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內江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則(2015-2020年)》的通知

《內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內江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則(2015-2020年)>的通知》是2015年內江市人民政府印發的一份檔案。

各縣(區)人民政府、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內江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已經市第六屆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內江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31日
內江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2015——2020年)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全面推進內江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全市整體競爭力,制訂本規劃。規劃期為2015——2020年。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積極探索創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和實踐,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諧社會、最佳化全市發展環境戰略高度出發,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積極推進“誠信內江”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1.工作協調機制初步建立。市政府建立了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聯席會議工作職責、工作機構和議事規則,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和各成員單位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
2.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市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做好“誠信中小企業培育計畫”進一步推進信貸市場培育和發展的通知》、《關於開展內江市小微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見》,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建設信用信息平台為重點,有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3.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有力。積極參與全國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截至2014年底,收錄了全市1.1萬戶企業及其它經濟組織、120萬個自然人的基本信息和信貸信息,實現了市內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全覆蓋,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部分覆蓋,初步構建了金融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4.重點行業(領域)信用建設穩步推進。工商、公安、司法、稅收、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建築市場等行業領域在完善信用記錄、推行“黑名單”制度、建設信用信息系統、推動信用信息公開、實施信用分類監管,特別是金融、司法推動誠信管理和宣傳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行業自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5.區域信用建設進展順利。結合本地實際,大力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在全市持續開展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了內江市小微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和農村信用信息資料庫、內江金融服務網和融資對接對台。截至2014年12月末,為全市11140戶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為55.98萬戶農村經濟主體建立經濟檔案,共評定出信用農戶427732戶、信用村441個、信用鄉(鎮)19個,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誠信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6.信用服務市場逐步形成。信用服務業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信用徵集、信用調查、信用評級、信用擔保等多種業態並存的發展格局。截至2014年底,融資擔保機構發展至8家,在內江開展信用評級業務的機構有5家,在信貸審批、債券融資、招投標等領域得到常態化套用。
總體來看,當前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進,但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和統一共享平台尚未形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健全,公共信用信息的記錄、徵集和共享水平不高;二是大部分領域、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尚未起步,整體推進不平衡,信用中介服務的成熟度和市場化程度偏低;三是信用服務市場尚不發達,信用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機制不健全;四是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管理水平不高,履約踐諾、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經濟主體信用意識亟待加強;政務誠信度、司法公信度離人民民眾的期待仍有差距等。
(二)形勢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國家出台《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7〕17號)後,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2014年11月省政府印發《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今後幾年,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面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現代治理能力的新形勢新機遇,有利於我市在更高的起點上按照更高的要求建設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1.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維護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改善市場信用環境、降低交易成本、防範經濟風險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
2.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能夠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維護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需要。
3.增強綜合競爭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改善信用環境,是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擴大內需、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提升區域軟實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前提,是完善科學發展機制的迫切要求,是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確保內江市與四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推動內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和內江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以健全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形成覆蓋全市的徵信系統為基礎,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為重點,以推進行業信用建設、區域信用建設和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為支撐,以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改善經濟社會運行環境為目的,在全市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全面推進“信用內江”建設。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立法執法、政策扶持、資源整合、需求培育、示範帶動、宣傳教育等方面的統籌推動作用。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和調動企業、行業組織、中介機構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動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統籌規劃,有序推進。按照國家和省、市部署,結合內江實際,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長遠規劃和整體設計,把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明確階段性目標,有序建設和逐步完善我市社會信用體系。
3.健全制度,完善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體系,強化對信用信息採集、記錄、建檔、整合、共享、公布和使用的全程管理,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範有序發展信用服務市場,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維護信息主體權益。
4.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打破“條塊分割”,推進行業和部門建設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行業和部門間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的有效對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提升監管服務效能,實現聯合懲戒,形成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模式。
5.試點示範,強化套用。選擇重點領域和典型地區廣泛開展各類綜合性、行業性的信用建設試點示範工作。以法院執行、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稅收征繳等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的領域為重點,以完善行業信用記錄、建立聯合獎懲機制、探索建立市場退出和行業禁入制度為內容開展行業性試點,深入推進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務產品套用,加強對信用行為的聯動獎懲。
6.確保全全,有序開放。利用先進可靠的信息技術,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確保信用信息安全。在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依法合規開放政府、企業、非企業組織和個人的信用信息,規範有序發展信用服務市場。
(三)工作目標。
按照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思路,到2017年末,基本建立起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礎框架與運行機制,成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先行區。到2020年末,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成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規範運行的示範區。兩個階段的目標分別如下。
1.全面推進階段(2015——2017年)。到2017年末,基本建成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與運行機制。建成完善的社會信用組織體系,推動徵信服務機構建立與發展;信用制度及標準規範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本建立,行業信用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重點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有序運行,常態化、規範化的信用記錄歸集、服務及共享機制基本形成;重點領域重點區域試點示範建設效果明顯;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在主要領域有效發揮作用;信用服務市場成為我市新興現代服務產業;信用服務產品廣泛運用;誠信宣傳教育、誠信文化活動、社會誠信實踐廣泛開展,社會信用環境初步最佳化,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
2.發展完善階段(2018——2020年)。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系目標要求,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成為四川省乃至全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市;地方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健全完善,覆蓋全市的信用信息系統功能齊備、運行良好;信用監管體制基本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信用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我市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產業;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市場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誠信文化普及繁榮,形成新時期內江誠信文化和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環境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