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表征(internal representation)是2014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部表征
- 外文名:internal representation
- 所屬學科:心理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 屬性:心理學名詞
內部表征(internal representation)是2014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
內部表征(internal representation)是2014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是指學習者在頭腦中擁有的認知結構或者心智結構。希爾伯特(Hieberrt)和卡彭特(Carpenter)認為內在表征是指存在於學習者...
概念編碼理論 概念編碼理論認為,人對知識(無論是形象的,還是抽象的)的表征是靠概念進行的。人是概念化地識記東西,記憶中儲存的是概念,我們之所以有內部表象的體驗,是因為表征時又把它形象化了,所以回憶出來的東西往往有形象性。被儲存的概念是抽象的,是圖畫和詞共有的東西,是關於事物的說明和解釋。
Bowlby認為在個體和依戀對象的實際交往中形成了個體和依戀對象之間的內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IWMs),它是對早期依戀經驗的內部表征。內部工作模式最初是基於年幼兒童對依戀對象的行為的預期而建立的,之後逐漸發展成為包括兒童自身、依戀對象、對各種關係經驗的解釋,以及如何與他人交往的決策規則等內容極為...
內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依戀理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bowlby)提出。認為,嬰兒天生具有一種依戀行為系統,即嬰兒內部的某種程式化的東西,是進化遺傳的一部分,如哭、喃喃低語、微笑、吸吮等。這個系統起著保持與母親親密接觸的作用,其進一步發展形成有關他自身與母親的關係的心理表征,即內部工作...
《炸藥晶粒內部微細結構表征及其對衝擊感度影響研究》是依託電子科技大學,由李志傑擔任醒目負責人的聯合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炸藥晶體內部的各種孔洞、位錯、孿晶、晶格缺陷的結構、形貌、分布密度等微觀結構變化對其衝擊波感度產生顯著影響。本項目擬採用高分辨電子顯微技術對炸藥晶體內部微觀缺陷結構進行精細表征,結合X射線...
內部邏輯化程式是整合邏輯化程式的構成成分,它與外部邏輯化程式的組合,構成整合邏輯化程式,並表征立體認知心理、立體學習心理、立體教學心理的發展或演化現象。內部邏輯化程式通過對內部邏輯化程式之中的動力(運算)的演化、動力性信息(運算性思維或思維性運算)、動力性信息整合(運算性思維整合)演化的揭示,顯示...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自動化系統的發展,能將構件內部結構及缺陷逐層剖析顯示的三維層析成像技術及原位監測技術也得到了愈來愈廣泛的套用。發展趨向 材料表征與分析技術發展的共同要求是快速、低成本、高靈敏度、適用性強和結果精確。計算機的發展對此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今後的發展有兩個特點:①表征與分析的層次向更細微的...
圖式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表征(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根據信息加工的觀點,當有機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輸入、編碼、轉換、存儲和提取等)時,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頭腦中出現的。表征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體。同一事物,其表征的...
這個方案的最佳化目標包括最小化分類誤差,表征誤差,權值的1範數(L1正則化)和分類器參數的2範數。 有監督的字典學習可以被視為一個三層神經網路(一層隱含層),第一層(輸入層)到第二層(隱含層)是表征學習,第二層到第三層(輸出)是分類器的參數回歸。神經網路 神經網路是通過多層由內部相連的節點組成的...
句子層次內部結構是加勒特將句子層次劃分為兩個水平的結構:機能水平和位置水平:機能水平由句子框架的選擇和辭彙提取兩個環節實現,然後將提取出來的辭彙按句子框架配置起來,轉化為句子中辭彙位置的表征,由發音器官或書寫功能系統按位置表征依次發音或依次書寫出來。在這個層次中,詞的貯存是以兩種方式實現的:一是詞幹...
固體催化劑微觀結構和性能表征表面結構固體催化劑起催化作用的部分是表面或表面若干層的原子所組成的活性中心。固體的表面結構常與固體內部不同,最明顯的區別是表面原子不再受來自外側的原子或分子的作用,表面層原子與第二層原子的間距常有0.3%~15%的收縮。這種表面弛豫現象向下逐層減弱,直至層間距與體相的層間距...
金屬的力學性能是零件或結構件設計的依據,也是選擇、評價材料和制訂工藝規程的重要參量;在金屬研究上,它們是合金成分設計、顯微組織結構控制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也是反映金屬內部組織結構變化的重要表征參量。 金屬力學性能隨受載方式、應力狀態、溫度及接觸介質的不同而異。受載方式可以是靜載荷、衝擊載荷、循環載荷...
人格結構主要由一些協調因子(mediating units)組成,如:(1)編碼(encoding):把外部情境歸入自我、他人、事件、場景等;(2)期望和信念(expectations and Beliefs):關於外部世界、特定情境下的行為結果、自我績效等內部表征;(3)情感(affects):感受、情緒和情感反應(包括生理反應);(4)目標和價值觀(...
假設可看作認識的單位,是人解決概念形成問題的行為的內部表征。這些可能的解決組成一個假設庫。在實驗中,對任何一個刺激作出反應之前,被試必須從他的假設庫中取出一個或幾個假設,並依照其中一個作出反應,即對所套用的假設進行考驗。如果被試作出的這個反應被主試告知為正確的,這個假設就將繼續使用下去(成功─...
該模型認為,兩個前提中的信息形成一個統一的內部表征,當對問題的表征是在自然次序中呈現時,則大部分問題都將很容易被解決。線上性三段論推理研究中,亨特的操作模型提出得較早,也顯得較為簡單,一方面,它的基本思想為後來的一些模型所吸收,另一方面,它對當前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似乎不再有什麼影響。空間表象模型...
有關抑制時間進程的研究提出了兩種非常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抑制是瞬時的過程,其邏輯是,在被試對目標刺激進行選擇和反應期間,分心信息的內部表征受到抑制,因此減慢了被試對緊接著呈現的具有受抑制表征的刺激的反應。而一旦被試成功地完成了對目標的選擇和反應,抑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換句話說,抑制在其不被...
信號檢測論把外部世界的刺激能量作為主體探測的對象,把人的內部表征看作是外部刺激與以前經驗共同作用的結果。它的引入為假設刺激能量與內部表征間的關係提供了必要的聯繫環節。發展起源 是從電子工程學和統計決策論中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工程師們創立了一種用來說明雷達設備搜尋探測飛行物過程的信號檢測...
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由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它從認識論的高度揭示了認識的建構性原則,強調了認識的能動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通過...
認知心理學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是對內外刺激決策與選擇中所得到的內部表征,它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以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信息加工系統...
後者則包括MuZero和于爾根·施密德胡波(Jürgen Schmidhuber)著名的“循環世界模型”(Recurrent World Model)。為外界建立內部表征是人類最引以為傲的能力之一。如今在AI身上,這個能力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MuZero不僅讓人類看到了創造人工通用智慧型的可能性,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智慧型本身的大門。
例如,在前述的位置學習實驗中,白鼠在迷津中經過到處遊走之後,已經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地圖,即關於整個迷津環境的內部表征,而不是學到一些簡單的S—R配對。白鼠在迷津中的行為是根據其獲得的認知地圖,而不是過去的習慣做出的。應該說明的是,托爾曼的期待和認知地圖是學習理論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在“學習...
系統結構是與系統功能緊密相連的,結構是系統功能的內部表征,功能是系統結構的外部表現。系統中結構和功能的關係主要表現為:系統的結構決定系統的功能。在一定要素的前提下,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功能。問題是在於,與人相聯繫的系統其結構才決定其功能,表現為最佳化結構和非最佳化結構同功能的關係。最佳化結構就能產...
Doyle和Ford於1998年將心智模型定於為:“與感知到的系統有相同結構,對外部系統相對持久、有限、內部的概念性表征。”根據該理論,組織每次只傾向於構建一個心智模型,主要通過以下五個過程:(1)基於感知的信息、歷史信息以及當前的知識構建過個心智模型;(2)整合多個模式;(3)基於整合後的模式形成結論;(4)...
Psychologists of the Gestalt school maintain that objects are recognized as wholes in a parallel procedure: the internal representation is matched with the retinal image in a single operation. 格式塔學派的心理學家認為,物體是在一個平行的過程中被識別為整體的:在一個單一的操作中,內部表征與視網膜圖像...
其一,知識的情境性。與學習一樣,知識也根植於情境。知識不是心理內部的表征,而是個體與情境發生聯繫,並依其變化而變化的產物。換言之,知識具有個體與情境聯繫的屬性,它產生於在真實情境中,並用於知識的活動之中。毫無疑問,知識同時也是情境的組成部分,在知識社會的時代情況尤為如此。其二,知識的動態性。“知識”...
雖然傳統上語言功能被認為是定位於威爾尼克區(Wernicke)和布洛卡區(Broca),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更廣泛的皮層區域對語言使用有貢獻。語言如何被大腦表征,處理和獲取的是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等領域正著力研究的一個問題。情緒 嘗試將某些大腦區域的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相關聯目前還存在著極大的有爭議,一些研究沒有...
意識過程是人類意識活動發生、發展和表征的過程。包括主體有意識的一系列活動。首先是主體對內部、外部世界的感知,然後將心理活動的內容以觀念的形式再現,再將觀念轉化成為可觀察的外顯行為,同已有經驗相聯繫,最終使主體本身體驗到這一觀念的存在。最基本的意識過程是認識過程,如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等。藉助於...
立體認知心理概述 立體認知心理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研究,認為人類心理表征“從混沌向有序演化”的進程,人類心理的演化是深層混沌認知心理向淺層有序認知心理發展的歷程,深層混沌和淺層有序之間的關係建構立體。立體認知心理認為知識(潛知識)和能力(潛運算)的內部邏輯演化構成人類內部心理過程,知識(潛知識)...
結構表征 作為公理“結構決定功能”的自然推論,通常一個功能往往存在多樣化的實現方法。換句話說,給定功能情況下常常存在多樣化的執行結構或實現算法,且在給定功能層面上是等價的。假如基於這個公理構建一個計算資源異構冗餘部署的信息服務裝置,其外在的功能與其內部的結構之間就不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或者說給定一個I...
分室模型,是指根據土壤生態系統中的每個狀態變數作為一個“分室”,寫出各分室的狀態方程,聯結成一網路,建立表征系統內部結構的一系列數學方程。建立各分室間的能量運動聯繫或物質運動聯繫,從各分室狀態隨時間變化的系列,反映整個系統變化的模型。分室模型是分析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在系統中行為的基本模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