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良(遼寧歷史名人)

張志良(遼寧歷史名人)

張志良,字惠霖,1878年5月出生於瀋陽虎石台大古城村。青年時代起在張作霖手下做事,,張惠霖擔任過張作霖的駐奉天辦事處處長、張作霖的貼身秘書、督軍署監印官、奉天(遼寧)儲蓄總會會長、東三省官銀號總稽查、奉天(遼寧)商會會長、東北商會聯合會會長和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奉(沈)海鐵路公司總辦(總經理)、籌濟局長、東三省鹽運使等職。張惠霖還創辦了許多企業、實業,比較著名的企業有遼寧歷史上第一家現代民族企業——“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及“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被譽為“遼寧(奉天)現代民族工業的奠基人”。“九一八”事變後,不替日本人做事,辭去一切官職。隱居於大連黑石礁屯,抗戰勝利後回瀋陽。194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69歲。

同名人物有房地產策劃專家張志良、哈爾濱政協書記張志良、阿魯科爾沁旗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張志良、書畫名人張志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志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遼寧省瀋陽市虎石台鄉大古城村
  • 出生日期:1878年5月
  • 逝世日期:1947年1月
  • 職業:官員兼企業家
  • :惠霖
  • 別號:惠臨
青年時代,從政生涯,同是姓張,創辦實業,熱心慈善,事跡拾零,反對內戰,晚年亮節,歷史地位,生平年表,

青年時代

張志良,字惠霖,別號“惠臨”,1878年5月出生於瀋陽虎石台鄉大古城村。祖籍山東泰安,祖上是闖關東逃荒過來的。張志良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學習成績優良,寫得一手好字,在鄉間時經常為人撰寫牌匾等,創作的字畫,人們爭相索取 。1895年,張志良17歲時,其父張璽山在滿清道台衙門當傳達(文書),因此,張志良也到省城學習傳達業務,在瀋陽縣衙當文書。

從政生涯

張志良後來到了張作霖手下做事。1911年辛亥革命前,張作霖當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奉命在通遼、洮南一帶清剿蒙古土匪,這個時期,張作霖在省城設立有駐奉辦事處,張志良任處長;1912年,張作霖任27師長時,張志良是張作霖的貼身秘書,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遼寧)督軍兼奉天省長,張志良任督軍府監印官。1917年4月,奉天儲蓄總會成立,張志良任總會長。這個奉天儲蓄總會是當時東北地區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官商合辦銀行。張志良還兼任東北最大的官辦銀行——東三省官銀號稽查。這一時期,張志良由於政績卓著,榮獲了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頒發的三等嘉禾勳章。在1921——1923年間,張志良牽頭合資創辦了“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業企業,其中“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張志良占主要股份,因而以“惠臨”命名,“惠臨”是張志良的字”惠霖“的諧音,並有預祝企業興旺發達,好運“惠臨”之義。鑒於張志良這一時期在奉天(遼寧)工商界的地位和名望及和張作霖的關係比較親近,從1924年起,相繼於春天被選舉為奉天商會會長、夏天被選為東三省商會聯合會會長;1924年秋,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了直系軍閥,控制了北洋政府,統治了北半箇中國。作為張作霖的親信和部屬,張志良1925年起理所當然的被選為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1927年冬,東北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集資建設的奉海官商合辦的奉海鐵路竣工,張惠霖開始擔任奉海鐵路公司總辦(總經理),因而辭去各級商會會長的職務。任奉海鐵路公司總辦職務剛三個月,遵張作霖的指示,又改任籌濟局局長,負責為張作霖籌措軍需物資。任籌濟局局長三個月,皇姑屯事件爆發,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籌濟局撤銷。1929年又重新擔任瀋海鐵路公司總經理(因為從1929年4月起省城改名為瀋陽,所以奉海鐵路也更名為瀋海鐵路)。1931年8月起,擔任東三省鹽運使。過了一個月,“九一八”事變,因不願為侵略者做事,乃辭職。隱居於大連市郊外黑石礁屯。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回瀋陽。
張志良
張志良

同是姓張

張志良,字“惠霖”有的以為與張作霖是兄弟,那倒不是,張作霖的“作霖”是名,而張志良的字是“惠霖”。然而和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關係卻是非同一般。 辛亥革命時張作霖當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時,奉命在通遼、洮南一帶清剿蒙古土匪,這個時期,張作霖在瀋陽設立有駐奉辦事處,張志良任處長。當時,奉天革命黨人張榕等同新軍第二混成協(旅)統領藍天蔚,密謀驅逐清政府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回響革命。趙爾巽得知後,極為恐懼,便準備調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外號吳大舌頭)部開到奉天應變。張志良得知後,就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個訊息密報給駐紮在洮南的張作霖。張作霖素來野心極大,早就不甘心在通遼、洮南小地方混,總想進省城發展,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得到張志良的密報後,大喜過望,心說“真乃天助我也!”,立刻帶領所部7個營3500人,飛速開往省城,趙爾巽正在惶惶不可終日,一見張作霖來到,正所謂“大旱逢甘霖”,不但沒有治張作霖未奉命而帶兵入城之罪,反而大加賞賜。幾天后,趙爾巽又把中路巡防營統領統轄的8個營的軍隊也交由張作霖統帥,使張作霖擁有了15個營,成為奉天兵員最多的將領,為日後張作霖大展宏圖,成為“東北王”奠定了基礎。在關鍵時刻張志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張作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軍官走向北洋奉系軍閥頭子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果沒有張志良的情報,可能未來的“東北王”,就不是張作霖了,而是吳俊升了。
張志良以後工作中的才幹也頗為張作霖賞識。和張作霖的家人,也經常來往。張學良青年時代是個喜歡玩樂的人,經常去跳舞,賭博等,花錢如流水,有時囊中欠缺時,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那時張志良擔任奉天儲蓄會長,就提供張學良的不時之需。
張志良的大兒子張儒先與張學良是東北講武堂的同學,關係很密切。張儒先畢業以後,任過奉軍的營長,九.一八後脫離軍隊。

創辦實業

張志良在為官的同時,也積極創辦實業。首先辦的是火柴廠,因為人人都要吃飯——做飯——點爐子,所以誰也離不開火柴,選中做火柴,張志良是獨具慧眼的。同時也是反抗日本經濟侵略的實際行動,因為在當時奉天地區火柴全依賴從日本進口,每年幾萬箱。1921年,張志良集資奉鈔18萬元創辦了“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張志良任總董事(即董事長)。最初廠址在皇寺後身,後來生產擴大後,遷址到大西路附加(現在瀋陽市瀋河區廣昌路和杏林街交界的地方),最初年產2.5萬箱(每箱124包,每包10盒);分別為硫化磷火柴和安全火柴兩種,硫化磷火柴為麒麟牌,雙鶴牌是安全火柴(後來麒麟牌火柴不生產了,只生產雙鶴牌安全火柴)。由於國貨成本低,價格廉,人們又愛國,都愛買。所以惠臨火柴公司盈利頗豐。因而公司迅速擴張,很快兼併了日本火柴企業“奉天磷寸株式會社”,公司擴大後,產品占領了全東北的火柴市場。以實際行動實現了抵制日貨,振興民族工業的夙願。
1922年,張志良和朱曉齋、金恩祺等人租用大北關八王寺(大法寺)前香火地52畝,先後籌集資金30餘萬元創立了“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張志良任董事長。當年11月投產,年生產汽水啤酒各10萬箱(每箱48瓶)。採用“金鐸”為汽水和啤酒的商標,寓意深遠,如警鐘常鳴,時刻不忘列強對民族工業的遏制。該廠在省內外都很有名氣。
在1923年,著名的愛國人士杜重遠,從日本留學歸來,欲為振興民族工業而乾一番事業,但是苦於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在奉天工商界毫無人脈,而且資金更是一無所有,欲辦實業,真是舉步維艱。因張志良的三兒張保先和杜重遠在日本留學時是同學,通過這層關係,杜重遠拜會了張志良,請求幫助籌措資金,張志良被杜重遠的報國之心所感動,義無反顧的為其籌集8萬奉洋,興辦了“肇新窯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用機器製造陶瓷的第一家工廠。因為張志良在奉天工商界德高望重,杜重遠請張志良擔任公司的第一屆董事長,自任總經理。
1926年6月,在張惠霖的籌劃下,由張惠霖的次子、時年20歲的張其先
發起集資,成立“奉天匯華銀行”,有資本金120萬大洋,是當時民族金融業的翹楚。 以上是股份制公司,與此同時,在這一時期,張惠霖還獨資創辦了一些其它企業,如:“四先貿易公司”、“四先建築公司”、“保興估衣莊”、“四恆當鋪”、XX醬園(名稱不詳)等。

熱心慈善

張志良熱心於慈善事業。20世紀20年代曾與韓淑秀(郭松齡夫人)等人辦起奉天貧兒學校,為該校校董之一。同時,對家鄉大古城子的辦學也給予大力資助。1920年前後,三次為興建大古城子國小捐獻大洋5500元。據建校碑文記載“吾鄉張惠霖,樂善好施,桑梓親切,慨捐巨款,每年還津貼教員若干。校址狹窄,捐款購地,教室擁擠,捐築校舍……”張惠霖非常敬老,1926年借回鄉給祖母祝壽之機,為周圍村屯60歲以上老人各做棉被褥一床,共200多床,分送給各位老人。
對國家民族有益的事,張惠霖都施以援手。省城30年代的首富陳楚才創業之初,興建東興染織公司時,張惠霖也為之籌集資金5萬大洋,鼎力相助。

事跡拾零

張志良任奉天總商會會長期間,積極整頓會務,處處以身作則,剔除私弊,使工商各界關係融洽,所以會中董事無不努力工作,使商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首先進行了體制改革,將原來下屬各分會的“水隊”改名為消防隊,歸總商會直接管理。又將16個街分會合併為6個分會,以便於集中領導。並新建了辦公大樓,創辦商會月刊,還編撰了《奉天省城商工名錄》,對全市6600多戶工商業簡況詳細記載,為後代留下了有價值的歷史資料。1924年9月建立了商工夜校,使青年工商業者能夠在業餘時間學習商業知識和經營理論。1925年春又舉辦了貿易補習班,為國際貿易培養研究和實際人才。與此同時,積極倡導和組織東三省商會聯合會,該會終於在1924年6月15日成立,張惠霖被選為會長。三省商會事事聯合,對外一致行動。正當張志良欲大展宏圖之際,軍閥混戰的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了。張志良在1924年年末召開的商會會員代表大會上說:“敝人本志在振興實業,挽回利權,直接為商工界謀幸福,間接為國民謀便利。孰料事與志違,未及進行而軍事方興,因顧緩急,不得不先行維持現狀。”直奉戰爭所需軍糧數目巨大,張作霖令奉天總商會負責採辦。會長張志良成立了軍用糧秣採辦委員會,專門承辦軍需事宜。戰爭打響後,張作霖又由天津來電,讓商會負責募集撫恤金,以撫恤戰爭中死傷者的家屬。東北三省共募集300萬元,奉天省募集了其中的一半。在戰爭中,張志良在維持省城人民用糧,穩定金融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軍隊為運輸到處抓車,因此,運糧車不敢進城,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糧食供應。張志良立即出面與當局接洽,由省政府發布通告:運送糧食進城的車輛,由商會發給糧車標識,有標識的車軍隊一律不許抓,城內居民吃糧問題才有了保障。同時,商會還組織成立軍用車輛事務所,專門供應軍用車輛,省城秩序才得到穩定安寧。戰爭中,日本金票及現大洋行市暴漲,物價波動很大,人民惶恐不安,張志良遂邀請各金融單位,成立金融維持會,將金票及現洋匯兌價格實行限制,市場逐漸平穩下來。但是,有的錢莊私下投機倒把,營私舞弊,擾亂金融市場。張作霖一氣之下,下令錢莊一律停止營業。後來還是張志良設法上下疏通,讓錢莊或改為銀行,或改為錢鋪,然後守法經營,不再作奸犯科。經過張志良的得當處置,省城的金融秩序變得井井有條,有力的支持了張作霖的戰事。

反對內戰

雖然張志良與張作霖有很深的交情,但是也有鬧矛盾的時候。那是在1925年,張作霖連年征戰,先是因為當年冬季的平等“郭松齡反奉”,不得已在奉軍內部自相殘殺,“奉郭之戰”使張作霖元氣大傷。平定郭軍後,張作霖卻沒有休養生息,直接於1926年聯合閻錫山、張宗昌等新軍閥,合力打馮玉祥,占領了天津、北京,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夏,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由於連年戰爭,給人民帶來了許多痛苦和犧牲。張志良關心民生疾苦,不贊成軍閥之間無休止的戰爭。因此在1926年時(那時張作霖還沒有打進北京),張志良發表了一封《和平通電》,呼籲各軍閥停止內戰,使民眾休養生息,共謀國家福祉。這件事使張作霖很不滿意,兩人之間鬧得很不愉快。

晚年亮節

1931年9月18日,日寇侵略了東北,凡是正直的中國人無不義憤填膺。張志良這時剛當了一個月的東三省鹽運使,國土淪喪,在日寇的統治下,若從政就得當漢奸。張志良絕不為日本鬼子做事,因此,辭去職務,到大連郊外的黑石礁屯買地建了一幢樓房,並且帶有花園,取名為“張松叟花園”,養花賣花,一住就是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才回到位於瀋陽“烏拉巴胡同(現在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慈恩寺附近)”的居所,也沒有為國民黨做事,而是吃齋念佛,淡泊度日。張志良一生雖然無黨無派,然而,他卻培養了一位革命戰士——最小的兒子張為先。張為先青年時代在英國留學時就參加了共產黨,後來回國參加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地區地下工作的負責人。張志良194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69歲。

歷史地位

張志良這個名字,在遼瀋地區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有點年紀的人都知道,可能是因為火柴是所有的人都用的日用品,所以通過人人用的“惠臨火柴 ”而知道了張志良,並且因為他的火柴廠擠垮了日資火柴廠,為中國人爭了氣,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敬佩。另外,在上世紀20年代,在遼瀋地區民族工業幾乎為零的時候,是張志良首開“實業救國,振興民族”開辦實業之先河,因而,被遼瀋工商界尊為“遼瀋地區現代民族工業的奠基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上世紀20年代的民間,張志良家族被稱為遼瀋地區“四大家族”之一,張志良被稱為“張善人”。
在日寇1931年9月18日占領瀋陽時,張志良時年53歲,正是年富力強幹事業的年紀,為了不當漢奸,毅然放棄高官厚祿,隱居鄉間,這種高風亮節尤為人們所稱道,這種精神,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難能可貴的,值得後人景仰。

生平年表

1878年5月出生於瀋陽虎石台鄉大古城村
1878——1895幼年、在私塾讀書。
1895——1910在省城學習、在瀋陽縣衙當文書、後來為張作霖做事。
1910——1911任滿清奉天巡防營統領(旅長)張作霖駐省城聯絡辦事處處長
1912——1915任奉軍27師師長張作霖的貼身秘書
1916——1917任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張作霖的秘書和奉天督軍府監印官
1917年4月起任奉天儲蓄總會會長和東三省官銀號總稽查
1921年創辦“惠霖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1922年創辦“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1923年創辦“肇新窯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1924——1927任奉天總商會會長、東北三省聯合會會長、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
1927年冬——1928年春任官商合辦奉海鐵路公司總辦(總經理)
1928春——1928年底任籌濟局局長
1929——1931年7月任沈(奉)海鐵路公司總經理
1931年8月——1931年9月18日任東北三省鹽運使
1931年10月——1945年8月在大連市郊外黑石礁屯隱居
1945年9月——1947年1月在故居瀋陽轆轤把胡同居住
1947年1月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