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試行)
在技術規範中,分為卡片、終端、信息接口、非接觸接口通訊、安全及檢測六部分。規範採用電子錢包、電子現金雙套用單餘額技術路線。此路線節約了終端改造費用,保護了行業已有利益,最佳化了持卡人感受,同時兼顧先進技術發展方向,為公共運輸卡的跨行業拓展打下技術基礎。
消費套用
互聯互通卡片可以同時在本地或異地的捷運、公交、出租等符合技術規範的終端上消費使用,實現公共運輸一卡通跨地域、跨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現有的城市設備經過升級以後,可以同時支持現有卡和互聯互通卡的消費套用。
清分結算平台
全國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平台,依據交通運輸部技術規範的要求,以全國清分結算系統為信息傳遞渠道,對在異地受理終端刷卡消費交易數據進行清分結算,保障全國範圍內交易數據的安全、準確、快捷運轉,實現公共運輸卡跨地域、跨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
TSM驗證平台
搭建的交通部TSM驗證平台。致力於建立一個城市交通領域各地級城市一卡通、行業間的套用資源共享,可為各行業提供基於不同安全載體的交通部標準套用、行業套用發行和管理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
入網要求
為了更好的推動交通一卡通行業健康發展,規範卡片發行,實現互聯互通,拓展行業業務發展,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一部署,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於2014年成功獲得國際標準化委員會批准的國際卡組織套用服務機構註冊識別碼(RID碼)和發卡機構註冊識別碼(IIN碼)號段資源。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於2015年2月13日授權北京中交金卡科技有限公司為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國際RID碼和IIN碼的登記、分配和管理單位,負責與國際RID碼和IIN碼使用相關的政策的制定和費用的收取,負責與國際RID碼和IIN碼相關的業務規則的制定。
RID碼和IIN碼是國際標準化委員會用於統一支付卡發行和管理的號碼。RID碼由國際標準化委員會管理和分配,用於持卡人刷卡時卡片與終端的互相識別的編碼,表明卡組織套用服務機構身份,RID碼組成的套用標識符具有全球唯一性。IIN碼是由國際標準化委員會管理分配的發卡機構識別碼, IIN號段的獲得者將具有成為卡組織的資格,如中國銀聯、VISA、MasterCard等均用這兩個編碼規範和管理卡組織內部的發卡機構,用於發行符合標準的用戶卡。
RID碼和IIN碼的成功申請,將有效規範各地交通一卡通企業發卡過程中不規範的卡號命名規則和套用服務劃分,解決未來清分結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給予用戶快捷的品牌和服務辨識方法,方便持卡人出行。為《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試行)》驗證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切實保障,為探索未來交通卡跨行業以及國際業務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適逢交通運輸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兩類編碼資源的獲得,將加快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為打造中國交通卡品牌,助力四個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做出貢獻。
項目建設
目前,交通運輸部以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的城市為核心,進一步加強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東北三省、成渝等重點區域推進工作,加快了各地的技術升級改造速度。
2012年
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的指導意見》
(國發〔2012〕64號),先後批覆江蘇、廣東、吉林三省開展試點工作。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牽頭成立交通運輸部公共運輸IC卡標準編寫工作組。
2013年
5月13日 按照部統一部署,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成立“全國城市公共運輸一卡通運營中心”,負責歸口管理涉及城市公共運輸一卡通的各項工作。
6月 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部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交運發〔2013〕368號)要求,加快相關工作,完善移動支付體系建設,2020年實現全國互聯互通。
8月 編制完成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第一版。
10月-次年1月 編制完成技術規範第二版,形成電子錢包、電子現金雙套用單餘額的技術路線。
10月21日 北京中交金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承擔全國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平台建設工作。
2014年
3月20日 配合交通部運輸司印發了《關於做好〈城市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試行)〉驗證工作的通知》,啟動了技術規範驗證工作。
4月15日 受邀代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參加金卡工程城市卡運營聯盟第九次理事會會議及聯盟會員大會,向40餘家城市一卡通大中型運營企業宣講了交通部有關互聯互通的工作精神和思路。
5月9日 配合交通部運輸司和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舉辦推進京津冀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座談會,與兩市一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共運輸運營企業和一卡通公司等單位進行研討,形成了工作思路。
7月15日,協助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獲得國際標準化委員會批准的國際卡組織套用服務機構註冊識別碼(RID碼),RID碼用於表明卡組織套用服務機構身份,其組成的套用標識符具有全球唯一性。
8月8日 配合交通部運輸司編寫的《關於促進公共運輸一卡通行業健康發展加快實現互聯互通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正式對外發布,從政策層面開展有關行業指導工作。
9月30日 協助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獲得國際標準化委員會批准的發卡機構註冊識別碼(IIN碼)號段資源,IIN碼的獲得者將具有成為卡組織的資格。目前,中國銀聯、VISA、MasterCard等機構均用RID碼和IIN碼規範和管理卡組織內部的發卡機構。
10月20日 受邀代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參加金卡工程城市卡運營聯盟第十次理事會會議,於會上和聯盟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交通一卡通支付行業協會”的倡議。
11月18日 協助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召開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驗證成果專家會,修訂完善技術規範。
12月9日 協助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驗證成果展示活動,驗證了基於《公共運輸IC卡技術規範》的交通卡跨地域、跨交通方式消費,同時展示了清分結算和TSM平台內容。
2015年
1月16日 客標委向標委會委員、運營企業和公交都市城市發出《公共運輸IC卡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函。
2月26日 交通運輸部將“交通一卡通項目”定為今年貼近民生十件實事之一。在提升交通運輸便利化和服務水平方面,交通運輸部提出:2015年,選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等重點區域率先啟動互聯互通,實現20個以上城市互聯互通,方便人民民眾便捷換乘,促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3月4日 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接受《做客中央台》專訪,提到交通運輸部擬建國家級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平台。
2015年11月1日 吉林省實現長春軌道集團、吉林通卡公司、通化公交公司互聯互通;長春公交集團正緊鑼密鼓開展驗證工作,力爭年底前完成互聯互通任務。屆時三市將實現280條公交線路、5883輛公車和700輛軌道客車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
2016年
在2016年新加入互聯互通工作的省市中,吉林、黑龍江、安徽、廣西、雲南、貴州、甘肅、青海、新疆建設兵團等已啟動實施;威海、銀川、哈爾濱、杭州、大連、海口、佳木斯等15個重點城市也陸續啟動了相關準備工作。
4月底 京津冀三地累計發行互聯互通卡3萬餘張,其中北京發行約1.2萬張。北京已實現139條地面公交線路與天津、河北試點城市重點公交線路的互聯互通試運行;天津已完成武清區9條線路、濱海區110條線路的升級改造;河北省已完成石家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廊坊、邯鄲7個城市共399條線路的升級改造。
6月30日 南京完成了6條捷運線路共2519台閘機通道的互聯互通改造任務,實現捷運線路江蘇交通一卡通全覆蓋。
7月26日 南京捷運“全面實現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開通儀式”在捷運3號線南京站舉行。
11月28日 黑龍江省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密鑰正式啟用。
12月20日 貴州省“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開通儀式在貴陽舉行,全省9個市州交通一卡通正式開始發卡,部分公交線路實現刷卡乘車,以及跨市州、跨省域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至此,貴州省成為西部第一個、全國第五個實現全省全域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的省份。
互聯互通城市(區域)名單
合計約224個城市、自治州、委員會加入了互聯互通。(數據截止到2018年6月)
直轄市與特別行政區
北京(禁止京津冀以外卡[10])、
天津、
上海、
重慶(僅限重慶使用“交運通”全國互聯互通系統區縣:萬州,涪陵,開州,彭水,巫溪,城口,梁平,合川,銅梁,秀山,雲陽,奉節)
澳門(4)
黑龍江省
吉林省
遼寧省
內蒙古自治區
河北省
河南省
山西省
山東省
江蘇省
安徽省
蚌埠、合肥、宿州、阜陽、滁州、馬鞍山、蕪湖、安慶、黃山、淮南、淮北(10)
浙江省
江西省
南昌(部分線路)、
贛州、
吉安、九江、宜春、撫州、新余、瑞金(8)
福建省
湖南省
湖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