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位於中國北部,北界為中蒙國界;東界約相當於乾燥度12等值線,北起額爾古納河岸的呼熱吐B附近,向東沿大興安嶺西北麓低山丘陵山麓線至海拉爾東北,南行到阿爾山附近,再東行沿綽爾河谷橫跨大興安嶺,在扎賚特旗附近南折,沿科爾沁草原東緣到彰武附近,分別與東北北部濕潤半濕潤寒溫帶地區和東北濕潤半濕潤中溫帶地區相鄰;西界北起東經180°附近的中蒙國界,西經狼山西端至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再西南向經六盤山西麓止於景泰和烏鞘嶺北麓,與乾燥度40等值線相當;南界從彰武向西,沿內B蒙古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南緣,至景泰一帶與西界匯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
- 位於:中國北部
- 一月均溫:-128℃至-14℃
- 北界:為中蒙國界
概述
區內的自然保護區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青溝地處西遼河流域南部的科爾沁沙地中,溝內保存著珍貴的闊葉樹種混交林,溝上為沙丘草原和疏林地,與周圍浩瀚無垠的沙坨景觀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照。區內植物區系組成比較複雜,高等植物就有700多種,其中樹木有水曲柳、黃波羅、紫椴、椿樹、五角楓、蒙古櫟等122種;可入藥的植物有貫眾、天麻、防風等261種。這裡僅獸類和禽類如狐狸、金雕鳥、黑枕黃鸝、棕頭鶇鳥等就達38種;昆蟲有烏鳳蝶、黑蜻蜒等132種;菌類有馬勃等15種。
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賀蘭山西坡,為草原向荒漠的過渡地帶,最高峰海拔3556米,相對高差達2000米。區內植被垂直變化明顯,森林植被以油杉林、青海雲杉林為主,高等植物有511種,其中有沙冬青、羽葉丁香等國家保護植物10多種,模式標本產於該地的植物有32種,賀蘭山西坡特有植物種或變種8種。本區的動物區系也十分複雜,具有華北和蒙新區兩方面的代表,已發現的高等動物有177種(鳥類占11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馬鹿、麝、蘭馬雞等18種。
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大興安嶺南麓低山丘陵與科爾沁沙地的過渡帶上,屬中溫型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區內林、灌、草及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天然鑲嵌組合,構成了複雜多樣的生境類型,為物種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區內共有種子植物65科239屬448種。其中,有麻黃、西伯利亞杏、甘草等野生藥用植物約112種;有飼用植物近200種。保護區主要自然植被類型有大果榆疏林、大果榆-西伯利亞杏灌叢、五角楓-大果榆疏林、西伯利亞杏-大針茅灌叢化草原和鹽濕草甸、蘆葦沼澤等。使保護區內植物種類也比較豐富,經初步調查統計,現已發現種子植物65科239屬448種(包括變種)。保護區的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脊椎動物有254種,其中,獸類有6目12科37種,鳥類16目54科173種,兩棲類1目4科6種,爬行類4目5科10種,魚類8目10科28種。屬於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猞猁1種。保護區有鳥類16目43科173種。在173種鳥類中,夏候鳥為101種,留鳥38種,旅鳥31種,冬候鳥3種。該區鳥類區系組成古北界絕大多數。在繁殖鳥類中,古北界鳥類有110種,廣布種為25種。保護區鳥類區系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夏候鳥和留鳥構成了區系的主體。總計有139種。鳥類區系的另一個特徵是游禽和涉禽種類最多。據查明游禽、涉禽占13科,其中,以鴨科和鷸科為最多,分別為20種和13種。此外,猛禽的種類也比較多,在鷹科中就有14種,並且絕大部分為留鳥。保護區鳥類中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種類的有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白頭鶴、大鴇、金雕、虎頭海雕9種;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種類的有白琵鷺、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白額雁、小鷗、雀鷹、蒼鷺、禿鷲、鳶、普通鵟、灰臉鵟鷹、烏雕、白尾鷂、鵲鷂、白頭鷂、白腹鷂、燕隼、灰背隼、紅腳隼、雕鴞、長耳鴞、短耳鴞、鬼鴞、縱紋小鴞25種。保護區獸類物種偏少。有蹄類僅有1科1種,翼手目1科3種。齧齒目種類較多有4科17種,由此說明該區域鼠類較多,同時也說明科爾沁自然保護區具有沙地草原的特點。區內鳥類物種較為豐富。鳥類資源中濕地鳥類最為豐富,次之灌叢草原鳥類。由此可見保護區屬草原類型及濕地較為集中的保護區。鳥類當中的猛禽種類較多,這與當地齧齒動物多和鳥類的繁殖有著直接的關係。
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的北部西坡,東與黑龍江省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接,以大興安嶺山脈的主脊為界;南近呼倫貝爾大草原,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其地質、地貌、氣候、森林、植物、土壤等方面均具有大興安嶺北部林區的典型特徵。區內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比較明顯,森林仍保持著原始狀態,為典型的寒溫帶苔原山地明亮針葉林,並發育有高緯度的多年凍土和沼澤植物群落。保護區植物有88科222屬468種。其中,地衣植物6科7屬14種,蕨類植物有8科9屬16種,苔蘚植物17科18屬24種,裸子植物2科4屬5種,雙子葉植物43科139屬342種,單子葉植物12科35屬67種。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即鑽天柳、黃芪、草蓯蓉、大花勺蘭。區內有脊椎動物174種。其中,魚類5目8科26種,兩棲類2目4科6種,爬行類2目3科6種,鳥類12目28科106種,獸類6目12科30種。在106種鳥類中,古北界種97種,廣布種8種,東洋界種1種;有留鳥32種,夏候鳥71種,冬候鳥3種。在30種獸類中,古北界種類24種,廣布種5種,東洋界1種。保護區的動物組成具有明顯的古北界特徵,具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6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物種4種,有鳥類中的細嘴松雞和獸類中的紫貂、原麝、貂熊;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2種,有小天鵝、鳶、蒼鷹、灰臉鷹、燕隼、紅隼、花尾榛雞等鳥類,以及棕熊、猞猁、馬鹿、駝鹿、雪兔等獸類。汗馬保護區與大興安嶺東坡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兩者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大興安嶺原始林生態系統。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集湖泊、濕地、草原、沙地、殘丘山地等多種生態系統為一體,由北向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格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太系統,境內有大小湖泊22個,其中最大的達來諾爾湖面積22833公頃。眾多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因而被列為亞洲重要濕地。
保護區內多樣的生態環境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據調查,種子植物有434種;脊椎動物中有魚類21種,鳥類133種,哺乳類15種。基中被列為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白鸛、黑鸛、丹頂鶴、大鴇、玉帶海雕等5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天鵝、白枕鶴、灰鶴等18種。本區是丹頂鶴、大鴇、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的繁殖地和南北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發現的世界上丹頂鶴繁殖的最西界,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為474688公頃。其中,核心區115717公頃,緩衝區53479公頃,實驗區305492公頃(環發[2007]65號)。保護區地處亞非荒漠東部邊緣,為西鄂爾多斯荒漠化草原和東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過渡地區,是古地中海孑遺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綿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楊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區內現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種,其中特有古老殘遺種及其它瀕危植物有72種,占全部植物種數21.79%,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7種。特別是四合木和半日花僅分布於保護區的小面積範圍之內,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保護區還保存著極其珍貴的古地理環境,古生物化古十分豐富,山地地層剖面明顯,是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
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境內最有代表性的叢生禾草和根莖禾草(針茅、羊草)溫性真草原,也是歐亞大陸草原區亞洲東部草原亞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護區內生態環境類型獨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徵,並能全面反映內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生態過程。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較豐富。包括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和草甸草原生態系統;在保護區的中部還有橫貫東西的一條沙帶,是內蒙古第四大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的一部分。在沙地內分布有楊樺林生態系統、榆樹疏林生態系統與沙地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區建立的阿布都爾圖山楊白樺-沙地雲杉林核心區就代表了這一類型;濕地生態系統主要是指保護區內的錫林河、扎格斯台淖爾等河流湖泊、溪水及其周邊地區的沼澤濕地。保護區境內不但具有複雜多樣的各類生態系統,而且具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現已查明保護區境內共有種子植物658種,分屬299屬、74科;苔蘚植物74種。多年生草本種類在草原植被中占優勢。植物種的區系地理成分包括15類型,以達烏里-蒙古成分為主要組成的草原成分,其中優良牧草116種,藥用植物426種。保護區野生動物反映了蒙中高原的區系特點。區內有獸類33種,隸屬6目15科;有鳥類129種,隸屬13目33科。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猞猁、黃羊、遺鷗、大天鵝、草原雕、大鴇等。區內沙地雲杉林、楊樺林、海漫灘、沼澤草甸十分發達。
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蒙古高原東南邊緣,渾善達克沙地東北部的草原上,位於我國東北,華北和大興安嶺植物分布交錯地帶,區內地貌類型主要為沙地、低山丘陵和河谷等,海拔高度在1300-1500米,植物以蒙古係為主,據不完全統計共有高等植物68科239屬460種。區內分布有大面積的天然沙地雲杉林,被學術界稱為“在內蒙古高原草原區殘存的唯一的一個暗針葉林天然生物基因庫”。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還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棲息繁衍和停歇場所,形成了較為複雜的野生動物種群,境內分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大鴇、灰鶴、天鵝、蓑羽鶴、馬鹿、猞猁等。
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地,是草原向森林、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雙重交匯的過渡地帶。是大興安嶺南部山地生物多樣性的典型地段,也是大興安嶺南部山地景觀的縮影。區內有6個植被型,36個群系;有野生高等真菌52種,地衣62種,苔鮮植物176種,其中10種為珍稀瀕危種;野生維管束植物700種,其中具有國家級保護價值的植物9種;鳥類17目46科148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29種,世界受脅鳥3種;有哺乳動物6目14科37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哺乳動物3種。有4種哺乳動物和25種鳥類被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此外還有大量的兩棲類、爬行類、藻類等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鴇、大天鵝、鴛鴦、黑琴雞、蓑羽鶴、馬鹿、猞猁、斑羚等28種,尤以馬鹿、斑羚的種群數量較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
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57096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4238.4公頃。緩衝區面積為7763.4公頃。實驗區面積為45094.2公頃。保護區內有5個植被類型,14個群系,主要有草原植被、森林植被、灌叢植被、半灌叢植被、草甸植被。保護區內有鳥類16目41科81屬14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金雕1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鳶、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等21種,其中黃爪隼為國際受脅鳥;哺乳動物6目13科29種,其中黃羊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昆蟲類7目30屬158種;野生維管束植物82科301屬600餘種,此外還有兩棲類、爬行類動物以及大量的真菌、苔蘚,生物多樣性十分顯著。保護區生物複雜多樣,具有很強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有性和脆弱性,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全球環境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131800公頃。距烏拉特後旗賽烏素鎮103公里,距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124公里,北界以中蒙邊界線為界,東西分別以敖侖毛德高勒和阿布日和音高勒兩條季節性河流為界。東西橫跨140公里,南北縱深22公里。是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梭梭木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建立的。保護區是我國梭梭林天然分布最東緣,也是我國現存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北山羊,Ⅱ級保護動物鵝喉羚、盤羊等分布的最北界和最東界。2000年8月,由蒙古國境內遷移過來2萬餘頭只蒙古野驢,為了讓回家的蒙古野驢得到有效的保護,內蒙古自治區建立了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