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

1992年4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牧區發展研究所。牧區發展研究所是在經濟研究所原農牧林業經濟研究室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本所建所初期名稱為畜牧業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草原畜牧業及農區畜牧業、城郊畜牧業經濟的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
  • 成立:1992年4月
  • 成就:出版著作10餘部
  • 方向:牧區發展
發展歷史,研究人員,研究課題,主要成就,

發展歷史

1992年4 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牧區發展研究所。牧區發展研究所是在經濟研究所原農牧林業經濟研究室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本所建所初期名稱為畜牧業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草原畜牧業及農區畜牧業、城郊畜牧業經濟的研究工作;2001年更名為牧區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草原畜牧業、草原生態經濟、牧區經濟的研究工作。隨著研究所的發展、科研隊伍的壯大,在學科的分工、建設與社會實踐需求等諸因素的推動下,本所逐步確立了牧區發展與農村發展的研究方向,開拓了牧區經濟與草原畜牧業經濟、草原生態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展、農村與農業經濟的重點研究領域,設立了三個研究室:牧區發展研究室、生態與環境經濟研究室、農村發展研究室,並於2008年正式定名為:牧區發展研究所。

研究人員

牧區發展研究所是全國唯一的以草原牧區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研究所。在老一輩專家學者陳文研究員、暴慶五研究員、額爾敦布和副研究員等奠定的研究基礎上,經過全所同仁的不懈努力,完善了草原畜牧業經濟的理論體系、創立了草原生態經濟的理論框架、開拓了牧區經濟的研究領域,使得本所對草原畜牧業經濟、草原生態經濟的研究在全國具有領先性,並成為草原生態經濟學、草原畜牧業經濟學和牧區經濟學主要的學科帶頭單位。  目前,全所共有研究人員9名,主要是王關區研究員、所長(突貢專家、“四個一批”人才),圖雅研究員、副所長,高風副研究員、吳晶英副研究員等。科研人員中有高級職稱的4名、中初級職稱的4名,碩士研究生3名、大學本科學歷的5名,46—50歲的1名、40—45歲的4名、25—35歲的4名,其知識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及年齡結構等較為合理。

研究課題

我院成立以來,牧區發展研究所(包括其前身農牧林業經濟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共承擔各級各類課題180多項,其中負責主持的課題:國家級課題9項、自治區級課題20項、廳局級(包括我院課題)課題50多項,主要參與的課題:國家級課題20多項、自治區課題30多項、國際合作課題10多項、廳局級(包括我院課題)課題40多項。  承擔的課題主要有:1、《草原生態經濟系統良性循環之研究》(王關區為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6年結項;2、《草原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暴慶五、王關區為負責人),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1997年結項;3、《草原畜牧業經濟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重點課題(陳文、暴慶五為負責人), 1992年結項;4、《牧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研究》(潘建偉為負責人),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1999年結項;5、《中蒙經貿關係研究》(額爾敦布和為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1996年結項;6、《我國牧民消費問題研究》(圖雅為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2007年12月完成;7、《中國北方牧區放牧制度研究》(敖仁其為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2007年結項;8、《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補償機制的研究》(天瑩為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8年12月完成;9、內蒙古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與對策》(王關區為負責人), 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課題, 1998年結項;10、《西部大開發與內蒙古特色產業體系的構建》(王關區為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00年結項;11、《農村牧區可持續發展型小康建設戰略研究》(王關區為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6年結項;12、《草原生態經濟學概論》(王關區為負責人),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13、《河套平原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暴慶五為負責人), 自治區社會科學八五規劃課題, 1995年結項;14、《內蒙古畜牧業商品基地防災基地投資效益研究》(額爾敦布和為負責人), 自治區社會科學八五規劃課題, 1995年結項;15、《內蒙古牧區牧民增收問題研究》(圖雅為負責人),內蒙自治區社科規劃課題,2003年結項;16、《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與建議》(天瑩為負責人),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07年結項;17、《內蒙古農村牧區扶貧開發途經及效益研究》(天瑩為負責人),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998年結項;18、《牧區遷出人口現狀調查研究——以藍旗上都外鎮為例》(額爾敦烏日途為負責人),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19、《建立和健全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的思路和對策研究》(文明為負責人),2007年內蒙古社科規劃課題;20、《內蒙古農村牧區社會保障網路研究》(劉小燕為負責人),內蒙古社科規劃項目,2008年結項;21、《草原生態文化研究》(王關區為主持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正在研究;等等。

主要成就

我院成立以來,牧區發展研究所(包括其前身農牧林業經濟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共出版著作10餘部,發表論文、研究報告600 多篇。
著作主要有:1、《草原畜牧業經濟研究》(陳文、暴慶五、額爾敦布和主編),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年;2、《草原生態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暴慶五、王關區主編),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3、《西部大開發與內蒙可持續發展》(王關區等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4、《中國牧區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潘建偉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5、《制度變遷與遊牧文明》(敖仁其主編),內蒙古人民出版,2004年;6、《遊牧文明與生態文明》(額爾敦布和等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年;7、《蒙古族生態經濟研究》(暴慶五著),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8、《草原生態經濟系統良性循環研究》(王關區主編),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等等 。
論文、研究報告主要有:1、我國草原退化加劇的深層次原因探析(王關區),《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2、論生態經濟系統穩態(王關區),《生態經濟》1992年第5期;3、河套平原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探討(王關區),《生態經濟》1995年第1期;4、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環境治理相結合的思考(王關區),《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5、草原生態經濟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王關區),《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6、加快發展牧區第三產業的探析(圖雅),《內蒙古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7、內蒙古牧區牧民生產生活現狀及對策(圖雅),《北方經濟》 2002年第12期; 8、牧區牧民生活消費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圖雅),《內蒙古社會科學》蒙文版1997年第6期;9、論草地經營的股份化(敖仁其),《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10、內蒙古草原牧區現行放牧制度評價與模式選擇(敖仁其),《內蒙古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11、草原產權制度——問題與對策(敖仁其),《北方經濟》2006年第4期;12、草原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生態經濟學思考(天瑩),《內蒙古草業》1998年第4期;13、內蒙古農牧業自然災害特徵與減災對策(天瑩),《前沿》2001年第12期;14、關於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天瑩),《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15、內蒙古草業、草地資源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孟淑紅),《中國草地》2004年第5期;16、內蒙古草原畜牧業現狀及國外經驗啟示(孟淑紅),《北方經濟》2006年第9期;17、內蒙古牧區蘇木鄉鎮機構改革後存在問題的調查報告(文明),《北方經濟》2007年第1期;18、牧民現實生活中存在問題,《內蒙古社會科學》(蒙文版)2002年第6期;19、新時期牧區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特點及對策——以錫林郭勒盟為例(額爾敦烏日途),《北方經濟》2008年6月上半月;20、農牧區弱勢群體及其建設小康社會的對策——以內蒙古為例(額爾敦烏日途),《理論研究》2004年第5期;21、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農牧區社會保障網路(劉小燕),《北方經濟》2007年第10期;等等。  我院成立以來,牧區發展研究所(包括其前身農牧林業經濟研究室)的科研成果,共獲得各級各類獎70多項,其中自治區級獎40多項,廳局級獎20多項,我院獎12項。
獲獎主要有:1、《草原生態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暴慶五、王關區等),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2、《我國草原退化加劇的深層次原因探析》(王關區),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3、《西部大開發與內蒙可持續發展》(王關區等),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轉軌時期蒙古國經濟研究》(敖仁其),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5、《中國牧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潘建偉等),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6、《內蒙古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與對策》(王關區),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青年獎;7、《環境經濟探索:機制與政策》(合作成果,王關區為主要作者),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8、《中國草原畜牧業發展模式研究》(合作成果,天瑩為參與者),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9、《制度變遷與遊牧文明》(敖仁其等)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0、《加快發展牧區第三產業的探析》(圖雅),獲內蒙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青年獎;11、新巴爾虎左旗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牧發所集體),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2、關於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天瑩),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三等獎;等等。  現有在編人員9人。所長:王關區,副所長:圖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