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製作方法,食品特點,相關典故,
製作方法
1.雞脯肉剔去筋,切成小指頭大的丁;
3. 火腿、蘑菇、冬筍都切成小指甲大的薄片,蔥切成花;
4. 白豆腐片去表面和粗皮,切成小指頭大的丁,放入湯鍋加精鹽燒開一下,用碗裝上;
6. 用濕澱粉20克(澱粉10克加水)調稀勾流芡汁,裝入湯碗內;
7. 鍋內放入清水燒開,放入雞脯丁和蝦仁氽熟,撈入豆腐羹內,放蔥花,淋入雞油即成。
食品特點
“八寶豆腐羹”是江南名菜。它的做法是將蝦仁、雞肉、火腿、香蕈、蘑菇、蓴菜、松子、香蔥等配料切成細小的丁狀,與特製的嫩豆腐片一起,入雞湯烹製而成。此菜色澤艷麗。湯鮮味濃,鮮嫩滑潤,異香撲鼻,紅、白、青、褐四色相襯,色彩極其美觀。豆腐滑嫩,葷料柔軟,素菜香脆,口感鮮香。
相關典故
八寶豆腐羹創於蘇州,卻傳於杭州。究其原因,可尋到康熙皇帝身上。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時,來到蘇州,就住在織造府衙內。主管織造府的曹寅殷勤侍候,採辦各種珍饈給皇上品嘗。誰知康熙旅途勞頓,胃口大敗,對各種山珍海味毫無興致。這可急壞了曹寅,服侍不好皇帝可是要掉腦袋的。
他絞盡腦汁,才想出用重金招募名廚的辦法來解此危難。曹寅要求選中的得月樓名廚張東琯做出既清淡鮮爽,又具有江南風味的蘇式菜,讓皇帝吃得舒暢。張東琯不愧為名家高手,他以江南的時鮮菜果,做出八道色、香、味俱優的佳肴。其中就有以蝦仁、火腿、雞肉、香菇等配料與豆腐一起做成的八寶豆腐羹。康熙皇帝吃了,頓時胃口大開。
康熙回京後,把張東琯調進御膳房,並賞他五品頂戴,專為康熙做八寶豆腐羹等蘇式佳肴。康熙對蘇菜中的八寶豆腐羹尤為偏愛。不僅經常作御膳賞賜臣僚,而且每當大臣們告老還鄉,都以八寶豆腐羹的配方相賜,以示對其一生工作的獎賞。御膳房特地印製了一批八寶豆腐羹的配方,在受賞大臣交上一筆費用後發給他們。八寶豆腐羹隨著致仕官吏傳到了地方。
杭州有個王太守,繼承了他祖輩的欽賜配方,便把這道菜作為公款擺宴的重頭戲,這道菜也就成了杭州名菜。可惜的是,這道菜始終在宮廷和官府中流傳,由於上層社會的封閉性,它沒能流入民間,後來逐漸失傳。直到解放後,這道菜才重新被挖掘出來,繼續為杭州的飲食業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