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

表征

表征(representation)是知識在個體心理的反映和存在方式。按知識的種類及其提取方式,心理學家認為人類至少有四種類型的心理表征:認知地圖、心像、圖式和心理語言。

表征是指信息記載或表達的方式,能把某些實體或某類信息表達清楚的形式化系統以及說明該系統如何行使其職能的若干規則。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表征是指可以指代某種東西的符號或信號,即某一事物缺席時,它代表該事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征
  • 外文名:representation
  • 心理學:認知
定義,表征類型,表征的內涵和特性,持久性,差異性,成分結構,抽象性,受規則控制,表征理論,

定義

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動中的內部再現,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觀事物,代表客觀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動進一步加工的對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體形象的,也可以是語詞的或要領的。

表征類型

認知地圖:一種對綜合環境經驗的心理表征,主要包括順序、方向、多巨離乃至時間關係等信息。
表象:當我們在想像某個人或某個東西時,我們的心中似心中乎就會出現相關的形象。心理學把這種出現於我們心中的形象叫做心像,並且認為它是人類心理表征的一個部分。
圖式:人類對各種世界知識的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並且作為認知單元存貯在心理。
心理語言:可以分為形式表征和語義表征。語言的形式表征是以知覺為基礎的表征,包括語言的視覺和聽覺(正字法、語音和手勢等)方面;語義則是形式所代表的認知內容,主要包括概念和命題。

表征的內涵和特性

認知科學的心理表征是用於解釋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有機體環境信息的載體。認知系統存在著某種承載信息的中介狀態。所謂中介狀態就是系統的內部狀態,系統提供的信息被系統自身利用以實現自身的目標。但是並非所有的系統狀態都是信息狀態,有些是目標狀態。中介狀態是表征的上位概念,是表征的主要思想,它為解釋表征的具體特徵提供了基本理論框架。
一般認為,認知系統通過反饋環控制環境的任何實體一定有內部狀態,這種內部狀態將環境的實際狀態與期望狀態進行比較。期望狀態也稱為目標狀態或者目標。內部狀態也稱為信息狀態,這種信息狀態又稱為中介狀態。長期以來,目標狀態一直被認為是認知系統的重要成分,而且系統實現目標不能脫離內部狀態。所謂“系統”是指利用信息滿足目標的任何實體,因此系統必須具有反饋環以便確定自己的目標是否滿足了。系統的目標可以是內隱的,它沒有明確地表征在系統的某個地方。任何系統都具有信息並且利用信息。中介狀態的信息涉及某種事物,涉及在時空方面從系統中消除的實體,它的外部環境受系統信息的影響。中介狀態具有下面四個必要而充分的條件:(1)內部狀態存在著某種實體,它包括不斷變化的目標狀態;(2)系統有不斷變化的外部狀態;(3)在環境狀態與系統內部狀態之間存在著信息聯繫,一是從環境進入系統,二是從系統中出來進入環境;(4)系統具有內部過程,這種過程影響其他事物的內部狀態及其變化,並且受其他事物的內部狀態及其變化的影響。這些過程讓系統滿足並且依賴於系統的目標。

持久性

心理表征具有持久性。認知模型在系統的內部狀態中是動態的、時時刻刻變化的。

差異性

認知模型認為表征的成分都是一些不同的成分,不同的狀態強調這些不同成分的差異性。認知的心理表征的觀點認為,不同的成分就是不同的實體,它們從特徵羅列的表徵到語義網路,再到結構的表征與圖式是變化著的。

成分結構

認知加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概念結合。這種從原始單元形成較複雜的概念的能力是語言的特殊情況,它通過並列銜接表征物體的形態單元(主要是名詞)與表征這些物體之間關係的其他單元(主要是動詞)來描述許多動作,這樣可以自由而容易地結合許多概念,因此符號表征具有的成分結構即角色中項(role argument)可以促進概念的結合。

抽象性

抽象的思維與認知加工密切相關,因為在一定水平上存在著抽象的中介狀態。環境信息本身不進入人的大腦影響行為,感覺的信息數據都是由物理刺激通過神經傳遞到達感覺器官的結果,因此描述抽象水平的中介狀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受規則控制

認知加工模型提出了一些規則。例如,皮亞傑的階段理論基本思想認為,發展的目標狀態就是形式運算的能力。喬姆斯基的語言學認為,語法規則將深層結構轉換到表層結構。人工智慧理論認為,套用運算元可以解決問題。所謂套用運算元就是,呈現前提條件,以引起結果來改變中介狀態,然後控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效應器。人工智慧推理系統的規則一般都是推理圖式或者產生式,也可以是統計的程式,這是專家推理行為的主要成分。人工智慧的問題就是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衝突,問題解決者具有一系列可以套用的規則或者運算元以減少這種衝突,因此問題解決就是通過問題空間的搜尋將規則用於當前狀態以便產生問題空間。

表征理論

關於表征存在著很大的爭論,主要有以下幾種假說。
Allan Paivio(1969,1971)的雙重代碼假說認為,人們具有言語和表象兩個平行的認知編碼系統,言語系統加工離散的語言信息,表象系統則對具體的客體或事件的信息進行編碼,存貯,轉換和提取。按照Paivio的觀點,心理意象是針對我們在環境中所觀察到的諸如樹、河流等物理刺激的類比(analogue)編碼(一種維持了被表征物的主要知覺特徵的知識表征)。
另一種相對應的學說是單一的命題表征假說,它認為無論是抽象的住處還是形象的信息都是由命題組成的概念系統存貯的,人們之所以具有表象,那是命題或概念的激活所致。
此外,還有多種編碼說。斯諾格拉斯提出的多水平模型認為,在不同的認知階段有不同的表征,即知覺階段對物理特徵的表征,工作記憶階段對言語表象和視覺表象的表征,以及長時記憶階段的命題表征或語義表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