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為了加強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維護其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 頒布時間:2016年7月29日
  • 實施時間:2016年10月1日
  • 發布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務委員會
  • 修訂時間:2021年5月27日第二次修正
修訂條例,草案說明,修改情況,審議結果,相關報導,

修訂條例

  (2016年7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18年7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7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21年5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於修改〈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等4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維護其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保護區位於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滿洲里市和扎賚諾爾區境內,屬於野生動物類型、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草原生態系統類型的綜合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界線以國務院批准的面積、界線為準。
  第三條在保護區內從事規劃、保護、建設、利用、管理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保護區的管理應當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永續發展的原則,妥善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居民生產生活的關係。
  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以及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保護區的規劃、建設和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保護投入和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所需經費,由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排。
  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協調解決保護區關於自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流域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項。
  第七條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所屬的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保護和管理的具體工作。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
  (二)負責組織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修訂和實施工作,制定和實施各項管理制度;
  (三)負責保護區內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四)組織開展資源調查、生態保護建設、環境監測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工繁育、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
  (五)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活動;
  (六)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按照保護區總體規劃,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七)組織開展保護區的國內、國際合作;
  (八)依法統一查處保護區內涉及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方面的違法行為;
  (九)保護區的其他管理工作。
  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林業草原、公安、水利、農牧業、旅遊、自然資源、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保護區相關管理工作。
  第八條自治區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或者以其他方式參與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占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行為進行舉報。
  第十條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保護區建設、保護和管理以及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規劃與保護
  第十一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式報批。
  經批准的保護區總體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式報批。
  第十二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批准的保護區的範圍和界線,設定保護區區界標誌和功能區區界標誌,並向社會公布。
  未經原審批機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保護區的性質以及區界範圍。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擅自移動保護區的界標以及其他保護設施。
  第十三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其範圍、界線以國務院批准的為準。
  核心區為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核心區。
  核心區外圍為緩衝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禁止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
  緩衝區外圍為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保護、人工繁育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第十四條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以及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轄區保護區生態移民規劃,核心區應當逐步實現無人居住,緩衝區和實驗區應當逐步減少居住人口。
  第十五條保護區內禁止遷入新的住戶。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應當遵守保護區的有關規定,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第十六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保護區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砍伐、放牧、狩獵、捕撈、採藥、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取土等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以及其他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或者景觀的項目;
  (三)向保護區水體傾倒排放固體、液體廢棄物;
  (四)在保護區水體清洗車輛、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容器和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物品;
  (五)非法出售、收購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六)破壞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的洄游通道;
  (七)撿拾鳥卵、搗毀鳥巢等破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繁殖區及其棲息地;
  (八)開採地下水資源,經依法批准的飲水安全建設工程除外;
  (九)破壞湖岸和河岸的蘆葦、柳條、錦雞兒等護岸固沙植被;
  (十)挖溝築壩,排放濕地水資源等;
  (十一)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十七條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應當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船舶的殘油、廢油應當回收,不得排入水體。
  第十八條保護區嚴格控制引進外來物種。確有必要引入外來物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審批和實驗。在試種、試養期,應當接受保護區管理機構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十九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鳥類以及其他野生動物救護機構,負責救護、放生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受傷、病弱、飢餓、受困、迷途的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應當及時報告保護區管理機構,由其採取救護措施;也可以就近送至具備救護條件的單位救護。救護單位應當及時救護,並報告保護區管理機構。
  第二十條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組織保護區與周邊單位、居民建立防火聯防機制,制定防火公約,監督檢查保護區的防火工作。
  第二十一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採取河道險工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濕地恢復和河道景觀建設等措施,對保護區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有計畫地種植有利於淨化水體的植物、放養有利於淨化水體的底棲動物和魚類,並對各類水生植物的殘體進行清除。
  第二十三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結合水文、水質、生態監測站點和斷面,建立保護區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和綜合監控網路體系以及相應的信息資料庫。
  第二十四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在進出保護區的主要路口設定檢查哨卡,對進出保護區的車輛、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有關人員應當配合。
  第三章利用與管理
  第二十五條在保護區依法從事有關建設、經營、利用等活動,應當符合保護區總體規劃。
  第二十六條在核心區和緩衝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經營設施。
  在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影響景觀的生產經營設施。經批准建設的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排放標準。
  第二十七條保護區內未經批准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限期關閉。造成生態破壞的,相關責任人應當依法承擔生態恢復治理責任。
  第二十八條因科學研究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於三十日前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書面申請和活動計畫,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二十九條因教學科研觀測需要,進入緩衝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於三十日前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書面申請和活動計畫,經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後方可進入。
  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活動成果副本。
  第三十條在實驗區從事旅遊、食宿、餐飲、娛樂業等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在保護區管理機構指定地點或者範圍從事經營活動,並設定垃圾、廢水處理等設施,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一條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和與保護區有關的規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三十二條保護區內水域中的船舶,應當按照保護區總體規劃實行總量控制。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將從事旅遊經營等船舶的活動範圍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農牧業主管部門應當將保護區內草原承包、流轉情況及時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
  第三十四條經依法批准占用實驗區自然資源的,應當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已經作出具體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由保護區管理機構依照職責進行處罰。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在保護區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保護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處罰:
  (一)破壞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的洄游通道的,處以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二)破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繁殖區及其棲息地的,處以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三)破壞湖岸、河岸護岸固沙植被的,處以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保護區管理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執行或者擅自變更保護區總體規劃的;
  (二)超越許可權批准進入保護區從事相關活動的;
  (三)未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草案說明

一、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的必要性
呼倫湖為我國第四大淡水湖,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滿洲里市和扎賚諾爾區境內,屬於野生動物類型、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草原生態系統類型的綜合型自然保護區,面積七十四萬公頃。呼倫湖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止荒漠化以及維繫周邊草原生態系統平衡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是我國北方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儘管呼倫貝爾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做了大量保護管理工作,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當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一是在保護區私搭亂建房屋的現象存在增長的趨勢,不僅對保護區整體環境和景觀造成了不利影響,還給管護工作增加了難度;二是為了追逐利益,破壞保護區的設施、設備和自然植被以及捕獵野生動物的現象時有發生;三是隨著保護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資源有序開發和有效管理也亟待規範。因此,為了有效保護呼倫湖的生態環境,按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現“一區一條例”的要求,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十分必要。
二、起草過程和立法依據
呼倫貝爾市政府代自治區政府起草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送審稿)》,自治區政府法制辦會同呼倫貝爾市政府法制辦、呼倫湖保護區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送審稿進行了認真審查、協調和修改,形成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各委辦廳局和社會各方面意見,並借鑑外省的先進立法經驗。此外,自治區政府法制辦在呼倫湖保護區管理局組織召開了立法前評估會,廣泛聽取保護區所在地政府、相關部門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環保、法律專家的意見。針對反饋意見,自治區政府法制辦會同呼倫貝爾市政府法制辦、呼倫湖保護區管理局進行了認真研究和論證,在與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協調一致的基礎上,提交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審議,並經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形成了現在的《條例(草案)》。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條例(草案)》的名稱
經國務院批准,內蒙古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更名為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條例(草案)》的名稱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
(二)關於保護區管理體制
為了規範呼倫湖的建設、保護和管理,呼倫貝爾市政府於1994年成立了“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市直屬正處級參公事業單位。然而,多年來由於體制不順、職權交叉、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等原因,嚴重削弱了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管理保護區的監管職能。2014年,為了進一步加強呼倫湖的生態保護、管理和建設工作,解決多年來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對保護區管理機構進行整合,將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等3個機構,納入呼倫湖保護區管理局,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因此,根據自然保護區條例第八條、第二十二條規定,《條例(草案)》第七條明確,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所屬的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同時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授權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行使保護區內環境保護、林業、水行政、農牧業、旅遊、國土資源、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的部分行政處罰權。
(三)關於保護區保護與發展、生活的關係
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目的是通過保護來更好地促進發展。因此,《條例(草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遵循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永續發展,妥善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居民生產生活的關係。比如,國家規定在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並禁止生產生活活動。但是根據土地承包法、草原法、物權法等法律,當地原有居民已經簽訂了承包契約,為了維護農牧民的合法權益,需要逐步進行過渡。據統計,保護區內現有居民總戶數468戶,人口總數為1188人,其中核心區13戶。因此,根據自然保護區條例有關規定,《條例(草案)》第十三條規定,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以及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轄區保護區生態移民規劃,核心區應當逐步實現無人居住,緩衝區和實驗區應當逐步減少居住人口。同時《條例(草案)》第十二條第四款規定,實驗區可以從事適當的生產經營活動。
(四)關於法律責任 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根據行政處罰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決定》(國發〔2002〕17號)和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呼倫湖保護管理實際和行政執法工作現狀,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由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行使環保、林業、水行政、農牧業、旅遊、國土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的部分行政處罰權。因此,對於違反《條例(草案)》的行為,《條例(草案)》授權由保護區管理機構按照草原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在上位法規定的行政處罰行為、種類、幅度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進行了具體處罰,形成《條例(草案)》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自然保護區條例已經做出具體處罰規定的,《條例(草案)》沒有做重複規定。

修改情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7月26日,分組審議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簡稱條例(草案修改稿)〕。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條例(草案修改稿)吸收了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已經比較成熟,建議本次會議進一步修改完善後予以表決。同時,組成人員對條例(草案修改稿)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法制工作委員會與呼倫貝爾市政府、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行了協商,對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了修改。7月28日,法制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根據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對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了進一步審議修改。常委會側重聯繫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和自治區政府法制辦、呼倫貝爾市人大常委會、呼倫貝爾市政府、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我受法制委員會委託,現將主要修改情況報告如下:
一、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五條規定了保護區管理所需經費由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排。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應當進一步明確安排經費的主體,以保證經費落實。鑒於該條中已明確規定保護區的規劃、建設和保護要納入自治區人民政府、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以及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因此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經費也應相應地由這三級政府承擔。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條最後一句話修改為:“保護區的建設、保護和管理所需經費,由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排。”〔條例(草案表決稿)第五條〕
二、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應當將保護區保護責任主體確定為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以避免多頭管理和推諉扯皮。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應當將呼倫湖上下游保護的相關內容也寫入條例。根據這些意見,法制委員會建議將條例(草案修改稿)第六條修改為:“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協調解決保護區關於自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流域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項。”〔條例(草案表決稿)第六條〕
三、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條例(草案修改稿)中應當增加對在保護區建設、保護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的內容。根據這一意見,法制委員會建議在總則中增加一條作為條例(草案表決稿)第十條,即“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保護區建設、保護和管理以及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條例(草案表決稿)第十條〕
四、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了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評審工作。有的基層立法聯繫點提出,保護區管理機構參與環評的評審工作不符合法律規定,建議進行修改。根據這一意見,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法制委員會建議刪去該款規定。〔條例(草案表決稿)第三十一條〕
五、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二條規定了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將從事旅遊經營、漁業捕撈船舶的活動範圍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第三十三條規定了在保護區內依法從事草原承包、流轉等有關畜牧業生產、生活活動的,由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農牧業主管部門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規定缺少剛性和可操作性,建議作適當修改,以加強監督管理。根據這一意見,結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法制委員會建議,將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二條修改為:“保護區內水域中的船舶,應當按照保護區總體規劃實行總量控制。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將從事旅遊經營、漁業捕撈船舶的活動範圍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將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三條修改為:“保護區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政府農牧業主管部門應當將保護區內草原承包、流轉情況及時書面告知保護區管理機構”。〔條例(草案表決稿)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
六、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六條第三項設定的處罰可操作性不強,建議作進一步修改。根據這一意見並按照責罰相當的原則,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項修改為:“破壞湖岸、河岸護岸固沙植被的,處以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條例(草案表決稿)第三十七條第三項〕
七、有的組成人員提出,對條例實施以前核心區和緩衝區內已經存在的不達標生產設施和項目如何進行處理,條例中應當作出明確規定。經與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目前為止,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內沒有建設過生產經營設施。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條例中應當就對保護區建設項目和有關規划進行環境評價的目的、做法、結果處理等作出規定,鑒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中已經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法制委員會建議本條例不作重複規定為宜。
此外,還對條例(草案修改稿)的個別條款及條文表述作了進一步修改、調整、規範。
法制委員會已按上述意見對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了修改,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草案表決稿)》。
條例(草案表決稿)已經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72次主任會議決定,提請本次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

審議結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15年9月22日,分組審議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組成人員認為,為了加強呼倫湖的保護和管理,維護其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制定該條例是十分必要的。組成人員對條例(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會後,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調研組,就條例(草案)涉及的一些重點問題赴區內外進行了立法調研;組織召開了論證會,邀請有關專家就條例(草案)有關問題進行論證;將條例(草案)在內蒙古日報、內蒙古人大網和內蒙古政府網等新聞媒體上全文刊登,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向所有自治區人大代表和基層立法聯繫點書面徵求了意見。在此基礎上,法制工作委員會與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和自治區政府法制辦、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部門就條例(草案)的修改進行了座談協商。根據組成人員審議意見、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審查意見、立法調研情況、立法論證意見和其他方面意見,對條例(草案)進行了修改。2016年7月15日,法制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統一審議,法制工作委員會、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和自治區政府法制辦、呼倫貝爾市政府及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我受法制委員會委託,現將審議結果報告如下:
一、條例(草案)第二條規定了保護區的位置、面積、類型等。論證會上,有的立法諮詢顧問提出,出於保護區管理、保護的實際需要,國家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會對保護區的具體界線和面積進行調整,因此在地方性法規中沒有必要明確規定保護區的經緯度和面積,建議刪去相關內容。根據上述意見,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條修改為:“保護區位於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境內,屬於野生動物類型、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草原生態系統類型的綜合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界線以國務院批准的面積、界線為準。”〔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二條〕
二、條例(草案)第七條第一款規定了保護區的管理體制以及保護區管理機構行使保護區內環境保護等8個部門的部分行政處罰權。調研中,有的部門提出,行使部分行政處罰權的規定不明確,實踐中容易造成部門職權交叉、推諉扯皮的問題,不利於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論證會上,有的立法諮詢顧問也提出了相同意見。根據上述意見,結合我區在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綜合執法試點工作情況,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款修改為:“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所屬的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一)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二)負責組織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修訂和實施工作;(三)負責保護區內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四)組織開展資源調查、生態保護建設和環境監測工作,協調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繁育和疫源疫病防治工作;(五)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活動;(六)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按照保護區總體規劃,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七)組織開展保護區的國內、國際合作;(八)依法統一查處保護區內涉及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方面的違法行為;(九)保護區的其他管理工作。”〔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七條第一款〕
三、條例(草案)第十二條對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進行了規定。調研中,有的部門提出,應對以上3個區域的劃分標準予以明確,以便於更好地開展保護管理工作。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過程中,也收到了相同意見。根據上述意見,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的相關規定,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條修改為:“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核心區為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核心區。”“核心區外圍為緩衝區,只準進入從事教學科研觀測活動,禁止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緩衝區外圍為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適當的生產經營活動。”〔條例(草案修改稿)第十二條〕
四、條例(草案)第十五條規定了在保護區內禁止從事的活動。常委會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在審查意見中提出,該條第七項中關於“滅絕性捕撈”的表述需要斟酌。論證會上,有的立法諮詢顧問提出,破壞陸生野生動物的繁殖區及其棲息地的行為也應當禁止。有的立法諮詢顧問還提出,該條第九項中關於“少量飲水安全建設工程除外”的規定不夠明確。根據上述意見,結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條第七項修改為“採用炸魚、毒魚、電魚或者使用禁用漁具、網具等滅絕性方式捕撈魚類以及其他水生動物”;將第八項修改為“撿拾鳥卵、搗毀鳥巢等破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繁殖區及其棲息地”;將第九項修改為“開採地下水資源,經依法批准的飲水安全建設工程除外”。〔條例(草案修改稿)第十五條第七項、第八項、第九項〕
五、條例(草案)第三十四條規定了經依法批准占用保護區自然資源的項目,應當繳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費。論證會上,有的立法諮詢顧問提出,此項規定沒有上位法依據,且與我國當前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方向不一致。根據上述意見,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關精神以及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實際需要,法制委員會建議將該條修改為:“經依法批准占用保護區的實驗區自然資源的,應當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四條〕
六、條例(草案)第三十六條規定了違反條例(草案)第十五條規定的法律責任。審議中,有的組成人員提出,該條部分條款只設定罰款額度或倍數上限,沒有設定下限,自由裁量幅度太大。調研中,有的部門也提出相同意見。論證會上,有的立法諮詢顧問提出,該條規定的部分處罰條款,相關上位法都已作出明確規定,地方性法規沒有必要重複規定,建議做概括性表述。根據上述意見,法制委員會建議:一是將條例(草案)第三十五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已經作出具體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由保護區管理機構依照職責進行處罰。”〔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五條〕;二是將條例(草案)第三十六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在保護區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保護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處罰:(一)破壞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的洄游通道的,處以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二)撿拾鳥卵、搗毀鳥巢等破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繁殖區及其棲息地的,處以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三)破壞湖岸和河岸的蘆葦、柳條、錦雞兒等護岸固沙植被的,沒收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罰款。”〔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六條〕;三是刪去條例(草案)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
此外,還對條例(草案)個別條款和條文表述作了修改、調整、規範。
法制委員會已按上述意見對條例(草案)進行了修改,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草案修改稿)》。經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71次主任會議決定,提請本次會議再次審議。
以上審議結果的報告,連同條例(草案修改稿),請一併予以審議。

相關報導

7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條例》將於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頒布施行。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立法工作自2014年1月正式啟動,在自治區和呼倫貝爾市兩級人大和法制辦的指導下,由呼倫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具體負責《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2014年9月22日,呼倫貝爾市政府第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條例(草案)》,並正式上報了自治區政府法制辦。期間,市政府多次發文、召開座談會徵求相關旗市區和各部門意見,反覆論證多次修改。《條例(草案)》於2015年8月25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上通過,並提請自治區人大審議。《條例》的出台將全面提升呼倫湖自然保護區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執法職能,為維護保護區生態功能、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呼倫湖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進一步推動呼倫湖生態保護治理等各項工作順利實施,使呼倫湖生態保護工作進入法制化軌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