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語信息技術研發中心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MIT研發中心成立於1998年,是我院唯一“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新興邊緣交叉學科”。蒙古語信息處理技術是一個以蒙古語言文字為對象、以數學分析為方法(也叫“形式化分析”)、以機器處理為手段、以蒙古語的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套用為目的的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的新興邊緣交叉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語信息技術研發中心
  • 成立時間:1998年
  • 特點: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
  • 方法:數學分析
簡介,人員組成,研究方向,

簡介

“MIT”是蒙古語信息處理技術的英文縮寫。
從上個世紀下半葉開始,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科學技術對傳統語言學提出了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新要求。而傳統語言學理論與方法則無法滿足這一新要求,於是一個以滿足人類社會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要求的自然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逐漸成為語言學最重要的研究方向。面對人類社會對自然語言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的新要求,具有一千年文字史的蒙古語怎么辦?這是當時所有蒙古語言學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當時,蒙古語言學工作者都清醒地意識到,如不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趨勢加快調整蒙古語言學傳統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目的,並把這些研究成果立刻附諸實施於蒙古語言文字的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套用,蒙古語言學工作者就將失職,導致人類燦爛文明史的瑰寶——蒙古語言文字——因沒有解決好新技術環境條件下的保護、傳承、發展,而喪失它對蒙古民族傳統文化的支撐作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MIT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和成長起來的。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語信息技術研發中心

人員組成

蘇雅拉圖研究員為該學科的學科帶頭人。MIT研發中心的前身是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語言文字研究所“套用語言學研究室→計算語言學研究室”。目前有事業在編專職研究人員8名,兼職研究人員10名,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4名、其餘全部為助理研究員或工程師。研究人員中,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自治區“321”跨世紀人才一層人員1名,二層人員2名,呼和浩特市技術拔尖人才1名,中央聯繫的高級專家1人,自治區領導聯繫的高級專家1人,呼和浩特市市長聯繫人1人。中心下設語言文字工程部、軟體技術工程部、文檔與產品測試工程部。

研究方向

MIT研發中心在確定的套用基礎研究工作基礎上,專為少數民族軟體企業提供以下六項技術服務工作:一、為企業設計申請國家重大課題和項目;二、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攻關任務;三、為企業培養核心技術人才(先後培養68名核心技術人才);四、為企業測試新技術新產品;五、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心個別人員還應企業之聘兼任一些企業的重要管理崗位);六、幫助企業協調政府、行業、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之間的關係。
MIT研發中心成立以來,將研究目標確定為蒙古語的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套用基礎研究。發展目標定位為“蒙古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先後參與完成了內蒙古證聯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蒙科立軟體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通遼民大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內蒙古大學、中國蒙古語新聞信息服務中心等企業和單位的30多項國家高技術重大課題和工程技術攻關任務,在蒙古語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套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合作推出8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填補了蒙古語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領域多項空白,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獎勵6項,國家各種發明專利獎3項。MIT研發中心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轉化速度快、輻射面廣、產品支撐能力強、產業化帶動作用顯著,先後孕育了內蒙古證聯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唯一“國家一級集成資質”的IT企業)的少數民族軟體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內蒙古蒙科立軟體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少數民族特需軟體產品定點生產企業”)的少數民族軟體核心技術、系列拳頭產品、核心技術人才;內蒙古民族大學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少數民族軟體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中國蒙古語新聞信息服務中心的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成功實踐了研發中心創立時的發展定位,為蒙古語的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MIT研發中心被呼和浩特市政府認定為“呼和浩特市蒙古文信息處理技術企業研發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