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特徵,區域範圍,保護目標,綜述,植物,動物,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辦法,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生態價值,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內蒙古呼倫貝爾呼倫湖獸類及鳥類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境內。處於中、蒙、俄三國交界地區。南與
蒙古國隔貝爾湖相望,西距中、蒙邊境57千米,北距
俄羅斯15千米,與呼倫貝爾市首府海拉爾區相距164千米,北端與中國陸路口岸滿洲里市相距41千米,西距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14千米,東距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鎮50千米。地理坐標為:北緯47°45′50″—49°20′20″、東經116°50′10″—118°10′10″。
地形地貌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呼倫貝爾高原的西部中高緯度地帶,屬於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海拉爾盆地西部。
氣候特點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域為半乾旱草原氣候,屬中溫帶半乾旱、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0.6—1.1℃,年降水240.5—283.6毫米,年蒸發量為455.3—1754.3毫米,年平均風速為3.38—3.92米/秒,日照時數為2694—313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70%,≥10℃積溫為110—125天,積溫969.5—2341.0℃,全年無霜期為110—160天,從10月上旬到翌年5月上旬,約有210天為土壤凍結期,保護區乾燥指數為5.5—10.2,保護區自東向西、自北向南由半乾旱帶向乾旱帶過渡。
水文特徵
區域範圍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北起小河口向西南沿湖西岸到東廟;向南經蘭旗廟、寶格德烏拉、貝爾蘇木至貝爾湖西,沿國界到巴彥塔拉;向北沿烏爾遜河至烏爾遜隊(北),向東北至新達賚湖(新開湖)東烏拉,向西北經磋崗牧場二隊到小河口。保護區劃分為五個核心區及其相應的緩衝區,即烏蘭諾爾核心區、嘎拉達白辛核心區、雙山子核心區、烏爾遜河核心區和貝爾湖核心區,其餘部分為實驗區。保護區總面積7400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76803公頃,占總面積的10.38%;緩衝區面積為38930公頃,占總面積的5.26%;實驗區面積為624267公頃,占總面積的84.36%。
保護目標
綜述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草原、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價值主要在於保護呼倫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區是天然的鳥類和魚類的棲息繁殖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鳥類在此棲息,是東北亞一澳大利西亞水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和驛站,也是水禽的重要繁殖地。
植物
保護區植物種類比較簡單,初步統計,共有維管束植物58科、181屬、311種(包括亞種變種和變型)。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2種,裸子植物1科1屬1種,雙子葉植物43科134屬240種,單子葉植物13科47屬68種,植物區系以草本成分為主體,還有部分中生草甸成分和少量的沼澤成分,線分別敘述如下:
達烏里——蒙古種
這一組區系是歐亞草原區亞洲中部亞區的基本成分,在達賚湖地區代表植物如下:貝加爾針茅Stipa baicalensis和大針茅 Stipa grandis 本地區植物區系的基本建群種,尤其是大針茅在湖區東東北和西北數量較多。根莖型禾草羊草Leymus chinense 也是作用極為突出的達烏里——蒙古草原種,在湖區的一些地方組成優勢草原群系。黃芪屬的草木犀狀黃芪Astragalus molilotoides、斜莖黃芪 A.adsurgens、白花黃芪 A.galactites 和新巴黃芪 A.hsinbaticus,棘豆屬的多葉棘豆 Oxytropis myriophylla、山棘豆 O.hailarensis,錦雞兒屬的小葉錦雞兒 Caragana microphlla,蔥屬的砂蔥 Allium bidontatum、白頭蔥 A.leucocephalum,蓼科的細葉蓼 Polygonum angustifolium,石竹科的叉歧繁縷 Stellaria dichotoma、麥瓶草 Silene jenisseensis,毛茛科的棉團鐵線蓮Clematis hexapotala,罌粟科的野罌粟 Papaver nudiccaule,十字花科的線葉花旗竿 Dentostemun intogrifolius,景天科的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us、鈍葉瓦松 O.malachophyllus,薔薇科三出委陵菜 Potentilla betonicaefolia 、輪葉委陵菜 P.verticilalaris、芸香科的北芸香(草芸香)Haplophyllum dauricum, 傘形科的錐葉柴胡 Bupleurum bicaule,白花丹科的二色補血草 Limonium bicolor,唇形科的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玄參科的達烏里芯巴 Cymbaria dahurica,川續斷科的窄葉藍盆花 Scabiosa comosa,桔梗科的長柱沙參 Adenophora stenanthina,菊科的火絨草 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蒙古蒿 Artemisia mongolica,禾本科的額爾古納早熟禾 Poa argunensis,百合科的興安天冬 Asparagus dahuricus,鳶尾科的射干鳶尾 Iris dichotoma,囊花鳶尾 I .ventricosa 等都屬於本區植物。
泛北極植物種
屬泛北極植物種的地理分布環境比較複雜,主要分布在草甸、沼澤和淺水中。在達賚湖沿岸分布的主要種有浮萍科的浮萍,杉葉藻科的杉葉藻,狸藻科的狸藻,小兒仙草科的狐尾藻,柳葉菜科的沼生柳葉菜,虎耳草科的梅花草;在湖區草甸植被中還有高大中生雜類草地榆,禾本科的無芒雀麥,芒草,薔薇科的鵝絨委陵菜,報春花科的海乳草等;在泛北極成分中草原植物種的典型代表是禾本科的恰草,菊科的冷蒿、紫花冷蒿,北點地梅,茜草科的篷子菜,禾本科的畫眉草是草原中常見的一年生植物。
古北極植物種
古北極植物種在達賚湖沿岸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許多種是草甸的重要成分,水生植物、沼澤植物比較多,還有一些草原中旱生植物。
屬古北極草甸種的植物主要有拂子茅,假葦拂子茅,黃花苜蓿,天藍苜蓿,鼠掌老鸛草,旋花草,箭頭唐松草,多型蒜芥(壽蒜芥);屬古北極草甸草原種的有野火球;水生、沼生的古北極植物代表種有水蔥,五針金魚藻,莕菜(蓮葉荇菜),還有北獨行菜,扁蓄,長刺酸模,等。
東古北極種
東古北極種在達賚湖沿岸主要包括草甸植被和草原中旱生與旱生植被的一些種。主要代表植物有:並頭黃芩,山野豌豆,短芒大麥草,平車前,披針葉黃華,冰草,腳苔草(日蔭菅),防風,扁蓿豆,細葉白頭翁,阿爾泰狗哇花,多裂葉荊芥,地薔薇,瓦松,鈍背草,大籽蒿,迷果芹,角茴香,麻葉蕁麻等。
古地中海植物種
古地中海植物種主要包括古地中海乾旱、半乾旱區分布的一些植物種。在達賚湖沿岸的主要種有:白刺,枇杷柴(紅砂),細枝鹽爪爪,鹽爪爪,木地膚,芨芨草,角果鹼蓬等。
亞洲中部植物種
亞洲中部植物種主要以旱生的植物種為代表。在達賚湖沿岸(西部和西南部)草原中占有主導地位的禾本科針茅屬植物有二種,一種是克氏針茅、另一種是戈壁針茅,此外,蔥類植物中的鹼韭(多跟蔥),多分布於達賚湖西南沿岸的鹼化低地上,有時可形成優勢群落。還有狹葉錦雞兒,櫛葉蒿,在湖岸沙丘上還有沙蓬(沙米),的分布,還有一些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冠芒草等都屬於亞洲中部成分。
黑海——哈薩克斯坦——蒙古植物種
本區系主要包含著一些旱生植物,草甸植物種類。其代表中主要有:乾旱草原中的草原小禾草糙隱子草,由它組成的乾草原底層的禾草層片,還有分布於達賚湖以南沙質草原的沙生冰草,,麻花頭,,細葉鳶尾,等乾草原植物種。在草甸和鹽化草甸植被中,常見種有鹽生酸模,草地風毛菊等。在礫石質或沙質草原上的代表種有變蒿,星毛委陵菜,銀灰旋花,燥原薺等。
東亞種
東亞種在達賚湖沿岸分布種類較少。委陵菜,還有旱生半灌木萬年蒿等。
世界分布種
除以上區系成分之外,在達賚湖地區還有南北兩半球濕潤與乾旱植物地理區廣泛分布的世界分布種,主要是一些沼澤成分、水生植物和居民點雜草。在達賚湖沿岸分布的主要種有:水燭(狹葉香蒲),蘆葦,海韭菜,線葉眼子菜,穿葉眼子菜,狗尾草,反枝莧(莧菜),藜,田旋花等。
動物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野生魚類5目8科31種(包括移入種2種)及另1亞種。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存兩棲類動物兩種,分別是無尾目蛙科的黑龍江林蛙、蠕蛛科的花背蠕蛛。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爬行類動物3種,分別是有鱗目晰賜亞目晰賜科的麗斑麻晰、蛇亞目游蛇科的白條錦蛇、蜂科的中介蟆蛇。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鳥類1958339種,非雀形目鳥類有34科98屬203種,分別占保護區總記錄鳥類科、屬和種數的58.6%、61.6%、59.9%,雀形目鳥類有24科61屬136種。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錄到的哺乳類共有6目14科35種,以小型哺乳類為主,無大型食肉哺乳類與食草哺乳類。在35種哺乳動物中嚙齒類有13種,占總種類數的37.1%;哺乳類中中亞型和古北型占絕對優勢,分別為12種和12種,其餘全北型3種;季風區型3種;東北型1種;東北—華北型1種;不易區分型3種。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鑑定出浮遊動物52種,隸屬於42個屬。其中輪蟲種類最多,總計18種,隸屬於15個屬,占浮遊動物物種組成的34.6%;其次是枝角類,9屬14種,占26.9%;原生動物11屬12種,占23.1%;橈足類7屬8種,占15.4%。呼倫湖浮遊動物種類最多,總計36種,其河口處(小河口)有28種,占達賚湖物種數的78%,嘎拉大白辛和拴馬樁共有8種;其次是二卡濕地,總計34種;第烏蘭諾爾19種;根河、哈烏爾河和伊敏河三處流動水體物種數分別為9種、8種和15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2016年,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設辦公室、法制科、資源保護管理科、宣教科技科、項目規劃科和8個管護站:下設呼倫湖水資源配置工程管理局、保護區綜合執法局(加掛保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和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執法辦公室牌子) ;派駐機構有呼倫貝爾市公安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安分局和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局。
2016年,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有參公事業編制45人,其中在職37人,工勤人員1人,退休8人,事業編制29人,另有臨時契約人員7人。
管理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條例將保護區範圍規定為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境內的區域,對保護區內從事規劃、保護、建設、利用、管理等活動進行了規定和限制。條例分為總則,規劃與保護,利用與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五個部分,將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其中,核心區為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
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核心區外圍為緩衝區,只準進入從事教學科研觀測活動,禁止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緩衝區外圍為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適當的生產經營活動。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1985年,內蒙古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的《內蒙古草地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將達賚湖保護區列入到擬建自然保護區規劃之中,1986年該規劃經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1986年7月,經新巴爾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達賚湖珍禽濕地及草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
1990年12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達賚湖珍禽濕地及草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從約4000平方千米擴大到約7400平方千米。
2015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內蒙古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更名為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品牌建設
1994年3月,經中、蒙、俄三國政府商定,由中國“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蒙古國“蒙古達烏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俄羅斯聯邦“達烏爾斯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C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
1994年5月,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美國俄勒岡州瑪洛爾國家野生動物庇護地結成姊妹保護區。
1998年1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事廳、環境保護局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1999年12月,被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自然保護管理先進集體獎。
2006年10月,被國家林業局頒發評為全國自然保護示範單位。
2012年9月,被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模範集體。
2016年5月,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被環保部、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中科院等七部委聯合授予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與保護先進集體。
生態價值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對保護這裡廣闊的濕地、草原,及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止荒漠化等也至關重要。保護區的大面積草原,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為典型、最為完整的中溫型草原生態系統。它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典型草原動植物群落的結構特徵,具有古老的區系發生與群落髮生歷史。保護區還具有廣闊的水域、濕地。區內的呼倫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內陸湖泊,是眾多鳥類棲息、繁殖的樂園,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集散地,是進行鳥類生態學研究、
湖泊生態系統演變規律研究的理想場所。同時,保護區還是豐富的天然物種資源基因庫,是拯救和保護物種的儲存庫,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交通線路
乘車:滿洲里市區—小河口:4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