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州和議
- 類別:歷史事件
- 時間:1894年
- 歸屬:朝鮮甲午農民戰
背景,內容,評價,結果,
背景
1894年2月15日,東學道全羅道古阜郡接主(首領)全琫準等人率領農民起義,反抗朝鮮王朝的腐朽統治與外國侵略者的壓迫。東學軍先後在黃土峴、長城郡等地大破官軍,連戰連捷,於6月1日攻占全羅道首府、朝鮮王朝“龍興之地”——全州城。其後朝鮮官軍將領洪啟薰猛攻全州,東學軍奮力抵抗,而朝鮮國王高宗李熙一面連忙派遣嚴世永等人前往全州與東學軍談判,一面於6月6日,朝鮮政府請來清朝援軍,清軍在牙山登入,準備鎮壓起義,6月10日,大批日本軍也藉口1885年《中日天津條約》和保護使館和僑民從仁川登入。
在這種狀況下,全琫準鑒於繼續對抗會引發外國武裝干涉,便同意和朝鮮政府“相議官民相和之策”,並提出27條弊政改革案。朝鮮政府代表嚴世永、洪啟薰等被迫同意,並承諾改革,最後歸結為12項停火條件。1894年6月10日(陰曆五月七日)雙方達成和解,史稱“全州和議”。東學軍於次日撤出全州,並在控制區內設定53個執綱所以貫徹執行全州和議的內容(詳見詞條甲午農民戰爭)。甲午農民戰爭第一階段結束。
內容
二、查明貪官污吏的各種罪行,嚴加懲處;
三、嚴懲貪暴的富豪;
五、燒毀奴婢文書;
七、允許年輕寡婦改嫁;
八、廢除一切無名雜稅;
九、任用官吏打破門第之見,登用人才;
十、嚴懲私通倭人者;
十一、取消一切公私債務;
十二、平分土地。
評價
上述12項停火條件,集中地反映了當時朝鮮亟待解決的問題和農民階級的迫切要求,這實際上是農民階級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的基礎。東學軍在不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前提下,向朝鮮政府提出“合力維持庶政”的要求,試圖按照農民階級的意願逐步改造朝鮮社會,這是東學軍的很大進步。關於平分土地的條款,雖然並不意味著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但它反映了“耕者有其田”的進步思想。當然,在不推翻封建專制制度,不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農民階級的這種樸素的願望是無法實現的。
東學軍還在停火條件中提出要破除當時朝鮮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封建束縛和陳規陋習,這對朝鮮按照近代方式變革社會習俗具有非凡意義。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東學軍作為停火條件之一,明確提出了“嚴懲私通倭人者”,充分反映了這次農民起義的反侵略性質。總之,東學軍提出的12項停火條件,反映了當時朝鮮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切身要求,是一個革命的綱領。雖然朝鮮政府與東學軍達成達成全州和議是一種懷柔政策和緩兵之計,但並非沒有顧及東學軍的改革要求,促成了朝鮮政府的改革氛圍。這從據政府官員金允植的記錄便可看出:“政府會議後新令,惟十年以來新設雜稅並罷,又取東學黨原情中幾條,行會變通”。其後朝鮮政府所推行的近代化改革——甲午更張,也與全州和議的推動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