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兒童時期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即兒童愛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小兒機體淋巴系統引起的傳染病。既往兒童HIV的感染途徑主要為輸血和血液製品(如抗血友病球蛋白製劑),而今多數新發生的兒童病例為母嬰垂直傳播,包括宮內感染、產時感染和產後感染,以產時通過產道感染為最常見。HIV主要使體內CD4+T淋巴細胞受損,導致全身免疫功能缺陷,繼發各種機會感染和腫瘤而致死。AIDS為目前人類最為嚴重、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

基本介紹

  • 別稱:兒童愛滋病
  • 英文名稱:pediatric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病因: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小兒機體淋巴系統引起
  • 常見症狀:發熱,無力,肌肉疼痛,頭痛,皮疹和畏光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母嬰垂直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愛滋病的病原體為HIV,HIV屬人類反轉錄病毒中慢病毒亞科,是一種典型的C型RNA病毒,內含一條單鏈核糖核酸(ssRNA)。

臨床表現

成人HIV急性感染綜合徵為流感樣疾病,見於50%的患者,發生於初次感染2周至2月時,包括發熱,無力,肌肉疼痛,頭痛,皮疹和畏光。這些症狀於2~4周內自行消失。圍產期HIV感染者的上述症狀不明顯。兒童HIV感染的臨床表現不同於成人AIDS,約15%~25%的HIV感染新生兒於1~2月發病,新生兒由於免疫系統尚不成熟,很少接觸外來抗原,生成的免疫記憶細胞數量少,HIV感染後免疫系統損害較成人嚴重,潛伏期短,出現症狀早,病情進展快,發生淋巴細胞樣間質性肺炎和繼發細菌感染較多,若未治療常於6~9月死亡。
兒童感染HIV後,約經過5年左右的潛伏期才出現症狀,約60%~80%的病例能存活到6歲,僅5%病例可能生存到成人。早期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包括輕度生長遲緩、體重降低、肝脾腫大、全身淋巴結腫大、間歇發熱、反覆和慢性腹瀉、間質性肺炎、持續性鵝口瘡、慢性皮膚感染、慢性腮腺腫大和各細菌性繼發感染等。但兒童的HIV病毒負荷較成人大,使體內CD4+T淋巴細胞消耗更快,故小兒愛滋病的臨床經過較成人愛滋病更為兇險。而確診愛滋病之前,患兒常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誤診斷,故應提高警惕,詳細詢問病史,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中考慮HIV感染的可能。疾病的發展可分為無臨床表現期(N)、輕微臨床表現期(A)、中度臨床表現期(B)、嚴重臨床表現期(C)4期。

檢查

1.病因學檢查
(1)特異性抗體檢測可用於HIV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現症患者的診斷。但由於早期感染血清抗體出現較遲,一般在感染後22~27天才能檢出,因此抗體陰性不能排除HIV早期感染,應在2~4周后複查。應注意,因母體抗體胎盤輸入的影響,18月齡以內嬰兒抗HIVIgG抗體陽性不能作為診斷HIV感染的依據。>18月齡的嬰兒,反覆血清抗HIVIgG抗體陽性可診斷HIV感染。
①篩選試驗採用ELISA或免疫螢光試驗檢查血清HIV抗體,陽性者應做驗證試驗,以排除假陽性反應。②驗證試驗用免疫印跡試驗檢查血清抗gp120、抗gp41和抗gp24。陽性可以確立HIV感染的診斷。
(2)抗原檢查檢查血清中p24抗原,其出現早於血清抗體,因此可用於早期診斷。
(3)HIV核酸檢查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血清中HIVDNA,其陽性結果常較p24抗原檢測早3~5天,較抗體檢測早1~3周,並可定量檢測。所以是早期診斷、判斷預後和抗病毒藥物療效的理想指標。該方法很敏感,應注意避免標本間交叉污染所造成的假陽性。用原位雜交技術可以檢查組織或細胞內的HIV核酸。
2.免疫學檢查
(1)血細胞檢查包括白細胞、血小板及紅細胞計數減少等。
(2)淋巴細胞檢查T淋巴細胞亞群計數:正常CD4+T細胞/CD8+T細胞比值為1.5~2.0,AIDS時低於1.0。此外,CD4+T細胞絕對計數有助於疾病的分期和判斷療效。
(3)皮膚遲發性變態反應試驗HIV感染者低下或陰性。
(4)其他免疫球蛋白、補體、免疫複合物及自身抗體等。

診斷

HIV感染母親所生嬰兒HIV感染的診斷原則
1.≥18個月嬰兒的診斷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抗體2次陽性和證實試驗(免疫印跡或免螢光檢測)1次陽性;或在不同樣本任何2項病毒檢測試驗(HIV分離、HIV基因和p24抗原測定)陽性可診斷為AIDS。擬診:具備一項病毒檢測試驗(同上)陽性(除外臍血)。
2.<18個月嬰兒的診斷
具備在不同樣本任何兩項病毒檢測試驗(同上)陽性可診斷。
3.其他
除外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治療

HIV感染與愛滋病的臨床表現複雜,迄今尚無特效療法,疫苗仍處在研製階段,故臨床治療甚為困難。目前治療包括抗病毒治療、提高免疫功能治療、抗感染治療和抗腫瘤治療等。
1.抗病毒治療
(1)齊多夫定為核苷反轉錄酶抑制劑,本藥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血液學毒性,包括粒細胞減少症、貧血,常有頭痛。嚴重而持久的粒細胞減少症和貧血時,應暫時停藥,待骨髓功能恢復再重新開始給藥。
(2)奈韋拉平為非核苷酸轉錄酶抑制劑。本藥主要不良反應是皮疹,如發展為危及生命的大皰性滲出性紅斑,應即刻停藥。其他不良反應有嗜睡、頭痛、腹瀉和噁心。偶爾發生肝炎和肝功能損害。
(3)利托那韋為蛋白酶抑制劑,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腹瀉、厭食和腹痛。偶有口周感覺異常和肝酶增高,以及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增高、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等。
2.免疫學治療
(1)阿地白介素(IL-2)靜脈或皮下注射,應監測血漿病毒負荷。
(2)人白介素12(IL-12)IL-12是另一種有治療價值的細胞因子,體外實驗表明IL-12能增強免疫細胞殺傷被HIV感染細胞的能力。
3.支持治療
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可減少AIDS患兒合併細菌感染的發生率和縮短住院時間,但是IVIG對預防弓形體感染無效,也不能延長患兒的生命。每月定期使用IVIG的指征為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抗體反應低下和不能控制的反覆感染。
4.抗感染治療
AIDS患兒由於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機會菌感染。應根據臨床病原菌的種類,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及必要的預防治療。如臨床有病毒、真菌及弓形蟲等感染的表現,應選用相應的藥物治療。
對AIDS的治療,目前主張聯合用藥。包括抗病毒治療+免疫學治療聯合用藥以及不同類型抗病毒藥物間聯合用藥。

預後

兒童AIDS預後極為惡劣,約75%垂直感染的AIDS患兒在發病後1年內死亡。目前所有的治療方法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尚不能將其完全治癒。近年新的診斷技術的臨床套用和抑制HIV複製的新型藥物正在研製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