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胡夫金字塔,簡介,分類,巴比倫空中花園,簡介,傳說,阿爾忒彌斯神廟,簡介,神廟,歷史,奧林匹亞宙斯神像,簡介,位置,神像,歷史,影響,摩索拉斯陵墓,簡介,外形,歷史,羅德島太陽神巨像,亞歷山大燈塔,簡介,名字,外觀,歷史,秦始皇陵兵馬俑,簡介,地理位置,陶俑大小,排列方法,
世界七大奇蹟 埃及胡夫金字塔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631年—公元前2498年
金字塔 (
EGYPTIAN PYRAMID )是
古埃及 法老的
陵寢 ,都大小不一,最大的是
胡夫 金字塔,高137.2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占地52000平方公尺。在那裡走一圈大概要走1千米。
埃及金字塔 是埃及古代
奴隸社會 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
羅西 南
尼羅河 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埃及金字塔 在埃及已發現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面的吉薩高地上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
大金字塔 (也稱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
門卡烏拉金字塔 ,與其周圍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為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頂峰。
分類 大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它建於
埃及第四王朝 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邊長約230多米,占地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它們大小不一,分別重達1.5噸至160噸,平均重約2.5噸。據考證,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動用了10萬人花了20年時間。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稱為海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海夫拉金字塔,據傳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擬像。長期以來,由於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牆壁出現裂縫。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後經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於2001年7月重新開放。
門卡烏拉金字塔的底邊邊長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國
探險家 首次打開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發現一具花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裝運這些文物的船隻在返回英國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
金字塔銘文 》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丹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
方尖碑 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巴比倫空中花園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6世紀
傳說 新
巴比倫 國王
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R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
米底 的公主米梯斯為
王后 。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
山丘 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
盤山 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
思鄉病 。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里,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闢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
潺潺流水 。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
矗立 在空中。
巧奪天工 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
御花園 懸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
空中花園 ”,又叫“
懸苑 ”。
空中花園 阿爾忒彌斯神廟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550年
古希臘神話中的
狩獵女神 、
月神 ,奧林匹斯主神之一,亦被視為野獸的保護神。
阿爾忒彌斯 為主神宙斯與暗夜女神勒托之女,
阿波羅 的孿生姊姐姐,生於阿斯特里島(提洛島)。相傳勒托在阿爾忒彌斯出生九天后又在阿爾忒彌斯的協助下生下阿波羅 。因此阿爾忒彌斯又被奉為生產、接生之神。在
林莽 和山野問,她手持弓箭,由眾犬伴隨,與眾女神一起以狩獵為戲,有時乘坐兩牡鹿所曳之車出行。阿爾忒彌斯勇猛剽悍.有時又十分殘暴。她恪守自古已有之種種規習,並要人們嚴格奉守。凡違迕者,常以弓箭射殺。卡
呂冬 王奧紐斯因未一如既往地向她奉獻新鮮果實,她盛怒不已,竟將兇惡的野獵驅進卡呂冬。她挑唆圍獵者首領墨勒阿格爾與族人不和,致使大英雄墨勒阿格爾慘死。遠征特洛伊的希臘聯軍首領
阿伽門農 射殺她的聖鹿,並炫耀其射技優於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一氣之下,令海風驟然停息,希臘聯軍的船隻因而無法啟航。她執意要以阿伽門農之女伊菲格涅婭作祭品,抵償聖鹿,並通過預言家予以轉告。阿伽門農被迫依從,她又在祭壇上以鹿易人,瞞過眾人,將伊菲格涅婭攜至陶里斯,使其成為自己神廟中的女祭,專司索取貢物。相傳,
赫拉克勒斯 曾殺死克律涅亞金角鹿,被迫在阿爾忒彌斯與阿波羅面前辯白自己無罪。阿爾忒彌斯在
克里特 被視為獸類主宰,並以司獰獵的寧芙女神布里托瑪爾提斯為化身。她最古老的形象,不僅為一女獵者,甚至為一牝熊。
阿爾忒彌斯神廟 阿爾忒彌斯 曾被奉為植物的保護神,後又演變為豐產女神和生育的庇護者。其聖地多在象徵著豐產和植物之神的泉水與池塘附近。她的奔放如同
小亞細亞 的眾神之母基伯勒。在
以弗所 神殿中,她被奉為多乳之神。她剛降生,就為其母接過隨之降生的阿波羅。她還有使人猝死之術,或通過生育神埃勒提婭為產婦助產。
關於阿爾忒彌斯的早期傳說與月神有關,她與塞勒涅近同,晚期神話則將她描述為愛戀美少年恩狄彌翁之月神。阿爾忒彌斯最初並不是月神相傳她像宙斯所要月亮一職,宙斯默許了,此後她就與月神像混同了。
古希臘人便以月的不同形態來區分那三位天界的月神,通常菲碧(PHOEBE)代表新月、賽勒涅(SELENE)代表滿月、阿爾忒彌斯(ARTEMIS)代表彎月,中期神話以後赫卡忒(HECATE)也是月神之一,她代表冥月。
神廟 神廟建築以大理石為基礎,上面覆蓋著木製屋頂.整個建築的設計師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內部有兩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約40至60英尺高。神廟的底座大約有200乘400英尺。
歷史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這座壯麗的神殿在一場大火中變成了廢墟,在原址後建起的廟於公元262年再罹火難。這座神殿的遺址位於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在人們眼前的除了殘垣斷壁什麼也沒有。
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457年
宙斯(ZEUS)是希臘眾神之神,是
奧林匹亞 (OLYMPIA)的主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
宙斯 神像是當世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
拜占庭 的
菲羅 撰寫記述
世界七大奇蹟 說:“我們以其他六大奇蹟為榮,而敬畏宙斯神像。”
據說奧林匹亞的祭師,對
菲迪亞斯 的傑作非常欣賞,就委任他的子孫負責好好保存宙斯的神像,永享榮華。
宙斯是古希臘神譜系中的第三代神王,他是
全能之神 ,能明察、洞悉世間任何事物和事情,不管是人間還是在
神山 上,他都是神喻之源,他決定著神靈和人的命運。
宙斯(希臘語:ΖΕ,或ΔΑ),天神,
古希臘神話 中最高的神,羅馬神話中稱
朱庇特 (拉丁語:JUPITER),為
克洛諾斯 (ΚΡΝΟ)與瑞亞(ΡΑ)所生的最小兒子。克洛諾斯通過推翻他的父親烏拉諾斯獲得了最高權力,他得知他會和自己的父親一樣被自己的孩子推翻,於是把他的孩子們吞進肚子。他的妻子瑞亞因為不忍心宙斯也被吞進肚子,於是拿了塊石頭假裝宙斯給他吞下。宙斯長大後,聯合兄弟姐妹一起對抗父親,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經過
十年戰爭 ,在祖母
大地女神 蓋亞的幫助下戰勝了父親。宙斯和他的兄弟
波塞冬 和哈迪斯分管
天界 、
海界 、
冥界 。從此宙斯成為掌管宇宙的統治者。木星的拉丁名起源於他。
宙斯與多位女神和女人生下多位子孫,當中有阿波羅和
阿爾特 彌斯兄妹、
狄俄尼索斯 、赫拉赫勒斯等。宙斯為了接近女神和女人,可謂
無所不用其極 ,而且他總是偷偷摸摸的,所以總會令赫拉生氣。為了不被赫拉知道他的
外遇 的所在地,他總會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去阻礙赫拉。宙斯也有一位男性情人——
蓋尼米得 。
位置 宙斯神殿是
古希臘 的宗教中心。神殿位於希臘
雅典衛城 東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處廣闊平地的正中央,為古希臘眾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區;這地方儘是一片黃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臘時期,四周環繞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遠處更有一座密林,綠意濃郁,林中小徑兩旁更是花木扶疏,爭奇鬥妍,美不勝收,更是當時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臘時代,那地位於雅典城牆外,到了哈德連帝時代為了擴大雅典城規模,將城牆往外擴展,才把
神殿 納入城內。
神像 神殿本身則是采多利克式(DORICORDER)建築。表面鋪上灰泥的
石灰岩 ,殿頂則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34條高約17公尺的
科林斯 式(CORINTHIAN)石柱支撐著,面積達41.1公尺X107.90公尺。廟前廟後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島的大理石雕成。廟內西邊人字形檐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
雅典 的風格。這么建造,天上宙斯大神是否喜歡?據說菲迪亞斯建造雕像時,曾親到
奧林匹斯山 問宙斯神,而大神以降下霹靂閃電,打裂神廟鋪道作回答。至於神殿主角“宙斯”,採用了所謂‘克里斯里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術,是在木質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制的衣飾。寶座也是木底包金,嵌著烏木、寶石和玻璃,歷時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
旅行家 沙尼亞斯巴(PAUSANIAS)的《希臘遊記》一書中,曾對宙斯神像作了詳細的描述,書中記載:“宙斯神主體為木製,身體裸露在外的部份貼上象牙,衣服則覆以黃金。頭頂戴著橄欖枝編織的皇冠,右手握著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則拿著一把鑲有各種金屬打造的權杖,杖頂停留著一隻鷲”。至於他的寶座,神像頭上與頭後,雕著“典雅三女神”和“季節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腳飾有舞動中的
勝利女神 與人頭獅身
史芬克斯 ,希臘其他諸神裝飾,底部寬6.55公尺、高1公尺,而神像約高13公尺,相當於四層樓高的現代建築。神像身後掛著由
耶路撒冷 神廟劫掠得來的神聖布幔。菲迪亞斯更精密地規劃四周變化,包括由神廟大門射向雕像的光線,為了令神像的臉容更為美麗光亮,更於神像前建造一座極大而淺,裡面鑲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欖油池,利用橄欖油將光線反射。矗立期間更有工人前來擦拭象牙,稱為“菲迪亞斯拋光工人”。
宙斯像 的構成材料,年代背景以及裝飾用的雕像,都能詳細說明,但是
菲迪亞斯 的作品風格卻很難確定。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菲迪亞斯雕塑神像的技術達到巔峰,能使神像具有高不可攀的莊嚴氣概。特別是宙斯像,能夠在普通的宗教形象外,增添了獨特的性格。為了要找出這句話的真正涵義(菲迪亞斯神像雕塑的原作已全部遺失),多年來,專家學者曾對菲迪亞斯神像的複製品作過個別研究,希望能找出其中共同的特點。他們特別注意雅典
巴特農神殿 的裝飾雕像,據說菲迪亞斯曾經負責監製這些雕像。當然很難斷定,菲迪亞斯曾親手雕過哪一件雌像﹔因為他既要擔任監製工作,而且要負責雕塑神殿內的
阿西娜 巨像,一定非常忙碌,不過,很可能所有雕像的設計和全部風格都由菲迪亞斯一人決定。最接近菲迪亞斯風格的作品,可能是廟內東邊橫飾帶上的神像,只是規模不同而巳。這些神像,在早期的嚴肅風格與後期輕鬆及精巧的風格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
歷史 宙斯神殿 是希臘的宗教中心,由
城邦 和
平民 送來的祭品種類很多。幾百年來,一直在露天神壇叩拜宙斯。神壇據說是用獻給宙斯的各種祭品的灰燼造的。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1年,公元前五世紀由當地建築師伊利斯人李班(LIBON OF ELIS)監建一座宏偉的廟宇,作為宙斯神殿,並於公元前456年完成,廟前廟後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島的大理石雕成,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菲迪亞斯(PHIDIAS)負責。
廟內西邊人字形檐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風格。當時是為了神殿需要雅典式的雕像,抑或由於菲迪亞斯的聲譽遠播,建築廟宇的人特別請他到奧林匹亞擔任雕刻工作,無從查考。
有一說法是,菲迪亞斯在雕塑巴特農神殿的阿西娜巨像時,被指控盜用寶貴材料,遭受貶黜,離開故鄉雅典過放逐生活,終老奧林匹亞。這說法可信之處就是菲迪亞斯與當時名政治家培理克里斯(PERICLES)是朋友,對他的名譽採取的任何打擊行動,都會對培里克里斯有不利的影響,所以菲迪亞斯開始逃亡。
在奧林匹亞所進行的現代發掘工作,最早的一次是在一八二九年由法國考察隊主持。歷時六星期。使近代人士對奧林匹亞有更多了解的,則是德國的考察隊。他們從一八七五年開始,差不多一直沒有間斷地發掘,雖然找出了宙斯神殿以及裝飾用的雕像,並且局部恢復了宙斯神殿原來的形狀,但始終沒有發現宙斯神像本身的蹤跡。然而,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八年間,考古學家進行一連串令人興奮的發掘工作,在距離宙斯神殿不遠的地方,挖出菲迪亞斯工作地方的遺址,形狀大小與神殿的主室相同。菲迪亞斯可以在這種類似神殿的環境中,雕塑宙斯像而不致妨礙神殿的工作。菲迪亞斯必定在雅典挑選了一批工作人手,帶到奧林匹亞。在他的工場遺址上發現很多公元前435年製造的雅典陶器(菲迪亞斯完成宙斯像後,於公元前432年去世),還有象牙、玻璃、金匠工具,以及赤陶模型的碎片,看來是供製造神像部分衣飾之用。出土的陶器當中,有一個殘破不全的杯子,杯子有刻工精細的文字﹕“我屬於菲迪亞斯”。
神像昂然地接受人們崇拜達九百多年,但最後基督教結束一切。公元393年,
羅馬皇帝 都路(THEODSIUS)一世,毅然頒發止競技的敕令,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大會也是在這一年終止。接著,公元426年,又頒發了異教神廟破壞令,於是宙斯神像就遭到破壞,菲迪斯亞的工作室亦被改為教堂,古希臘從此灰飛煙滅;神廟內傾頹的石柱更在公元522年及551年的地震中震垮,石材被拆,改建成抵禦蠻族侵略的堡壘,隨後奧林匹亞地區經常發生洪水泛濫,整個城市埋沒在很厚的淤泥下。所幸的是,神像在這之前已被運往
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現稱
伊斯坦堡 ),被路易西收藏於宮殿內達60年之久,可惜最後亦毀於城市暴動中。
影響 雖然宙斯神像已消失於世上,但他卻以另一方式猶存,偉大的宙斯臉孔了變成
東正教 的全能基督像。在伊斯坦堡科拉的聖方濟各小教堂內,頂端寶座上坐著的就是化為基督的奧林匹亞宙斯神。這尊異教神祗究竟如何轉化為代表基督形像?考古學家估計有幾種原因,第一,奧林匹亞神像本身就是極其美的奇觀;第二,神像代表最高神性幾乎已達千年之久。
摩索拉斯陵墓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353年
摩索拉斯陵墓 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
(TURKEY) 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
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陵墓的其中一邊。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占,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摩索拉斯陵墓的資料,令我們對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摩索拉斯陵墓
摩索拉斯王陵 (THE MAUSOLEUM OF MAUSOLUS)坐落於小亞細亞西南部哈利卡納素斯(今土耳其),市中心的大廣場。埋於陵墓內的人,是公元前四世紀中葉
波斯帝國 屬地卡里亞的總督摩索拉斯(MAUSOLUS)。
關於摩索拉斯王(KING MAUSOLUS),人們對他的了解,僅止於他精力充沛,喜好戰爭,曾經征服
羅德斯島 ,短短時間就成為邦國的領主。
外形 陵墓共分四層,基壇為六階,以希臘運來的白色大理石建造,底部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高45米,其中建築物被高20米墩座牆圍住,四周的放著騎在背上的戰士雕像,墩座上方,排列著36根高12米以愛奧尼 式建造的金白色大理石圓柱,在圓柱與圓柱間,以男神和女神的立像裝飾,圓柱的上方,放著台輪;上方是極其傾斜高7米的金字塔,塔頂以鍍金的青銅駟馬二輪戰車裝飾;而墓內矗立著毛
索羅斯 王和阿爾特米亞女王的大理石雕像。
據說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亞克西斯(BRYAXIS)、
李奧 查理斯(LEOCHARES)、
史卡帕斯 (SCOPAS)和提莫西亞斯(TIMOTHEUS)分別負責陵墓的一邊。古代作家常說
摩索拉斯王陵 ,像銀白雲團高懸城市上空。
摩索拉斯王陵與
阿爾特米斯月神廟 不同,雖然建造歷時高達一千五百年以上,仍舊傲然矗立在世。直至15世紀初,十字軍認為哈利卡納素斯是一個重要戰略位置,決定建造巨大的聖彼德要塞,而建造要塞的材料就是陵墓的的石材;他們將所有陵墓內外裝飾嵌入要塞的城牆內,令整個陵墓幾乎
不留痕跡 。
繁榮的哈利卡納素斯城,不過是一個寂寞的小漁村而已,人們已經不能指出那座美麗摩索拉斯王陵的所在地,甚至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這么一座宏偉的建築物矗立於此。雖然市內中央廣場的遺蹟依然存在,卻沒有任何痕跡確認此地曾有陵墓,有的只是四處雜生的野草罷了!
這座陵墓是非常有名的古建築,人們都競相模仿;但仿造者卻無法告訴你當初陵墓為何有名?
按照希臘標準,陵墓並非大建築,甚至也不是特別精美,甚至在希臘審美觀下,是一座相當醜陋的建築物。但為何成為奇觀?
答案必須在希臘古文記載中尋找,記得摩索拉斯那段銘文嗎?我是摩索拉斯.卡里亞王,我躺在
博德魯姆 墳冢下,裝飾著人與馬大理石雕像。’其聞名之處是它的雕刻;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的摩索拉斯王陵遺蹟中,有世界上古老希臘像的雕刻碎片,是栩栩如生的真實人像,既高貴壯實、又偉大;這是第一次活生生的男女雕像,而不是天神站在閃閃發光的大理石柱上;彷佛建造者在告訴訪客,這些人就是你。這就是陵墓成為奇觀的原因,讓神奇都會市民昂首闊步而行。而‘
MAUSOLEUM ’一詞更被現代人解作陵墓之意。
歷史 在公元前4世紀,在
安納托利亞高原 西南部有一個卡里亞帝國,在摩索拉斯國王統治下,卡里亞盛極一時,羅德斯港就曾是卡里亞帝國的一部分。摩索拉斯還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和他的王后——阿爾特米西婭二世(同時也是他的妹妹)修建陵墓了。如今,強大的卡里亞帝國已不復存在,只有王陵的遺蹟向世人講述著帝國的傳說。規模浩大的陵墓於公元前353年建造完成。根據拉丁史學家大普林尼描述,這座建築由三部分組成:地基是高19米,長39米,寬33米的平台;地基上是由36根柱子組成的愛奧尼亞式連拱廊,高11米;拱廊上是金字塔形屋頂,由24級台階構成,象徵著摩索拉斯的執政年限。陵墓頂端是摩索拉斯和王后駕駛四馬戰車的雕像。整座建築高達45米! 除了宏偉的建築外,摩索拉斯陵墓地基四周還有精美的雕塑。據記載,在其中的三處浮雕中,第一處表現的是馬車,第二處是希臘人和亞馬遜人作戰的場景,第三處是拉皮提人和半人馬怪獸之間的戰鬥。在
倫敦大英博物館 里,還保存著第二處雕像的殘片。公元12世紀,一場地震使陵墓受到重創。1402年,汪達爾騎士團攻占哈利卡納
蘇斯 ,並在那裡建起了聖·彼得要塞。16世紀初,為加固要塞,騎士們把這座陵墓當成了採石場,摩索拉斯陵墓就這樣漸漸被拆毀了。
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82年
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公元前的
羅德島 是重要的商務中心,它位於愛琴海和
地中海 的交界處,
羅德港 於公元前408年建成。歷史上羅德島曾經被許多勢力統治過,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八大奇蹟之一)和
亞歷山大大帝 。但在亞歷山大大帝歸天之後,全島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戰爭。
馬其頓 侵略者
德米特里 帶領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過艱苦的戰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築了十二年,它有110英尺高,也就是說,和大家熟知的紐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裡面用複雜的石頭和鐵的支柱加固。但這個偉大的雕像建成僅僅56年後就被強烈地震毀壞了。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隻是從腿中間過去(右圖為其假想圖),但實際上雕像不是跨越在港口上。
亞歷山大燈塔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81年
建造地點:埃及(Egypt)的 亞歷山大港 (Alexandria)附近的 法洛斯島 (island of Pharos)上。 世界公認的古代
七大奇蹟 有兩個在
埃及 ,一個是名列七大奇蹟之首的埃及
埃及胡夫金字塔 ,另一個就是名列第七位的
亞歷山大燈塔 。它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亞歷山大燈塔的燭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
亞歷山大港 ,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亞歷山大燈塔的遺址在埃及
亞歷山大城 邊的法羅斯島上。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
馬其頓 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並在
尼羅河三角洲 西北端即
地中海 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這是一座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後的100年間,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整個
地中海世界 和
中東地區 最大最重要的一個國際轉運港。
亞歷山大燈塔 名字 這座燈塔建在亞歷山大城海濱外一公里多的法羅斯島上,故以“法羅斯”定名。此後西方各國的“燈塔”一詞,均以“法羅斯”(PHAROS )音。例如英語的“PHAROS ”,法語的“PHAROS ”,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的“FARO ”等皆發此音。實際上,這座高大壯觀的燈塔並非真在島上,而是建在距該島還有七米的一個大礁石上。石礁隨海潮的起落而時隱時現,使整個燈塔建築長年經受著海浪的拍打沖刷,好似在大海中拔起一座沖天大廈。塔上有一盞形體巨大、光芒四射、長年不熄的燈塔火炬。
外觀 亞歷山大燈塔 (
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 )高120米,加上塔基,整個高度約135米。塔樓由三層組成:第一層是方形結構,高60米,裡面有300多個大小不等的房間,用來作燃料庫、機房和工作人員的寢室;第二層是八角形結構,高15米;第三層是圓形結構,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圍繞在圓頂燈樓。燈樓上面,矗立著8米高的太陽神
赫利俄斯 站立姿態的青銅雕像。整座燈塔都是用花崗石和銅等材料建築而成,燈的燃料是橄欖油和木材。整個燈塔的面積約930平方米。聰明的設計師還採用反光的
原理 ,用鏡子把燈光反射到更遠的海面上。這座無與倫比的燈塔,夜夜燈火通明,兢兢業業地為入港船隻導航,它給舵手帶來了一種安全感。
歷史 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駛入亞歷山大港時,
觸礁 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部
葬身魚腹 。這一悲劇,震驚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國王
托勒密二世 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處,修建
導航燈塔 。經過40年的努力,一座雄偉壯觀的燈塔豎立在法
羅斯島 的東端。它立於距島岸7米處的石礁上,人們將它稱為“亞歷山大法羅斯燈塔”。
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後,它以400英尺的高度當之無愧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他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築師
索斯 查圖斯。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築在三層台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
公元14世紀,亞歷山大城發生了一場罕見的大地震,搖晃的大地以巨大地力量摧毀了這座古代世界的建築奇蹟。這座亞歷山大城的忠誠衛這頂亞歷山大城的王冠就這樣消失又過了一個世紀,埃及國王瑪姆
路克 蘇丹為了抵抗外來侵略保衛埃及及其海岸線下令在燈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並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埃及獨立之後,城堡改成了
航海博物館 (NAVAL MUSEUM)1996年11月一組潛水員在地中海深處發現了據說是亞歷山大燈塔的遺留物。
秦始皇陵兵馬俑 簡介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246年(或公元前247年)
秦始皇陵兵馬俑 (
EMPEROR QINSHIHUANG TERRA COTTA WARRIORS )為中國歷史上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的皇帝——
秦始皇 的陵墓的
陪葬 坑,位於
秦始皇陵 陵園東側1500米處。陪葬坑原址上建成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它顯示出了
大秦帝國 的繁華和強盛。196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
秦始皇陵園 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1987年,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1978年9月,法國前總理
席哈克 參觀後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於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說法不脛而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世界七大奇蹟 為公認說法,第八大奇蹟的說法則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印度的
泰姬陵 ,通常被西方人認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國內也有一些人認為是萬里長城。
1974年3月,在陵東的
西楊村 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後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馬俑。
地理位置 秦始皇陵 及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
臨潼區 境內。
秦始皇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建設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此外,秦始皇陵兵馬俑全部面向大海的方向。
陶俑大小 在出土的大批兵馬俑中,武士傭一般高度在1.8米左右,將軍俑則高1.96米。陶馬也高約1.7米,其形體的大小高矮均不讓真人真馬。西漢以後的明(冥)器陶俑,其高大程度均在秦俑以下。
排列方法 秦始皇
兵馬俑 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內有6000個左右的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一號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
陶人 、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為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裡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 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俑500餘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
吳鉤 、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服式、髮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著銷甲外,其餘均穿短褐,腿紮裹腿,線履系帶,免盔束髮,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個個手執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裡,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為衛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
秦始皇 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009年6月13日,
秦始皇陵兵馬俑 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後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了彩俑。
二號坑
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
袁仲一 解釋說:“一來,為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為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遊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為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蹟)。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三號坑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4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為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