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1927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國民黨在武漢的
汪精衛集團和南京的
蔣介石集團的矛盾公開化,即所謂“
寧漢分裂”。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4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發動了
四一二政變,武漢的國民黨在7月亦決定“
清黨”,即
七一五事變。一方面解聘共產國際中國代表
鮑羅廷的顧問職務,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門和軍隊驅逐共產黨人。
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與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勾結,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起義原因
起義的目的是反抗
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共產黨的目的是聯合願意革命的國民黨左派,揮師南下廣東,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
二次北伐。1927年4月和7月,
中國國民黨內的
蔣介石集團和
汪精衛集團,勾結
帝國主義和買辦性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範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
中共中央於1927年7月12日進行改組,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下旬,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
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
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
鄧中夏、
譚平山、
惲代英、
聶榮臻、
葉挺等在
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發現張發奎同
汪精衛勾結很緊,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產黨人。隨即向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起義”。據此,中共中央指定
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
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
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全隊一部,共2萬餘人。從7月25日起,第11、第20軍分別在葉挺、
賀龍指揮下,陸續由九江、塗家埠(今
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
此時,國民黨武漢政府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
朱培德)第3軍主力位於樟樹、
吉安、
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
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向南昌開進;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
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決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8月1日舉行起義。
起義經過
發動起義
8月1日2時,在
周恩來、
賀龍、
葉挺、
朱德、
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畫,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
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
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1927年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
改編部隊
起義成功後,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仍用國民黨
左派名義號召革命的指示精神,發表了國民黨左派《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新舊軍閥的鬥爭決心。8月1日上午,召開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
鄧演達、
宋慶齡、
何香凝、
譚平山、
吳玉章、
賀龍、
林祖涵(伯渠)、
葉挺、
周恩來、
張國燾、
李立三、
惲代英、
徐特立、
彭湃、
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
軍長、
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龍任軍長、
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
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
慶祝勝利
1927年8月2日,
南昌市各界民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轉移部隊
南昌起義後,
汪精衛急令
張發奎、
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畫,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計畫經瑞金、尋鄔(
尋烏縣)進入廣東省,先攻占
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率部折向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
起義軍在臨川休息3天,繼續南進。1927年8月25日,先頭到達
瑞金縣壬田以北地區。這時,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
李濟深,調
錢大鈞部9000人,由
贛州進至
會昌、瑞金地區,並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義軍南下;調
黃紹竑部9000人由
南雄、大庾(今
大余)向雩都(今
於都)前進,支援錢大鈞部作戰。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前委決定乘錢、黃兩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實施各個擊破。當日,起義軍向壬田守軍發動進攻,殲其一部,於26日攻占瑞金縣城。接著,集中兵力進攻會昌的錢大鈞部主力,激戰至30日,攻占會昌縣城。兩戰殲錢大鈞部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9月初,起義軍一部在會昌西北的洛口地區,擊退
黃紹竑部的進攻。
部隊會合
會昌戰鬥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
長汀、
上杭,沿
汀江、
韓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占領廣東省大埔縣
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占領
潮安(今
潮州)、汕頭。在此期間,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制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
豐順進攻潮安,令
陳濟棠、
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
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根據上述情況,中共前委決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
揭陽縣山湖(今揭東縣
玉湖鎮)附近地區同東路軍遭遇,將其擊潰,繼向湯坑(今豐順縣城
湯坑鎮)推進,在
汾水村地區(今揭東縣玉湖鎮汾水村,村內建有
汾水戰役紀念碑)與敵再次激戰,至30日,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向揭陽撤退。是日晚,黃紹竑部攻占潮安。10月3日,起義軍主力在
流沙(今
普寧市)與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向
海豐、
陸豐地區撤退,在經過流沙西南鐘潭村附近的
蓮花山時,再次遭到東路軍的截擊,激戰不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餘部1300餘人進入
海陸豐地區。駐守三河壩的第25師,在給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向潮安轉移,10月5日在
饒平縣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
此後,這兩支部隊在朱德、
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
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
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
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這是一次長途行軍,從南昌出發,經
撫州、
宜黃、
廣昌、
石城、
瑞金、
會昌、
長汀、
上杭、
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占領
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而先頭部隊則已進入海陸豐地區。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次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警衛隊的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興奮,始終保持著高漲情緒,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革命委員會的安全。當時我在警衛隊當班長。占領潮州後,我們這個排奉命留在那裡,擔負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撤出潮州後,我們東渡韓江,向饒平方向前進。到饒平時,
朱德同志已率領二十五師和九軍教導團從
三河壩撤到那裡,我們同這支隊伍會合一起了。接著就在朱德、
陳毅同志領導下,開始向閩贛方向作戰略轉移。這又是一次長途行軍,經
饒平、平和、
大埔、
永定到達
武平,起義軍從福建武平的東留鄉撤出了戰鬥後,東江特委的
羅屏漢、
潘秉星與
古柏一起和交通員
李大添經尋烏劍溪往閩西的武平接應到起義部隊,他們把起義部隊經尋烏劍溪的山區小道勝利帶到了
會昌的筠門嶺,最後到達了安遠的
天心鎮。朱德和陳毅在天心作了非常重要的軍事整訓(
南昌起義紀念館有大型雕塑記載這一史實)。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江西
會昌縣委編著的《群英薈萃會昌》一書中第8頁,關於朱德和陳毅帶領起義軍經過武平
東留鄉和尋烏
劍溪鄉的記載是這樣的:“10月中旬,起義軍擊退敵人追擊後退入贛南的
尋烏縣劍溪鄉,18日進入會昌的
筠門嶺,10月21日到達安遠的
天心鎮、後至信豐,月底到達大余”。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部隊減員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戰士和幹部,對革命產生動搖,陸續離開了部隊,到
南康時還剩下一千多人,到達大庾時只剩七、八百人,因為部隊成分不純,加之基層黨員太少,沿途軍紀不好,乃將部隊整編為一個團,
朱德同志任團長,陳毅同志任團
指導員。他們親自整頓部隊紀律,加強政治工作,壞分子被淘汰,留下來的同志更堅定了。形勢變化得極快,將過舊曆年的時候,我們進湖南到宜章,消滅了該縣反動武裝以後,即公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正式打起了鐮刀、斧頭的紅旗,舉行了轟轟烈烈的
湘南起義。
起義評價
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
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鬥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
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官方的說法是: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首次獨立地領導戰爭和創立軍隊;以武裝鬥爭的形式反對
國民政府的開始。
起義影響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南昌起義與之後的
秋收起義,
廣州起義作為這段時期百餘次大小起義中最為重要的三次起義極大地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民眾基礎,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標誌。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
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後世紀念
紀念日
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議,以南昌起義日-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每年的8月1日開展紀念活動。中央政府同意這一建議,並決定在紅軍成立紀念日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
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這一起義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中國工農紅軍的歷年的艱苦戰爭中,打破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歷次進攻,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成了革命高漲的基本槓桿之一,成了中國勞苦民眾革命鬥爭的組織者,是徹底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主力,本委員會為紀念南昌起義與紅軍成立,特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1933年7月11日,中華
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作出《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央執行委員會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的成立及獎勵與優待紅軍戰士起見,特決議如下:
批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並於1933年“八一”紀念節授予戰旗於紅軍的各團,同時授予獎章領導南昌起義的負責同志及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和戰鬥員。
責成內務部
人民委員部制定紅軍家屬優待證,發給一切紅軍戰士的家屬收執。
在區
蘇維埃政府土地部與鄉蘇維埃政府土地部與內務部共同管理之下及在鄉蘇維埃政府下組織優待紅軍家屬委員會,管理優待紅軍家屬的一切事宜。
193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發布《為“八一”反帝反戰爭日與紅軍紀念日告紅色戰士書》,號召“全體中國的工農勞苦民眾武裝起來加入紅軍,擁護我們百戰百勝的紅軍,慰勞我們紅軍的家屬。”同時,要求紅軍在“新的戰爭中,提高我們的軍事技術,鍛鍊我們自己,解除敵人的武裝,武裝我們自己,使我們鐵的紅軍在不斷的勝利中日益壯大起來。”
根據中共中央、
蘇維埃中央政府、中革軍委的指示和決定,
中央蘇區全面開展紀念“八一”活動。紅軍各部隊加強軍政訓練,特別是對紅軍官兵進行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任務的再教育,增強官兵的
政治責任感。全國總工會發布檔案,號召蘇區工人突擊趕製3萬雙布草鞋慰問紅軍。蘇區共青團中央局號召共青團員,積極參加紅軍和開展慰問紅軍活動。少共蘇區中央局號召青年婦女,突擊做10萬雙草鞋送給紅軍來紀念紅軍成立紀念日。中共江西省委、福建省委、
閩贛省委、粵贛省委也相繼作出布置,要求各縣委做好“八一”慰問工作。蘇區廣大人民在縣、區、鄉黨委和蘇維埃政府領導組織下,紛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提高了紅軍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戰鬥積極性。
1933年7月11日,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作出決議,規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1949年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紀念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380號,占地面積5903平方米。這裡原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武裝鬥爭的第一槍。江西大旅社成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多年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致力於館藏文物的徵集和研究,不斷豐富館藏文物,同時對總指揮部舊址進行了維修和翻新,對現有陳列進行了更新、改進。運用高科技手段,採用聲、光、電同步進行的大型沙盤模型,真實地反映了當年八一起義的戰鬥過程;運用多媒體影視合成景像,生動地再現了"朱德施計"的故事情節;運用電動圖表、繪畫、雕塑等現代化手段,豐富了整個大廳的陳列內容,新的陳列和復原陳列相結合,更富有生動性和教育性。
江澤民總書記在建軍70周年前夕題寫的"軍旗升起的地方"7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石刻作為陳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