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力報告

全球競爭力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從1979年開始就對每個國家的競爭力進行評判,是目前國際上從事競爭力評價最著名的機構之一,它通過對一個國家進行綜合因素考評,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2年9月5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排名在經過五年穩定上升後,今年下降了三個位次,排第28位。

2017年9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7-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新加坡競爭力居亞太地區之首;中國位列全球第27位,比上年度上升一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競爭力報告
  • 開始:1979年
  • 主辦方世界經濟論壇
  • 領域:經濟
簡介,2011年,2012年,2014年,2017年,

簡介

全球競爭力報告的競爭力排名以全球競爭力指數為基礎。這一指數包括制度、基礎設施和巨觀經濟穩定性等12個競爭力因素。自1979年以來,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布一份全球競爭力報告。
全球競爭力報告全球競爭力報告

2011年

2011年的報告中,瑞士繼續穩居第一位,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金融市場和巨觀經濟穩定性均有所削弱的美國從2010年全球排名第四位降至第五位。新加坡、瑞典和芬蘭分居第二、三和四位。
在2011年的排名中,中國內地排名從2010年的第27位升至2011年的第26位;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分列第11位和第13位,日本和韓國分別列第9和第24位。在拉美,智利是排名最靠前的國家,名列第31位。“金磚國家”中的南非列第50位,巴西列第53位,印度排在第56位,俄羅斯排在第66位。

2012年

2012年9月4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四年位居榜首。中國的排名在經過五年穩定上升後,2012年下降了三個位次,排第29位,但在金磚國家中仍遙遙領先。
在2013年的排名中,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日本都進入了前十。中國台灣、韓國排名也在前20以內,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亞洲四小龍”及日本仍位列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列。然而,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總體競爭力卻表現出較大差異,比如馬來西亞,雖然下降了三個位次,列第25位,但在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中仍屬前列。菲律賓、高棉雖然排名在65位之後,但其上升幅度均在10位以上。不過在過去兩年中,亞洲開發中國家出現的強勁競爭力增長勢頭開始放緩,大部分地區仍然面臨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不足、腐敗根深蒂固且普遍存在、官僚作風和技術採用率低等問題。
報告指出,中國的競爭力排名在經過五年的穩步增長之後,又回落到2009年的水平,即使如此,中國的排名仍遙遙領先於其他金磚國家
報告認為,中國的巨觀經濟環境還是值得肯定的,財政赤字情況也較為適度,主權債務評級也明顯好於其它金磚國家和發達經濟體。不過,中國在以下三個單項領域的排名下降幅度較大,即金融市場發展、科技創新和市場效率,這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整體競爭力。
另外從2012年開始,世界經濟論壇調整全球競爭力評價方式,引入了可持續發展因素,將“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指數”作為競爭力排名的重要衡量標準,這也使中國排名受到影響。報告認為,儘管中國採取了植樹造林等保護環境的全國行動,但中國的碳排放水平一直較高。另外,由於缺乏相關數據,中國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因素還沒有全面納入評價範圍,如青年人失業、社會公平、衛生狀況等等。
亞塞拜然位居獨立國協國家之首,排在阿之後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第51位,俄羅斯第67位,烏克蘭第73位,亞美尼亞第82位。
在亞塞拜然的鄰國中,土耳其位列第43位,伊朗第66位,喬治亞第73位。

2014年

2014年9月3日,總部位於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六年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新加坡和美國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國排名第28位,在金磚國家中排名最高。
這份報告共覆蓋了全球144個經濟體,其數據來源於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進行的相關調查。評價指標包括創新能力、市場規模、金融市場狀況、基礎設施、技術水平、教育水平等。報告指出,領先經濟體具有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開發、吸引並利用現有的人才,在促進創新方面進行較大投資。
在2014年的排名中,瑞士連續6年穩居榜首,主要得益於學術研發機構與商業界緊密合作而帶來的巨大創新能力。新加坡排第二位,在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以及基礎設施方面得分均較高;美國排第三位,連續兩年位次保持上升。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已經走出危機,其社會結構特點使得它的經濟非常富有成效。進入前十位的其他經濟體依次為:芬蘭、德國、日本、香港、荷蘭、英國、瑞典
在新興市場中,中國排名比2013年上升一位,位列第28。俄羅斯、巴西、南非均排在50多位,印度排第71位。報告指出,中國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其良好的創業與創新環境。與此同時,銀行業的脆弱性、市場準入方面的種種限制措施和壁壘、投資規則等,則極大地限制了中國的競爭力。中國正在成為更具創新性的經濟體,但還不是創新強國。報告還指出,中國已不再是一個廉價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地,中國必須創造高價值的就業機會,以維持正在增長的生活水準。
另外,受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影響,中東和北非地區有喜有憂。比如,阿聯排名上升了七位,排第12名,是這一地區最高的;卡達排第16名。北非國家中排名最高的是摩洛哥,為第72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繼續保持接近5%的增長率,但躋身前60位的國家只有3個,即模里西斯南非盧安達,人力不足和基礎設施落後是阻礙非洲國家的主要問題。報告還指出,拉丁美洲的主要經濟體要想保持過去幾年的增長勢頭,仍然需要實施改革,改進基礎設施,提升生產技能和創新力。

2017年

2017年9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7-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新加坡競爭力居亞太地區之首;中國位列全球第27位,比上年度上升一位。
這份報告用基礎條件、效能提升和創新成熟度三個層面的12項指標來衡量全球137個經濟體的競爭力。根據報告,亞太地區競爭力整體向好。新加坡僅次於瑞士、美國位居全球第三;中國香港超過日本排名第六;中國位居第27位,繼續領跑金磚國家,仍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新興經濟體之一。
報告稱,中國在“市場規模”“巨觀經濟環境”和“創新”三項指標表現最為突出,在“技術就緒程度”“商品市場效率”和“高等教育和培訓”方面進步較大。
中國在技術開發運用和人才培養方面的熱情與行動力有目共睹。”世界經濟論壇大中國區首席代表艾德維(David Aikman)表示,中國商品市場效率的進步也反映出政府在推行職能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家精神方面取得了成效。
印度排名上升至第40位。除新加坡外,東協經濟體量最大五個國家全部躋身榜單,依次為馬來西亞(第23位)、泰國(第32位)、印尼(第36位)、越南(第55位)和菲律賓(第56位)。
報告還指出了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幾大問題,包括:金融體系遭破壞的風險仍存,部分經濟體金融系統甚至進一步惡化;因技術研發與推廣套用之間存在失衡,創新投資雖然不少,卻沒能像人們期待那樣帶來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作為非官方國際組織,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夏季和冬季分別舉辦兩次“新領軍者年會”(達沃斯論壇),已成為各國政要和商界人士探討世界經濟問題的重要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