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錫林浩特市境內。總面積5800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態系統,對野生動物、植物、菌類的多樣性,對瀕危物種實行特殊保護。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2004年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自然保護區委員會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
  • 氣候: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5800平方公里(2005年)
  • 類型:草原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態系統
  • 管理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1997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水文,氣候,土壤,區域範圍,綜述,四圍界限,區域面積,保護目標,綜述,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管理措施,開發利用,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85年,成立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將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納入國際生物圈網路;
1993年,納入 “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網路成員;
1995年,與澳大利亞普克馬克生物圈保護區結為姊妹友好保護區;
1997年12月8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自然保護區委員會成員。

地理環境

位置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境內,控制範圍以錫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嶺為界,總面積5800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3°26′至44°33′,東經115°32′至117°12′。處於內蒙古高原東部,與大興安嶺西側低山丘陵接壤。北界以圖古日格蘇木製高點,沿赤峰市邊界到海拔1561米制高點為東界,沿分水嶺向西經白音錫勒牧場洪格爾敖包到巴彥呼熱牧場蘑菇場制高點為南界,至阿巴嘎旗崗更錫力向西北到阿巴嘎旗渾迪烏蘇為西界。

地貌

屬在大地構造上屬於內蒙古海西褶皺帶的東南部,多為中生代火山岩及第三紀與第四紀初噴溢的玄武岩,岩層平緩,第四紀鬆散沉積岩有廣泛覆蓋,地勢南高北低,錫林河從東向西橫穿保護區,沿岸東西綿延分布有風積沙帶,沙丘起伏,以沙壟與新月形沙鏈波狀沙地為主,相對高差多在10-20米,基本固定,僅局部有流沙裸露,沙地呈條帶狀分布,並與灰騰梁南面的渾善達克沙地斷續相連,成為渾善達克沙地最北分布區。沙帶以北為構造剝蝕高平原地區,地形起伏,緩丘與溝谷相間,高度50—150米,最大高差不超過250米。流域以南為玄武岩台地,台地西部雖較平坦,但因構造活動及剝蝕作用,形成了向西北方向傾斜下降的地貌。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水文

錫林郭勒盟境內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河流大多數為內陸河,主要有烏拉蓋河、巴拉根河、錫林郭勒河、高格斯太河;外流河有灤河水系。流域面積為2600平方公里,平均最大流量為6.6立方米/秒,最小為0.07立方米/秒,年均為0.7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0.23億立方米。境內泉水出露甚多,但流量不大,流程不長。全盟有大小湖泊 1363 個,天鑲地嵌在遼闊的草原上,總蓄水量 35 億立方米,其中淡水湖 672 個,蓄水量 20 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 4 個:烏拉蓋湖、查乾淖爾、白音庫倫諾爾湖、浩勒圖音諾爾湖。

氣候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的氣候為溫帶半乾旱區,由於受東部大興安嶺山地的影響,具有由半濕潤向半乾旱地區過渡的特徵,但是絕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的半乾旱氣候所控制。年均溫為-1~2℃,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區內水資源豐富,對草原的牧草生長十分有利。冬季積雪充足,為第二年牧草返青積蓄了水分。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錫林郭勒盟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迅速,風多風大雨量少;夏季涼爽多雨,雨量變率較大;秋季天氣涼爽,天氣晴朗,風力不大,氣候穩定;冬季漫長嚴寒,總降雪量一般在 10 — 20 毫米。

土壤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是發育在栗鈣土上的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在半濕潤氣候條件下發育在黑鈣土上的草甸草原生態系統。地帶性土壤為黑鈣土和暗栗鈣土,分別分布有黑鈣土區,碳酸性黑鈣土區,暗栗鈣土區,栗沙土與沙栗土區,厚層暗栗鈣土區,草甸、沼澤六個土區。

區域範圍

綜述

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環保總局批覆對保護區功能區和範圍進行了調整,保護區面積由原來的10786平方公里調整為5800平方公里。經緯度範圍在東經115°32′至117°12′,北緯43°26′至44°33′之間。保護區的管轄範圍包括白音錫勒牧場(全境)、毛登牧場(全境)、貝力克牧場(全境)、白音庫倫牧場(北半部)、伊利勒特蘇木(全境)、巴彥寶力格蘇木(全境)。另外還包括西烏珠穆沁旗和阿巴嘎旗部分地區。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圍界限

四周界限,北以圖古日格蘇木製高點,向南經海拔1127米制高點折向東南,沿赤峰市邊界到海拔1561米制高點為東界,沿分水嶺向西經白音錫勒牧場洪格爾敖包到巴彥呼熱牧場蘑菇場制高點為南界,至阿巴嘎旗崗更錫力向西北到阿巴嘎旗渾迪烏蘇為西界,折向達布希勒特蘇木希林敖包,經原政府牧場向東南至希爾塔拉,向東北經錫林浩特採石場、白音錫勒牧場桃林塔拉分場場部南界折向錫林浩特市磚瓦廠東界,折向西北沿錫林浩特市——白音烏拉鎮公路至圖古日格蘇木烏拉音胡都嘎嘎查東北,折向伊利勒特蘇木和巴彥寶力格蘇木邊界與101省道交接處,再折向東北至圖古日格蘇木製高點。

區域面積

調整後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6個核心區,核心區面積58,059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0.01%;設6個緩衝區,緩衝區面積55,464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56%;實驗區面積466,477公頃,設科研宣教和生態旅遊示範區1處,占地1平方公里。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調整後保護區共設6個核心區,將原海流特典型草原核心區和查乾敖包草甸草原核心區合併成為海流特典型草原核心區;將原阿布都爾圖山楊白樺林核心區和陶烏音陶勒蓋沙地雲杉林核心區合併成為阿布都爾圖沙地雲杉林——山楊白樺林核心區;新增設巴彥寶拉格典型草原核心區、平頂山山地草原核心區、希爾塔拉河流濕地核心區和伊和烏拉典型草原核心區。

保護目標

綜述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在半乾旱氣候條件下發育在栗鈣土上的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在半濕潤氣候條件下發育在黑鈣土上的草甸草原生態系統以及分布在草原地帶上的沙地森林生態系統和分布在河谷地帶的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保護在各類生態系統中繁衍生息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為主的綜合性保護區。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較豐富,除天然草原外還包括沙地森林、農田、濕地等複雜多樣的自然生態系統。其中草原生態系統是主體,約占總面積的90%以上,草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和草甸草原生態系統。

植物資源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截止至2005年,已查明保護區境內共有種子植物658種,分屬299屬、74科;苔蘚植物74種。
野生藥用植物
截止至2005年,保護區內有426種不同價值的藥用植物,其中121種較重要。最常用中藥38種。主產內蒙古在本地區也有一定產量的有:麻黃甘草黃芪芍藥黃芩防風柴胡秦艽白鮮苦杏仁銀柴胡、知母、其他常用藥材有:茵陳葶藶益母草地丁遠志、瞿麥、蒲公英地榆漏蘆。紫苑、車前、旋復花、茜草、蘆葦等。常用於蒙藥的有草烏、香青蘭、肋柱花、蘭盆花、遼齒英、扁蕾、接骨木、多葉棘豆、泡小檗、菖蒲等。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飼用植物
飼用為草原地區植物的重要功能,截止至2005年,本區有優良牧草116種,其中優等65種,特別是黃花苜蓿、無芒雀麥等有較大面積分布。優良牧草主要屬豆科和禾本科,如黃花苜蓿、天蘭苜蓿、野火球、野豌豆、山黧豆、扁蓿豆、華北黃芪等;羊草、無芒雀麥、冰草、看麥娘、羊茅、野黑麥、小糠草等;莎草科苔草屬,如寸草苔、黃囊苔草、無脈苔草等;菊科的冷蒿沙蒿、藜科的大地膚、駝絨藜;百合科的野韭、山蔥、細葉蔥等。

動物資源

昆蟲
截止至2005年,已查明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共分布有蝗蟲33種,分屬4亞科24屬。
鳥類
截止至2005年,已查明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共分布有鳥類17目42 科105屬198 種,其中留鳥37種,夏候鳥126種,旅鳥35 種,冬候鳥1種。留鳥種類較少,占總物種數的近20%,夏候鳥(主要是水鳥)種類最多,占總物種數的60%以上,旅鳥種類和留鳥種類相當。該區鳥類分布的一個特點是,草原鳥類和低濕地鳥類所占比例較大,此外由於保護區內還分布有較大面積的沙地疏林及雲杉林,所以林行鳥類也有一定的分布。
蒙古羚蒙古羚
哺乳動物
截止至2005年,已查明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共分布哺乳動物6目14科35屬50種。其中齧齒目的種類最多有22種,食肉目次之,有15種。有珍稀瀕危獸類19種,主要是食肉類和偶蹄類。其中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極危等級的有1種,瀕危等級的有5種,易危等級的有9種,漸危的等級有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種,其中5種列入瀕危物種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
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黃羊、隼等。
黃羊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亦稱“蒙古羚”。哺乳綱,偶蹄目,科。體長可達1.3米。頸細長,尾短,肢細。角短,上有輪嵴。體毛以棕黃色為主,腹面白色。主要以草類、灌木為食。
燕隼
鳥綱、隼科,雄鳥通體為石板灰色,肛周、尾下覆羽、兩腿棕紅色,故此得名。雌鳥大部分羽毛暗灰色,下體自胸部以下棕白色,布滿黑褐色縱紋。肛周及兩腿橙黃色,嗜食昆蟲。隼類中較大的一種。雄鳥體長約40厘米。頭部及頸側羽毛黑、微藍,並各貫以黑紋。上體其餘部分為灰藍色。下休色白而綴有黑斑。性兇猛,飛行迅速,捕食大型鳥類,故名“鴨虎”。它是位於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級的猛禽之一。
燕隼燕隼

管理措施

2001年4月6日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建立管理機構,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統一管理工作。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設定和具體職責,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組織編制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規劃,已按照規定的程式納入國家的、地方的和部門的投資計畫,並組織實施及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區配套設施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和畜牧業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已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並妥善處理自然保護區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關係,維護自然保護區的社會治安秩序。
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取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也接受國內外組織或者個人的捐贈,用於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
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行分區管理,核心區必須用網圍欄保護,禁止任何人擅自進入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式報有關部門批准;緩衝區內原居住單位和個人要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禁止非原居住單位和個人進入緩衝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實驗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管理機構提出方案,按照規定程式報有關部門批准。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排放標準的,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限期治理或者關停。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開發利用

1)1995年9月25日與澳大利亞普克馬克生物圈保護區結為姊妹友好保護區。
2)中科院在保護區建立了“中國科學院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對保護區進行了長期的科學研究。保護區給內蒙古大學和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區內外科研院校提供了教學實習基地。
3)從1992年開始對各功能區進行草原生態年例行監測。
4)2009年7月對人與自然展覽館進行了重新裝修和布展,增加了多媒體宣教設備,展出了數十幅保護區風光照片,設計製作了宣傳展板,增加了科研監測及對外交流等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護區宣傳教育水平。
5)2013年7月錫林郭勒盟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工程項目對外開放,展廳主體由多功能廳和展館兩部分構成,展館內主要以圖片標本的形式對參觀者宣傳保護區內的動植物資源,蒙元歷史文化,人文地理,蒙古族民俗民風等內容。

生態價值

從生態意義上來說,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錫林郭勒草原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的破壞,危害的不僅僅是這一空間的局部利益,而是形成對鄰近地區和更遠地區的擴散和遷移。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錫林郭勒草原的植物貼地面生長,能很好的覆蓋地面,增加下墊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近地表風速,從而可以減少風蝕作用的強度。當草原植被蓋度為30%~50%時,近地面風速可削弱50%,地面輸沙量僅相當於流沙地段的1%。在乾旱、多風、土瘠等條件下,草本植物較易生長,隨著流動沙丘上草本植被的生長,沙丘逐漸由流動向半固定、固定狀態演替,最終形成固定沙丘、沙地,有效控制沙塵源地,減少沙塵暴的發生髮展。對於改善中國華中和華北地區的沙塵暴的惡劣發展有好的抑制作用。
水土保持方面,完好的錫林郭勒天然草原不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曠裸地有較高的滲透性和保水能力,對涵養土地中的水分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草原是中國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因此,草原是江河上游的主要生態屏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中國重要江河源頭都分布在草原地區,東北河流一半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草原,這些地區的天然草原植被狀況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長江黃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的狀況,草原的生態保護與我國水系的質量變化密切相關。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野生動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區系特點。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在草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具有明顯的國際影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