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東興區

內江市東興區一般指本詞條

東興區,隸屬四川省內江市,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處沱江中游東岸,是內江市重點建設的新城區。東興區東靠榮昌區,南連大安區隆昌市,西望市中區,北抵資中縣安岳縣成渝鐵路、廣成公路(321國道)、廈蓉高速(G76)過境,距離成都市153千米,距離重慶市146千米,總面積1180.58平方千米。

東興區曾因盛產甘蔗,製糖業發達,被譽為“甜城”;又因湧現出“書法一絕”公孫長子、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善子、“新聞巨子”范長江等人,擁有“書畫之鄉”的稱譽。

2018年,東興區下轄5個街道、20個鎮、4個鄉。2017年,東興區常住人口77.5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2.129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5198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3.348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9.261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3.3:29.9:46.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興區
  • 外文名稱:Dongxing District
  • 別名:內江縣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四川省內江市
  • 下轄地區:5個街道、20個鎮、4個鄉
  • 政府駐地:東興街道龍觀街28號
  • 電話區號:0832
  • 郵政區碼:641100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中南部、內江市東北部
  • 面積:1180.58平方千米
  • 人口:常住人口77.53萬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張大千紀念館長江森林公園,福古寺
  • 火車站內江北站
  • 車牌代碼:川K
  • 行政區劃代碼:51101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扶貧攻堅,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東漢順帝永建年間(126-144年),析資中縣以南地區置漢安縣,隸屬益州犍為郡。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改置中江縣,屬資州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名內江縣。
元初廢縣,劃入簡州。元末復置內江縣,至清末變。
民國初,先後隸屬資州、下川南道、永寧道。
民國十一年(1922年),直隸於省。
解放初,屬川南行政區資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1年7月,內江縣析出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及東興鎮置內江市(今市中區),縣人民政府駐市中區。
1989年7月7日,撤銷內江縣,成立內江市東興區,區人民政府遷駐東興鎮。
1995年9月19日,與市中區以沱江為界進行區劃調整。
東興區東興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9年11月,撤縣建區。劃出原屬內江縣的史家鎮、四合鄉;划進原屬市中區的東興鄉、東興街道辦事處和城西街道辦事處桐梓壩片區。轄8個辦事處(區公所)6個鎮54個鄉,區政府駐地由市中區城東街道遷駐東興區東興鎮。
1992年8月,東興區撤處並鄉建鎮。撤7個農村辦事處、52個鄉、擴並6個鎮的建制,保留2個鄉,調整設定為11個鄉、16個鎮、1街道辦事處,即:撤銷凌家、勝利、田家、郭北、高梁、白合、順河7個農村辦事處。沱江鄉(沱江鄉、伏龍鄉)、富溪鄉(富溪鄉、愛國鄉、史東鄉所轄的太平、順江、鳳凰、高山、羅井、建華6個村)、同福鄉(同福鄉、田西鄉所轄的響灘、桂花、肖灣3個村)、永東鄉(永東鄉、永西鄉、太華鄉)、椑南鄉(椑南鄉、椑北鄉)、永福鄉(永福鄉、永久鄉)、新店鄉(新店鄉、新廟鄉)、雙橋鄉(雙橋鄉、鳳天鄉)、平坦鄉(平坦鄉、馬鞍石鄉所轄的聚源、清涼、寨花、梨子、白家5個村、華山鄉所轄的雙龍、成新、十里3個村)、凌家鎮(凌家鎮、方碑鄉)、朝陽鎮(朝陽山鄉、永遠鄉)、永安鎮(永安鄉、民建鄉、萬家鄉、水晶鄉)、全安鎮(全安鄉、龔家鄉)、靖民鎮(靖民鄉、鳳鳴鄉)、勝利鎮(東興鄉、勝利鄉、史東鄉所轄的桑園、前進、花萼、雙凼、望山5個村)、田家鎮(田家鎮、田東鄉、柳橋鄉、田西鄉所轄的翻身、天堂、嚴井、都堂、正子、火花、獅子、正覺8個村)、高橋鎮(松柏鄉、三溪鄉)、雙才鎮(雙才鄉、三烈鄉、賈家鄉)、郭北鎮(郭北鎮、郭南鄉)、小河口鎮(椑東鄉、中山鄉、聯盟鄉)、高梁鎮(高梁鎮、大治鄉、安仁鄉)、白合鎮(白合鎮、華山鄉所轄的華山、龍沖、塗大山、幸福、永康、金觀、雙壩、余家灣8個村)、楊家鎮(楊家鄉、石盤寨鄉)、石子鎮(石子鄉、互助鄉)、順河鎮(順河鎮、高山鄉、馬鞍石鄉所轄的觀音、馬鞍、冷家、拱橋、蔣家、雙樹、南洋7個村);保留太安鄉、蘇家鄉和東興街道。
1995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對內江市東興區和市中區本著以沱江為界,實行隔江而治的行政區劃調整。划進沱江河以東原市中區管轄的國光鄉、椑木鎮及所屬的14個村。劃出沱江河以西原東興區管轄的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不含沱江河以東的原水晶鄉所轄的5個村)、全安鎮、靖民鎮、沱江鄉5鎮1鄉所屬的126個村。區劃調整後東興區轄12鎮11鄉1街道辦事處431個村。同年10月,經省、市政府批准,區內從高梁鎮析出原大治鄉所轄大佛、鐵山、黑獅、川主、永興、土主、黃荊、團結、板橋9個村新置大治鄉,鄉政府駐地大佛場;從田家鎮析出原柳橋鄉所轄楊柳、白果、斑竹、龍橋、五廟、龜山6個村、田東鄉所轄大夫、牛廠、回南、長橋、楠木、太平寺、林坡7個村、白合鎮所轄雙壩、余家灣、塗大山3個村計16個村新置柳橋鄉,鄉政府駐地楊柳橋;從雙才鎮析出原三烈鄉所轄羅皇、黃家坡、洪興、石門、萬里、對坡、三元橋、石花、長河、瓦子坳10個村、富溪鄉所轄芋河、牛皇2個村計12個村新置三烈鄉,鄉政府駐地官家坳;從小河口鎮析出原中山鄉所轄黃棚、楊橋、中棚、中山、海螺、東風、陳灣7個村、永安鎮原水晶鄉所轄水心壩、南棚、金銀、葉家坳、長豐5個村計12個村新置中山鄉,鄉政府駐地黃棚坳;從勝利鎮析出原東興鄉所犗13個村中的民江、北渡、枇杷、新壩、五星、雙龍、太平7個村新置西林街道辦事處;平橋、龍觀、紅廟、新建、新民、新華6個村併入東興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帶農村新體制。再次區劃調整後,東興區轄東興街道辦事處、西林街道辦事處、國光鄉、田家鎮、郭北鎮、高梁鎮、白合鎮、順河鎮、勝利鎮、高橋鎮、雙才鎮、小河口鎮、楊家鎮、石子鎮、椑木鎮、太安鄉、蘇家鄉、同福鄉、富溪鄉、永福鄉、大治鄉、新店鄉、雙橋鄉、三烈鄉、永東鄉、椑南鄉、中山鄉、柳橋鄉、平坦鄉,計12個鎮、15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
1997年6月,經省、市政府批准,撤銷國光鄉,設立新江街道,行政管轄、辦事處駐地無變。
2003年撤銷民江、北渡、枇杷3個村民委員會。至2013年底,東興區轄12個鎮、14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428個村民委員會、4009個村民小組、5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68個居民小組。
2014年1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東興區撤銷勝利鎮,設立勝利街道;撤銷椑南鄉,設立椑南鎮;撤銷永東鄉,設立永興鎮;撤銷平坦鄉,設立平坦鎮。
2015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東興區撤銷中山鄉,設立中山鎮同意撤銷柳橋鄉,設立柳橋鎮。同意撤銷雙橋鄉,設立雙橋鎮。同意撤銷富溪鄉,設立富溪鎮。
2015年11月24日,東興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發《內江市東興區人民政府關於設立東興街道平橋社區等2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通知》,批准設立:東興街道平橋社區、新民社區、新華社區;西林街道太平社區;新江街道紅旗社區、新江社區、九龍社區、高寺社區、國光社區、清流社區、紅光社區;勝利街道園藝社區、生產社區、平樂社區、桑元社區;高橋鎮高橋社區、松柏社區;椑木鎮光榮社區、新渡社區、同樂社區;小河口鎮新田社區、長灘社區;椑南鎮牛棚子社區、田圃社區。
2016年3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撤銷高橋鎮,設立高橋街道;撤銷同福鄉,設立同福鎮;撤銷永福鄉,設立永福鎮;撤銷三烈鄉,設立三烈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東興區下轄5個街道、20個鎮、4個鄉。東興區人民政府駐東興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11011001000
511011002000
511011003000
511011004000
511011005000
511011100000
511011101000
511011102000
511011103000
511011104000
511011107000
511011108000
511011109000
511011110000
511011111000
511011112000
511011113000
511011114000
511011115000
511011116000
511011117000
511011118000
511011119000
511011120000
511011121000
511011200000
511011201000
511011207000
5110112110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興區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居沱江中游東岸,位於成渝鐵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中段,東靠重慶市榮昌區,南接隆昌市,西隔沱江接市中區,西北接資中縣,北抵資陽市安岳縣。介於東經104°59′—105°24′,北緯29°27′—29°50′之間,總面積1180.58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東興區地質結構為中生帶侏羅系——套紅色湖泊砂層互層和沉積碎屑系第四系河流鬆散堆積層。東興區屬四川盆地丘陵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貌以中丘中谷、淺丘寬谷為主,平均海拔405.4米,其中:淡水域5.10%、平原0.06%,丘陵83.00%、山地11.84%。

氣候特徵

東興區屬中亞熱濕潤氣候,降水集中,雨量偏少,境內四季分明,早、夏長、秋短、冬暖;無霜期短,有雪日少;夏少酷暑,冬無嚴寒;春溫較高,秋雨連綿;日夜溫差不大,冬夏寒暑變幅平穩。一般年最高溫度37.2℃,最低溫度0.6℃,年平均氣溫17.2℃,年均相對濕度80%,年均降水量927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興區屬貧礦區,境內礦產品種少、儲量不多。主要有天然氣、鹽礦、鐵礦、沙金、沙石、頁岩。天然氣已開發利用,鹽礦已停開採,沙金儲量減少,鐵礦亦少,河沙和頁岩較多。

植物資源

東興區主要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油菜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甘蔗、梨、柑、、枇杷、桑樹、桃等。植被種類中喬木樹種主要有柏木、馬尾松、水杉、銀杏等。

森林資源

東興區林業用地總面積17201.9公頃,占幅員面積的14.57%,其中有林地11397.4公頃,疏林地144.5公頃,灌木林地28.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00.1公頃,苗圃地3.1公頃,無林地3428.8公頃,四旁樹占地面積10558.8公頃,森林覆蓋率18.62%。現有活立木總蓄積645652立方米,四旁樹蓄積345747立方米。

水資源

東興區境屬長江流域沱江水系,受納境內6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0餘條,其中清流河、小青龍河為長江二級支流,注入沱江,經流量隨季節變化,具有丘陵河流的特徵。
沱江:在東興區境內幹流長69.5千米,常年流量400.5立方米/秒,洪期流量5640立方米/秒,最佳流量268立方米/秒。
清流河:全長121.74千米,境內94千米,流域面積523千米,受納17條溪河,年總流量47330.3立方米,年均流量19.6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92米,平均比降1.57%,河面寬80—100米,河水漲落10—16米,常年可通航3—6噸木船或駁船,沿河可建水電站,亦可開發為旅遊觀光點。
青龍河:年總流量12156.3萬立方米,年均流量19.64立方米/秒,河流平緩而彎曲,河床寬窄不一,最寬處可達30米,最窄處僅2—3米,天然落差92米,平均比降0.29%,獅子山至陡坎段可通航1—3噸木船,但枯水季節只可分堰航行。陡坎處有季節性瀑布可供觀賞。
地表水:東興區境內水文年平均徑流量307毫米,徑流總量36182萬立方米;境內過境水為清流河、小青龍河、黑沱河、富溪河流入區境,過境水總量935303萬立方米。
地下水:東興區境內地下水主要儲存於弱風化帶孔隙中,具有分布廣、埋藏淺、水量小、不均勻等特點,以遂寧組地層地下水儲量較為豐富;蓬萊鎮組次之,沙溪廟組較差。地下水補給量為6376.27萬立方米,可開採量3661.02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01年起,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至2003年退耕還林面積累計達4.5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為21.68%。
東興區幅員面積(按1996年資料)1180.5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00.66萬畝,占幅員面積56.6%,園圃地3.86萬畝,占幅員面積2.27%;林地25.74萬畝,8.77%;未利用地28.4萬畝,占幅員面積的16.04%;水域9.05萬畝,占幅員面積5.1%。
沱江兩岸沱江兩岸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東興區戶籍總人口88.25萬人,比上年減少917人,人口出生率為12.11‰,人口死亡率為6.2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5‰。年末常住人口77.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9.51萬人,城鎮化率50.96%,比上年提高1.49%。全區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7.88%。

經濟

綜述

2017年,東興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2.12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5198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3.348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99.2615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3.3:29.9:46.8。三次產業結構排序由“二、三、一”模式轉變為“三、二、一”模式。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2.5166億元,增長7.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7.8%。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東興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1.08億元,下降1.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5.92億元,增長34.8%;第二產業投資15.36億元,下降27.9%,其中工業投資15.11億元,下降28.1%;第三產業投資159.79億元,下降1.1%,第三產業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3.6%。全年完成國有投資68.17億元,下降27.5%;非國有投資122.91億元,增長22.0%。非國有投資占全區投資總額64.3%。
財稅收支
2017年,東興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267億元,同口徑增長11.1%,其中稅收收入4.5688億元,增長6.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3173億元,增長16.9%。
人民生活
2017年,東興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731元,比上年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7元,增長9.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1.7%。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7年,東興區糧食播種面積66282公頃,比上年增加404公頃;油料播種面積14400公頃,增加69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8478公頃,增加1249公頃。
林業
2017年,東興區完成人工造林面積682.67公頃,國有林管護125.73公頃。全區森林面積10719.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1.03%。
畜牧業
2017年,東興區肉豬出欄64.0192萬頭,牛出欄20377頭,羊出欄12.09萬隻,家禽出欄601.9798萬隻。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東興區全部工業增加值42.16億元,增長7.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為56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其中,冶金建材產業增長12.4%,食品飲料產業增長2.2%,機械製造產業下降9.0%,醫藥化工產業增長5.8%,電力能源產業增長17.0%。規模工業經濟效益指數94.6點,比上年下降50.8個點。總資產貢獻率為9.4%;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9.8萬元/人。
建築業
2017年,東興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1.20億元,增長8.9%。年末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9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為8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86.27萬平方米,下降3.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東興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16億元,增長12.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5.65億元,增長13.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51億元,增長10.1%。按消費行業分,批發零售業59.04億元,增長14.3%;住宿餐飲業15.12億元,增長7.8%。按經營單位規模來分,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3.55億元,增長15.6%;限額以下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0.61億元,增長10.2%。
對外經濟
2017年,東興區實現外貿進出口3614.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4.4%。其中,出口額3495萬美元,增長476.2%;進口額119.57萬美元,下降36.7%。全區獲權企業37戶,其中新增獲權企業2戶,組織企業參展28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20.49萬美元。
招商引資
2017年,東興區實際到位市外資金78.58億元,其中:製造業到位資金34.09億元;引進省外資金67.53億元。
房地產業
2017年,東興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8.01億元,增長32.5%。商品房施工面積380.87萬平方米,增長13.9%。商品房銷售面積92.45萬平方米,增長24.7%。
旅遊業
2017年,東興區接待遊客8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9%;實現旅遊總收入60.4億元,增長27.6%。

交通運輸

交通

東興區東連重慶,西接成都,南通自貢宜賓瀘州,北達遂寧南充,是川東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成渝、內宜、隆納三條高速公路和成渝、隆黃、內昆三條鐵路在此相連,成渝、內安、內吳公路貫穿全境,素有“川中樞紐”之稱。成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將使東興到達成都、重慶半個小時。

運輸

2017年,東興區公路運輸客運量4375萬人,同比增長13.7%,客運周轉量128623萬人/千米,同比增長11.6%;貨運量3056萬噸,同比增長18.6%,貨運周轉量148391萬噸/千米,同比增長10.8%。
內江北高鐵站內江北高鐵站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東興區有完全高中6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15所,國小52所,機關幼稚園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進修校1所,職中2所。有國小在校生46023人,國中在校生22211人,高中在校生4941人,共有教職工4695人。學前三年入學率87.07%,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98.55%,高考錄取率77.37%。全年建設校(園)舍總面積6.29萬平方米,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午餐”,落實國家“三免一補”和各項資助政策。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東興區2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個街道文化活動中心、18個城市社區文化站全面投入運行,428個村、66個社區均建有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社區書屋。聘用文化市場協管人員29名、“掃黃打非”格線信息員594名,初步形成了區、鎮、村(社區)三級文化陣地網路。2017年創建2個省級文化服務中心示範村,高粱鎮鴛鴦橋村,蘇家鄉蘇家村。規範建設21個貧困村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村多功能文化室及室外文化活動院壩。免費開放文化館,范長江紀念館、各鄉鎮綜合文化站及轄區體育場館;實施“送文化下鄉”惠民行動3場,開展“新春樂”系列民眾文體活動6場,開展文化惠民演出62場;開展“東興鼓舞”、“舞動東興”廣場舞大賽、“周末快樂體育”、“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品牌活動。放映農村公益電影5230場;完成“電視戶戶通”1798戶、保障全區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正常運行、完成貧困村應急廣播建設15個;農家書屋圖書補充書籍2154冊,建設讀報欄21個;建設貧困村綜合文化活動室43個。

體育事業

2017年,東興區區武術協會參加第七屆世界傳統武術國級大賽,獲2金4銀9銅;區業餘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業餘體校被複評為2017—2020年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東興區有醫院和衛生院45個,實有床位5272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4047人,執業(助理)醫師1579人。新農合參合697549人。孕產婦死亡率0‰,嬰兒死亡率2.55‰。

勞動就業

2017年,東興區城鎮新增就業92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6%。農村勞動力輸出轉移規模達到22.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7.4億元。

社會保障

2017年,東興區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含退休)15614人,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59830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7.69萬人(參保繳費10.37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1796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932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5277人,參加工傷保險25648人,參加生育保險19482人。

社會福利

2017年,東興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累計保障111377人次,農村居民最低生活累計保障293874人次,臨時困難救助6777人次,救助金253.39萬元。全區新增公辦養老機構床位283張,新增民辦養老機構床位300張,維修改造公辦養老機構床位409張,五保集中供養對象供養金標準500元/月、人,五保分散供養對象供養金標準400元/月、人。

扶貧攻堅

2017年,東興區東興區文化扶貧工作被四川省文化廳通報表揚,是內江市唯一的一個獲得表揚的縣區;創建省級文化扶貧示範村2個。建立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77個,財政專項扶貧投入資金3850萬元,安置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1050人,實現21個貧困村退出、5302人脫貧。

環境保護

2017年,東興區淘汰燃煤鍋爐15台,實施減排項目32個,分別削減化學需氧量929.7噸、氨氮93.79噸、二氧化硫23.6噸、氮氧化物7.9噸;全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75天,優良率75.3%。東興城區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0.5、47.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7.4%、11.1%;沱江幹流內江老母灘出境斷面水質為Ⅳ類水質,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67%。

歷史文化

永東火龍
永東火龍已有百餘年歷史。龍頭1.8米,龍身24米,造型別致,身為園柱,10節,節節有燈。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晚間活動。12人舞龍,舞龍時四架紅爐燒鐵水打水花或燒乾花。1996年命名為“火龍之鄉”。

風景名勝

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大千園
以紀念宣傳張大千先生、弘揚內江書畫文化為主題,具有文化、旅遊、宗教、園林、景觀功能的市級公園和城市標誌性景區;大千園共分為新建綜合片、歷史遺存保護片、自然生態休閒片三片和東張西畢、中川勝景—鴛瀾洞崖墓群、南張北博、西林寺、森林生態體驗區、飛天景區、商業休閒服務區七個景區,並以大千文化為主線,通過合理的路線組織,將整個園區的景點、設施融為一體,充分反映內江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特點。
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鷺瀾洞
位於西林寺、大千紀念館山腳。漢代崖墓碑6座,有漢代石棺兩具,雕刻精美, 洞內外刻唐代以來顏真卿、米芾、黃庭堅、文天祥、劉承佑、胡薇元、黃雲鵠、張船山等書畫家詩文、對聯、榜顏30餘幅,正草隸篆俱備。
大佛寺大佛寺

大佛寺
位於東興街道城區沱江河邊。寺建於抗日戰爭時期。內有高浮雕大佛一尊,高近10米。山崖刻王果、余燮陽、僧滿融、能見和尚、梅鶴年等書畫10餘幅。
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般若寺
距內江城東10千米的高橋鎮松柏寨上。始建於唐,明清以來,香火鼎盛。寨建於清康熙年間,寨牆十里三分,被譽為“中州勝景”。寨四周現存摩岩造像4處,唐宋明清造像2000餘尊, 高近10米的2尊。各類石刻題記、碑刻20處。寺寨上下,奇石林立,“八景七堰”聞名久遠。
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太白樓
西林寺前鷺瀾洞下游500米處, 建於清道光年間,知縣李旬為紀念李白與內江範金卿(唐狀元)同游此地時作別友詩而募資修建。“太白樓”題系黃雲鶴(成都知府)書題,為內江“八景”之一。
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高峰寺及高寺塔
位於掛榜山下游7千米的高寺山上。寺建於唐代,明清毀,清乾隆年間,摩崖造像百餘尊,石窟2個。塔居山頂,清代舉人蘇鳴鶴主持籌建。共8層,高約30米,每層分別圓雕元始天尊、臣光天后、文昌夫子等聖像。
西林寺西林寺

西林寺
位於內江市東興區東桐路,建於南宋鹹淳五年(公元1267年),明洪武十三年重修,與東林寺並盛。寺院有面積8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873平方米。
東興區(內江市東興區)

范長江故居
位於內江市東興區田家鎮正子村的農業示範園內,距內江城區13千米,已有200多年歷史。2009年10月27日范長江百年誕辰之日正式開館。修復後的故居共有16間屋,總面積有537平方米。故居同時作為范長江紀念館進行布展,對范長江的一生,特別是對中國新聞事業的貢獻進行展示。

著名人物

黃濟川:一代名醫。
張大千:國畫大師。
范長江: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
公孫長子:書法大師。
余燮陽:書法名家。
晏濟元:著名畫家。
范次希:革命烈士。
賀勝良: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榮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
羅載友:四川省第八屆、九屆、十屆人大代表,四川省第九屆黨代會代表,獲“全國鄉鎮企業家”“全國紡織行業勞動模範”“全國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
高啟才:從事核潛艇發射台的研製和試驗。
夏國輝“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基本磁場研究員。
賴亞力:曾任外交部任禮賓司司長、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大使銜副代表、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

榮譽稱號

2015年4月30日,東興區獲四川省“書香之城”殊榮。
2015年,被全國普法辦表彰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