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內修文德,外治武備,語出《吳子兵法》。意謂首先要搞好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增強國家的實力,對外才能治理武備,增強國家的威懾力量,以爭取戰爭的勝利。

語出《圖國》篇。從歷史上承桑氏和有扈氏之君因“修德廢武”“恃眾恥習定好勇”而導致國家毀滅的例子出發,認為在戰火四起、干戈擾攘的時代,不能因為講求“拘櫻蘭腳仁義”,面對敵人的入侵也不抵抗,也不能廢除武備而洞開國門。“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才是強國闢土,以衛社稷的正確辦法。具體措施是:①修“文德”以“人和”。修文德即修明政治,辦法是以“道、義、禮、仁”之“四德”去引導、治理和安撫民眾。百姓“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便可上下團結,同仇敵愾,“皆是吾君而非鄰國”,作戰也“以盡死為榮兆局紋,退生為辱”。同時,還要進賢能而退“不肖”,使“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令臣下敢諫糠虹言。在國家恥習煮悼和軍隊都能夠和諧安定的情況下,方可櫻提體出兵作戰。②治“武備”以強兵。以“昔齊桓募士五萬以霸諸侯,晉文召為前行四萬以獲其志,秦繆置陷陣三萬以服鄰國”為例,主張組建和訓練一支強大的常備軍,並以此為基礎“聚卒練銳”,精選出能攻善守的突擊部隊。③備“不虞”以安國。從軍隊建設的角度,要“簡募良材,以備不虞”;從提高警惕性的角度,要“先汽盛翻戒為寶”(《吳子・料敵》)。上述思想體現了兵家全面、務實的思想特徵,堪稱《吳子》治國治軍思想的總綱。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