各殿堂是硬山式建築,比丘壇是歇山式建築,前檐走廊是浮雕頭柱和卷柱,結構嚴謹,布局壯觀。天王殿在一進院內,是木結構的三間硬山式建築。殿內正中供奉泥塑彌勒佛像,彌勒佛像的身後為護法韋馱菩薩,彌勒佛像的兩側為四大天王。大雄寶殿在二進院內,是一座有透明龍脊的宏偉建築,脊上有“法輪常轉”四個鮮紅大字,瓦脊的兩端有跑獸。
殿內正中是佛祖釋迦牟尼佛像,左側為阿彌陀佛像,右側是消災延壽藥師佛像。三如來佛是坐在蓮花座基上,佛像高約二米,由玻璃鋼塑成。三如來佛坐像的背後迎風屏前塑有觀世音菩薩的站像,像高二米有餘。大殿東西兩側山牆下是由玻璃鋼塑成並彩繪、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佛像。大殿的後門兩側為文殊菩薩和地藏菩薩的坐像。
八王寺八王寺
比丘壇在三進院內,歇山式建築,透明瓦脊的兩端有突出的 孽龍大吻,脊下有橫書“國泰民安”四個大字。小檐的四角各有五獸排列在四角的上端,四角的下端各塑了一人像首,象徵慈祥、和善、普度眾生。比丘壇是該寺講經傳戒的場所藏經樓在四進院內,是一座兩層樓房共十四間,為硬山式磚木結構。一樓為接待室、會客室。二樓珍藏兩部木版三藏經典,是明藏和清藏版本,極為珍貴。其中遺失部分,已重新抄寫,破損部分已得到修補。

游寺提示

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八王寺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
八王寺八王寺
寺廟建築都有許 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禮佛前,先要淨(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說右手不淨,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
旅遊者在遊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一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 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二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三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為舉止失當,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五忌孩子失禮,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拜完用左手取一支先上中間,念供養佛,不墮地獄第二支上右邊,念供養法,不墮餓鬼第三支上左邊,念供養僧,不墮畜生這樣上香就較契合佛教禮儀,讓人更能體悟佛的莊嚴法像。但現在的寺院大多數都是佛殿前一個很大的香爐,一走近就濃煙滾滾,很高溫度的熱氣直撲臉上,還有很多香客乾脆就將大把大把的香仍進去。於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全年氣溫。瀋陽的冬季漫長;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熱而多雨,空氣濕潤,秋季短促,天高雲談,涼爽宜人適合游寺。
八王寺八王寺

其他相關

八王寺汽水是由瀋陽八王寺汽水廠(現為瀋陽八王寺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碳酸系列飲品。八王寺飲料有限公司前身為1920年民國初期由東北官銀號總稽張惠霖、奉天工商會長金恩祺等民族資本家創辦的“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醬油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有近百年歷史的飲料生產專業廠,是我國現存唯一的由民族資本家集資創辦的碳酸飲料工廠,始建於1920年,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汽水生產專業廠。素以“八王寺汽水夠汽夠味”稱譽東北三省。 八王寺商標曾被評為遼寧省著名飲料商標,八王寺橘子汽水被評為國家輕工部名牌產品,八王寺果子蜜汽水被評為瀋陽市名牌產品,同時被譽為瀋陽“老字號”,成為眾多瀋陽人乃至東北人的共同記憶。八王寺碳酸飲料是第十二屆全運會唯一指定碳酸飲料。
八王寺汽水八王寺汽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